🌎國際戰線頻道 HK International Front
5.61K subscribers
964 photos
15 videos
907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 美國兩黨參議員提出法案 對抗中俄南美勢力擴張】

美國參議員 Sen. Bob Menendez (D-N.J.) 和 Sen. Marco Rubio (R-Fla.) 推動跨黨派立法「西半球安全戰略法案」(Western Hemisphere Security Strategy Act),以促進美國在該拉丁美洲更緊密的安全合作,並試圖扭轉中俄對南美日益增長的影響。兩位古巴裔的參議員認爲中俄威權政府對南美的「有害和惡意」影響正在破壞地區秩序,構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法案要求行政當局的國務院和國防部共同加強對南美的外交接觸和安全援助,以解決販毒以致跨國犯罪等問題。具體措施將包括增加與夥伴國的軍事訓練演習,並努力提高其開展救災行動的能力。

近年來,中國已取代美國成南美多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又以巨額投資當地基建。與此同時,俄羅斯是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主要武器供應國。近日,阿根廷總統訪問北京時宣佈加入一帶一路計劃,雙方投資額預計高達2300萬美元;訪京之行完結後他將會啓程前往莫斯科。

南美戰略上一向被視爲美國後院,中俄的舉動一早於美國國內評論界引起注意,美國重返亞太之際,必先穩定南美地區。傳統上,古巴移民後代對共產主義比較敏感,今次由兩名古巴後裔的參議員提案一方面代表美國跨黨派的關注,另一方面亦再次顯示他們對共產中國和威權社會的瞭解而生的反感。

https://apnews.com/article/europe-russia-china-arrests-florida-bac8627f64045a307ac87757bc1616a5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美日達成鋼鐵關稅協議 共同對抗中國干預市場】

美國日前宣佈與日本達成協議,取消特朗普政府對日本開徵的鋼鐵關稅。根據協議,美國將於四月起暫停對日本鋼鐵入口的25%關稅,作爲改善與盟友關係的其中一步。兩國發表聯合聲明,不點名中國干預市場,指兩國會共同對抗補貼導致的全球鋼鐵產能過剩。拜登政府此前曾指責中共以政府補貼將鋼鐵傾銷到全球市場。兩國又表示會就鋼鐵行業的空氣污染問題開展合作。

特朗普政府時期在 2018 年以國家安全爲由,爲減少廉價外國金屬進口而對一系列美國傳統盟友徵收關稅。關稅政策當時在海外不無爭議,尤其是被開徵關稅的不乏美國傳統盟友,此舉導致美國與傳統盟友關係冷卻了一段時間。今次與日本的協議類似早前與歐盟的協議,皆指明要解決產能過剩和鋼鐵行業的空氣污染問題,而兩項議題實質皆劍指中國。當歐美去年達成貿易協議時,美國總統拜登就形容中國的鋼鐵爲「骯髒」(dirty steel),又指歐美應攜手限制中國的鋼鐵輸出。

美國近年先後與歐盟、英國(談判中)、日本達成關稅協議,修補盟友關係之餘,亦容許自由世界專注對抗中國傾銷鋼鐵以及「骯髒」的鋼鐵。但正如上次所講,即使歐美日均達成協議,缺乏美國牽頭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依然難以減少其他東亞國家對中國的依賴。

https://www.ft.com/content/1f4d1447-4613-4424-8f8f-bb64cdee7d4c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法國舉辦印太峯會 中共未有獲邀】

法國以歐盟輪任主席國身份舉辦印太地區部長峯會,邀請大約30個印太國家出席,包括紐西蘭、印度、日本和韓國等。會議旨在加強歐盟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關係,議程中提到早前歐盟的環球門戶(Global Gateway)戰略、以及加強在氣候及安全議題上合作。

即使法國外長 Jean-Yves Le Drian 強調印太戰略非爲針對北京而來,但未有邀請作爲印太區域大國的中國出席峯會,而歐盟強調要應對「對全球安全穩定的挑戰」無疑是不點名針對中國。法國外長指出,中國近年軍力不斷增加,亦越見有侵略性,法國爲維護盟友主權不能排除動用「軍事手段」(military means)。

中共對於未被邀請參與峯會頗爲不滿。法國世界報(Le Monde)引述北京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建指,「法國今天的行為可能是一個新的困難的來源」。評論指,中共一向以亞太指稱此地區,而不承認印太地區,北京認爲該名稱將競爭對手印度置於核心位置,所以即使受邀亦不會出席。

https://apnews.com/article/business-china-asia-paris-global-trade-af5523f3ef298ac39ee9fdabc3aa082d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即時:英國政府放寬BNO簽證門檻 更多18至24歲年輕手足受惠】

在經歷多次於議會的辯論以及提案,英國政府終於正視近年對放寬BNO簽證門檻的訴求,並刊登聲明回應: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總共有103900宗BNO簽證申請個案

📊 BNO簽證申請資格將會擴大至「容許18歲或以上人士,於1997年7月1日或之後出生,而最少一位父母擁有BNO護照獨立申請」(enable individuals aged 18 or over who were born on or after 1 July 1997 and who have at least one BN(O) parent to apply to the route independently of their BN(O) parent.)

📈 在現前BNO簽證安排中,這些年青個案必須以家屬(Dependent)的身份申請,以家庭為單位一同移民至英國。換言之,假如他們的父母不選擇移民,在1997年之後出生的是無法以BNO途徑獨立申請

🔈 在經過於英國的倡議團體,尤其是 Hong Kong Watch 香港監察的不懈努力後,英國政府終於正視眾多年輕手足無法受惠「救生艇」計劃的缺陷,並以人權準則放寬門檻。

🔶 相關聲明:
https://questions-statements.parliament.uk/written-statements/detail/2022-02-24/hcws635

#國際連結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烏克蘭局勢現況:西方國家的制裁及其效用】

執筆之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踏入第三天。首都基輔繼續受俄羅斯空襲,俄陸軍嘗試推進但暫時距離首府仍有30公里;俄軍稱其已控制東南部城市 Melitopol,但英國國防部質疑其說法。烏克蘭衛生部指目前有198人死亡,包括兩名兒童,超過千人受傷。聯合國則估計過去兩日逾十萬人逃離烏國。北約宣佈動員 NATO Response Force 前往東歐,協防邊境北約國家,爲史上首次。BBC 指,法國海軍剛剛於英倫海峽查封一艘俄國貨船,法國官員指貨船屬於被歐盟制裁的範圍內,所以法國正在搜查該船。

俄羅斯方面,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宣稱俄羅斯無需與西方國家有外交關係,他同時譴責歐洲委員會 Council of Europe 暫停俄國席位的決定,又戲稱俄國可以藉機恢復死刑。在莫斯科,克宮繼續限制非官方媒體報道俄國入侵烏克蘭,強調俄軍並非「入侵」烏克蘭。CNN 報道指俄國軍方正調動一 TOS-1 重型火箭炮(heavy flamethrower system)前往俄烏邊境。

總統 Zelensky 兩度拍片證明自己仍在基輔,同時他再與西方領袖聯絡,促請西方支持烏克蘭,並施以更嚴厲的制裁手段。烏外相今早呼籲全球抵制俄國產油,但西方國家現階段避免針對俄國能源產業。

目前西方對俄國的制裁計有:

-英美、歐盟、加拿大制裁普京本人和外長 Lavrov(財產凍結,不得入境美國)
-美國限制對俄國出口,制裁俄國五大銀行。俄國金融機構每年有高達總值46兆美金外匯交易,當中逾八成用美金結算。美國制裁會使俄國經貿受大程度影響。英國亦實施了類似制裁。
-英國另外禁止了俄國企業於英國集資,又針對俄國寡頭進行制裁。
-G7集團同意限制俄羅斯使用美金、英鎊、歐羅。

制裁國家領導人極爲罕見,至今只有敘利亞和白羅斯領導人被歐盟制裁過。至於將俄國從SWIFT系統移除,雖然歐美各國傾向支持,但實際上暫時未有定論。

圖片來源:烏克蘭總統府

#國際連結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什麼是SWIFT?】


Swift 全寫爲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彭博社將其喻爲環球銀行業的 “Gmail”,全球超過一萬所金融機構、200 個國家透過 Swift 傳送信息,每天信息量達4200萬條。前財長Alexei Kudrin 估計,不能使用Swift 將爲俄國帶來每年5% GDP 損失。Swift 位於比利時,由比利時央行監測其運作,美國聯邦儲備局、英國、歐洲、日本、以及其他主要央行亦有派代表監測。

理論上,歐盟有權決定是否禁止某國使用Swift;實際上,美國對此有甚大影響力。2018年,美國制裁伊朗領袖後,其領袖隨即被禁止使用SWIFT。 但俄羅斯自從2014年開始發展自己的financial messaging system,雖然只有大概400 名用戶(對比swift 的過萬),其功效絕不理想;但亦有很多評論認爲俄國已經接近發展出自己的替代品,即使被禁亦有兩手準備,減低受到的經濟威脅。

圖片來源:John MacDougall/AFP/Getty

#國際連結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德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 標誌其告別和平主義】

德國聯邦議會週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烏克蘭局勢,會上總理蕭茲(Olaf Scholz)宣佈將2022年度國防預算額外增加1000億歐元,並於2024年前將國防預算增加至GDP 2%。連同早前副總理 Robert Habeck(綠黨)擱置北溪二號,德國政府近日基本上完全放棄二戰以來的外交政策。無論冷戰結束後一直奉行至今的「以商變政」(Wandel durch Handel),透過經貿關係改變威權政體;以致前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所遺留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均於今次一役遭全盤推翻。

其實前總理默克爾任內已經希望增加軍費、改革國防,奈何國內民意並不支持。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聯同盟友攻打伊拉克,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拒絕出兵。默克爾就以「施羅德不代表德國人」爲題投稿華盛頓郵報,批評施羅德。然而,2002年大選中,施羅德成功連任,當時評論就認爲默克爾支持參戰爲其敗選原因之一。最後,默克爾扭轉立場,當選後一直維持鴿派立場,改革國防的政綱無從落實,任內更取消了徵兵制。

默克爾本人以審慎聞名,在任十六年除了三一一事件後終止核電,少有改變立場。默克爾堅持的以商變政路線於其任期晚年已經過時,政府換屆以後,輿論已經認爲新政府會改變外交政策,至少不會如默克爾般堅持以商變政。當時大家都關心各政黨的對中立場,認爲德中關係變差會成爲德國外交轉向的轉捩點,怎料迫使德國改變外交路線的不是北京,而是俄羅斯。特別會議召開期間柏林有過十萬人上街表態支持烏克蘭,亦象徵德國民意轉變。

雖然迫使德國改變外交政策的並非北京,但今次對中共影響將會最爲深遠。德國願意負起更多國防責任,不單意味美國可以放心重返亞太,亦代表德國以至歐盟未來對中國施壓力度會更大。美國自奧巴馬時期就提出重返亞太,但礙於2014年克利米亞事件以及敘利亞內戰,一直未能專注亞洲地區。德法爲首的歐盟有意擴大歐盟外交層面的影響力,就容許美國政府專注印太事務。而其實馬克龍和默克爾一直希望推行2025歐盟軍隊計劃,障礙之一就是德國過於限制自己國防,現在障礙已經去除,可以預期德國(以及首次向第三國提供武器的歐盟)會於國際事務更活躍,而歐中關係自互相制裁和凍結歐中投資協議後一直惡劣,北京恐怕面臨更大壓力。

圖片來源:Hannibal Hanschke/Getty
🇺🇸🇹🇼 美國連番舉動安撫台灣 龐貝奧促臺美建交】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鑑於台灣和烏克蘭面對的境況過於相似,而美國拒絕出兵烏克蘭,台灣內部再度出現「疑美論」,質疑美國會否協防台灣。拜登政府於是接連作出行動安撫台灣。週六先有USS Ralph Johnson 通過台灣海峽,接着,派遣前美國參謀聯席會議 Michael Mullen 率團訪臺,QUAD 四國昨天會晤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更表明四國有共識,不會容許烏克蘭面對的境況於印太發生(what Ukraine experience should not be allowed in Indo-Pacific),暗指針對台灣可能發生的侵略。

美國前國務卿龐貝奧亦於前天抵達台灣,會見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游錫堃等人。龐貝奧於一演說中,明確表達認爲美國政府應該「給予台灣外交承認」(offer Taiwan diplomatic recognition as a country),即台美建交。他又說,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所以無需要再行宣佈獨立。龐貝奧任內極爲親台,卸任後多次表態支持台灣對抗中共壓迫。雖然承認台灣作爲國家未成爲朝野共識,他作爲前國務卿以及2024總統選舉潛在參選人發表今次言論極具標誌性。

中國之前的制裁一向無甚影響力,不會制裁行政官員之餘,亦只有不會與中國打交道的政治人物才會被制裁。龐貝奧在卸任國務卿一職之際被制裁,亦代表中共即使痛恨龐貝奧,始終要保留交流空間,制裁現任行政官員等於自絕於世界。若果龐貝奧2024年當選美國總統,中共將會進退兩難。一方面他曾表態認爲台灣是獨立國家,撤回制裁將會被認爲是「跪低」;另一方面,制裁美國總統效果如同斷交,此前制裁別國首長例子極爲罕有,近例有普京和盧卡申科;遠的只有敘利亞總統。即使美台建交從未成爲美國朝野共識,甚至不能說是共和黨內主流意見,但龐卿今次發言相信可以於美國政界掀起討論。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quad-leaders-agree-what-ukraine-experiencing-should-not-be-allowed-indo-pacific-2022-03-03/
🇪🇺🇩🇰丹麥增加國防開支 六月公投加入歐盟共同國防政策 】

丹麥首相 Mette Frederiksen 週日表示,丹麥將大幅增加其國防預算,並打算停用俄羅斯天然氣,以回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記者會上 Frederiksen 表示丹麥將逐步增加其國防開支,目標爲 2033 年達到 GDP 2%,相當於每年增加約 180 億丹麥克朗(26.5 億美元)的國防開支。各黨派亦同意在未來兩年撥出 70 億克朗,以加強丹麥的國防、外交和人道救援。首相 Frederiksen 形容今次爲丹麥近年對國防的最大投資,又稱「歷史關鍵時期需要的歷史性決定」。

美國一直要求北約成員國國防開支達GDP 2%。但成員國中只有三分一達到此目標。丹麥在 2019 年亦只同意將軍費開支從 GDP 1.35% 增加到 2023 年的1.5%。今次丹麥增加軍費將會是繼德國以後再一個歐洲國家達到此目標。

丹麥三十年前加入歐盟(簽署 Maastricht Treaty)時,選擇不使用歐羅、不參與歐盟共同國防和安全政策。今次執政中左社民黨的宣佈意義非凡,歷史上丹麥國民曾經反對參與歐盟共同國防政策,爲歐盟27國中唯一一國拒絕參與。若果公投通過,丹麥將會參與歐盟的共同安全與國防政策(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屆時丹麥可以參與歐盟的聯合軍事行動,並在歐盟框架內就軍事發展合作。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denmark-vote-joining-eus-defence-policy-this-year-danish-media-2022-03-06/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金融時報分析:波羅的海三國會成爲現代西柏林嗎?】

波羅的海三國以往曾遭俄羅斯人(和蘇聯)、德國人、甚至瑞典人佔領。俄羅斯總統普京入侵烏克蘭以後,全世界都在關注這三個相鄰俄國的小國,但三國均有「一種違反直覺的感覺」覺得他們如以往一樣安全。拉脫維亞總理 Krisjanis Karins 指出其常備軍隊和北約支持容許拉脫維亞對國防保持信心。

越來越有稱今次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對峙爲新冷戰,而波羅的海國家由於地理位置上與歐洲大陸相隔波羅的海,又有強鄰俄國在旁,因而被人視爲當代西柏林。雖然三國屬於北約,但本身幾乎無法防禦,地理位置上立陶宛甚至被俄國和白羅斯圍困。北約官員近日多次強調,一旦俄羅斯襲擊波羅的海三國,都將受到嚴厲報復。

波羅的海三國作爲抗俄前線,幾十年來均準備好面對俄羅斯,但他們仍然希望北約填補安全漏洞。拉脫維亞外長 Edgars Rinkevics 就認同西柏林與當今三國有可比性,他形容三國爲北約能否保衛自身的關鍵。三國皆爲北約中少數國防開支達GDP 2% 目標的國家,甚至承諾未來將達到2.5%。

烏克蘭總統 Zelensky 認爲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命運相連,他指普京的下一個目標必然爲波羅的海三國。即使防衛波羅的海三國比防衛烏克蘭困難得多,波羅的海三國則極力表明其國家不會是烏克蘭。烏克蘭無論人口抑或面積均爲三國總和的數倍,所以北約對三國至關重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北約有大約500名駐兵於立陶宛,現在三國都希望北約能永久駐軍波羅的海。

拉脫維亞總理 Karins 表示,他已準備好與俄羅斯長期對峙,又表示「如果我們不阻止普京入侵烏克蘭,普京就不會停止,任何西方民主國家都可能是下一個目標」。

https://www.ft.com/content/d711c884-653d-4336-a490-b9075e5ce82f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東歐三國總理訪基輔 代表歐盟會見澤連斯基】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三國總理歐洲時間今日(15)日間乘搭火車往基輔,以表達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三國領袖將爲俄羅斯入侵以來,首次訪問烏克蘭首都的外國領導人。訪問成行之際,基輔持續受俄羅斯襲擊:今日黎明前基輔發生兩次強烈爆炸,更有一棟公寓被擊中,造成兩人死亡。三人將會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其總理 Denys Shmyhal。

波蘭政府發表聲明指三國領袖爲歐盟高峯會代表,訪烏計劃成行三國與歐盟高峯會主席 Charles Michel 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協商後組織。

圖片來源:Stringer/AFP via Getty Images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leader-poland-czech-republic-slovenia-visit-kyiv/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烏克蘭總統接連向各國議會致辭 引列根莎翁馬丁路德金】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歐洲時間週四上午,透過視像會議向德國聯邦議院致辭,期間他直言「幫助來得太遲」(help came too late),又明言德國沒有理解現時國際局勢,將對俄經貿關係置於歐洲安全之上。澤連斯基指,「我們已經置身新冷戰中,但德國依然希望繼續與俄羅斯貿易。」

澤連斯基近日接連向多國政府致辭,而他引用各國文化歷史並糅合於其講辭中,再次打動西方世界,獲得一致好評。他向美國兩院致辭時引述了珍珠港襲擊和九一一事件,指烏克蘭人現時身同感受,又引用馬丁路德金名言指「我有一個需要」。他於倫敦西敏寺致辭時就引用莎士比亞明言(to be or not to be),指烏克蘭現時的答案顯然就是 “to be”。

澤連斯基今日對德國的致辭指,俄羅斯正在興建一座威脅自由的城牆。他向德國總理蕭茲請求:「Dear Mr. Scholz, tear down this wall」。此原句爲冷戰期間美國總統列根的名言,當時列根總統於柏林圍牆旁邊發表演說,期間直接向時任蘇聯領袖戈巴卓夫要求:「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https://www.dw.com/en/ukrainian-president-tells-bundestag-help-came-too-late/a-61156127
https://www.ft.com/content/a2d9c938-fa52-4627-8e56-1898434497ae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快訊:英美達成關稅協議 今後英國鋼鐵免關稅】

華爾街日報報道,英國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會對英國出口的鋼鐵免關稅,英國則停止向美國威士忌、電單車、菸草徵稅。

英美之間一直以來就鋼鐵金屬貿易的關稅有不少糾紛。英國目前入口美國的鋼鐵要付25%關稅。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8年簽署行政命令,對歐盟鋼鐵開徵關稅,歐盟當時反擊並對美國進口鋼鐵徵收報復式關稅。英國脫歐時關稅問題未解決而保留至今,歐盟自去年與美國達成協議後則已無需再付關稅,使英國鋼鐵行業嚴重受挫,一方面要面對歐洲同行的壓力,另一方面唯有嘗試轉而進入歐盟市場。

根據早前報道,今次協議除了減少英美兩國貿易壁壘,同時亦着眼限制以燃燒煤炭爲能源的鋼鐵生產,而目前中國是主要以燃燒煤炭爲能源的鋼鐵生產的國家。當歐美去年達成貿易協議時,美國總統拜登就形容中國的鋼鐵爲「骯髒」(dirty steel),又指歐美應攜手限制中國的鋼鐵輸出。歐盟、英國、美國三方達成關稅協議後,相信能開始應對中國的骯髒鋼鐵問題。

事實上,美國國際貿易行政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Commerce)報告中就顯示中國鋼鐵的最大市場頭三爲南韓、越南、泰國。英美如果談判成功的話,的確能聚焦限制中國的鋼鐵出口,但要進一步限制中國的鋼鐵出口,就有需要靠美國牽頭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減低其他東亞國家對中國的依賴。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u-k-strike-trade-deal-to-end-tariffs-on-british-steel-and-american-whiskey-11647984980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中共僞中立兩面不討好 俄烏戰爭進一步影響歐中關係】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一個月有多。迄今為止,北京一直抗拒譴責俄羅斯暴行、反對制裁俄羅斯,又指責北約東擴爲挑釁俄羅斯。即使中國表面上保持中立,但中國樂於經濟援俄的態度溢於言表,變相默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中國今次對烏克蘭危機的態度,很有可能影響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歐中關係。

隨着中美關係近年惡化,歐中關係對中國而言前所未有地重要。2021年雙邊貿易額高達 8280 億美元,爲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關係之一。多年來,北京對歐洲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divide and conquer),以進入中國市場和中資投資爲誘因,吸引德國和中東歐國家與其合作。與此同時,歐盟一直嘗試達致「戰略自主」,避免完全倒向中美任何一方,於是便與中國一拍即合,年前甚至差點簽訂歐中投資協議。直至去年三月,歐盟與中共互相制裁後雙方關係就急轉直下,談判多年的歐中投資協定亦被歐洲議會雪藏並擱置至今。

即使歐洲各國元首未必希望對中強硬,今次中共對俄烏戰爭的取態迫使歐盟重申評估對中政策;同時,美國承諾今年向歐洲額外提供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必然令歐盟更爲倚賴美國,戰略自主自然成爲空中樓閣。拜登上任後,雙方宣布停止對空中巴士和波音公司歷時 17 年的補貼戰,並召開 US-EU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團結西方盟友以加強抗衡中國貿易傾斜的政策。

在中美關係急速惡化的今日,要達致全球圍中,除了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單邊主義政策如懲罰性關稅,拉攏國際盟友以至中立國家亦必不可少。可以預期俄烏戰爭和歐美加強合作以後,歐中關係將會繼續陷於低谷。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looks-to-salvage-relationship-with-europe-11648200602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中美貿易協議北京毀約 華府料再引貿易法301條】

兩年前,中美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當時同意兩年內進口逾二千億美元的美國貨品,以縮減兩國貿易逆差。如今已屆兩年期限,但中國進口額只達原先協議不足六成,兩國貿易逆差於2021年度更升近一成。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國會加強對中國施壓,並抗衡中國干預市場的行爲。她強調美國不會「坐視不理」(done sitting on its hands)。雖然戴琪沒有表明華府所指施壓爲制裁抑或關稅,但路透社引華府官員指,美國正考慮對中國工業補貼進行新一輪 301條調查,調查結果或使美國對中開展新一輪關稅、甚至禁運。可以預期美國會將中國的戰略行業列爲調查對象,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5G、電動汽車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戴琪首次就新疆強制勞動表達關注,並正在制定美國貿易代表處就新疆人權問題的貿易戰略。

所謂的301條調查,即美國根據《1974年貿易法》,對夥伴貿易國進行301條調查,以檢視該國有否違規補貼、或刻意排除美國企業的不公貿易制度。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以301條調查爲對中貿易戰揭幕。

華爾街日報引專家表示,雖然新一輪 301 條調查可能修訂特朗普時代的關稅,但由於中國毀約,拜登政府目前不會考慮大幅削減關稅。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not-sitting-its-hands-us-up-pressure-china-trade-czar-tai-says-2022-03-25/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moving-to-confront-china-on-trade-industrial-policy-11646217002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寫在歐中峯會前——歐中關係持續惡化 峯會註定不歡而散】

歐中峯會於今日布魯塞爾時間早上十時召開,屆時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European Commission)和歐盟高峯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 European Council)將會與習近平、李克強會面。外界一般並不看好今次會議--金融時報引歐盟官員認爲,今次峯會將爲歷屆峯會中最「艱困」的一次,Politico 甚至戲稱今次峯會爲「愚人節峯會」。

過去一年來歐中關可謂跌至冰點。先有立陶宛因台灣議題而與中國交惡,中國及後對立陶宛實施禁運導致歐盟提告世界貿易組織;接着歐盟就新疆問題制裁北京官員,中共制裁包括各國駐歐大使的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拒絕批准投資協定;然後德國和捷克經歷政黨輪替,對中國經濟最爲倚賴的德捷兩國新任外長分別由綠黨和海盜黨出任,兩黨皆強調人權、對中強硬;直至近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共默許普京作爲,更讓歐洲看清中國真面目。

歐盟強調峯會議程將聚焦俄烏戰爭,並再重申對於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歐盟領袖亦計劃在峯會上向習近平施壓,闡述假若中國繼續支持俄羅斯時將會付出的經濟代價。
在中俄關係密切的前題下,中國一直迴避就烏克蘭問題表態,使歐盟對今日峯會不抱期望,雙方亦不打算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南華早報引歐盟高級官員表示,他們也不相信可以迫使北京改變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立場,令早前認爲中國會停止援助俄羅斯的幻想破滅。

中歐雙方分歧越來越多,幾可肯定雙方不能就上述議題達成任何共識。對上一次歐中峯會已是2020年6月,當時馮德萊恩就強調人權問題不容妥協,雖則當時形容峯會「坦誠」,將其理解爲雙方爭拗激烈亦不爲過。當時香港國安法甚至尚未公佈條文,亦未大規模打壓公民社會,如今政治形勢急轉直下,雙方立場只會相距更遠。可以預期今日峯會雙方只能重申自己立場,毫無談判空間,註定不歡而散。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英美澳聯手發展超高音速導彈 應對中共急速擴軍】

美國、英國、澳洲三國昨天發表聯合聲明,宣佈聯手發展超高音速導彈,加強AUKUS聯盟合作,以應對解放軍急速擴軍。美國總統拜登於聲明中重申三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承諾,並指三國會在高超音速(hypersonics)、反高超音速(counter-hypersonics)、電子戰能力(electronic warfare capabilities)方面合作。AUKUS聯盟去年成立,爲加強三國於印太地區的防務合作,英美兩國協議幫助澳洲獲得核動力潛艇。

高超音速導彈是指速度至少音速5倍的導彈,現時基本上沒有防禦系統能有效攔截。另外,這類武器可搭載核武,可歸類為核武的一種。俄羅斯上月在烏克蘭衝突中首次動用超高音速導彈,爲歷史上首次於戰爭中應用此武器。(參考:https://bit.ly/aukushypersonic)

美國去年試射超高音速導彈失敗,美國國防部當時就承認美國於超高音速技術的軍事競賽遭遇挫折。同年十一月,中國試射超高音速導彈成功,五角大樓更指中國成功克服物理定律限制。美國參謀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當時稱之為 "sputnik moment",指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首枚衛星時,美國太空競賽遭遇挫折。之後,美國下定決心發展太空科技,於1958年成立太空總署,並於十年後達成人類首次登月。

今次AUKUS協議就標誌着西方自由世界再一次於 sputnik moment 之後急起直追。美國和澳洲正加強太空和網絡領域的合作,以應對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美澳兩國由共同開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技術的計劃,而今次協議代表三國將會匯聚資源合作開發,使英國亦能擁有此技術。澳洲同時宣布將斥資 35 億澳元(27 億美元)升級其現有導彈能力,並計劃製造精密導彈(precision missiles)。

https://www.ft.com/content/b8ddf153-b9ca-4db5-8835-cb8509a9921f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最近有很多報紙新聞在帶風向,指英國社會對香港人反感、香港人是二等公民等等,目前並無民調研究港人到底移英後的生活感到正面或是負面,但英國社會會對BN(O)政策的觀感,是有不少民意調查研究過的。

▍民調組織YouGov在上年就BN(O)簽證政策的支持度進行了非常廣泛的民意調查,訪問了1671位英國國民,結果頗為令人震奮之餘,也有一些洞見或令大家對英國政黨政治有不一樣的觀感。

▍YouGov是以英國為總部的跨國互聯網市場研究和數據分析公司,其調查多於網上進行。YouGov會從全世界超過1000萬用戶中選取具人口代表性的受訪者,並進行分析。過去YouGov成功以只有1%誤差推算2001年英國大選結果,並於2017年大選成功估計文翠珊(Theresa May)領導的保守黨無法取得過半數議席,因而搖身一變成為英國民意調查公司的領頭羊。在政治議題的民意調查上,YouGov的結果都得到傳媒和公眾認可。

在是次調查的受訪者中,強烈支持以及較為支持者佔49%,相比強烈反對以及較為反對的21%多出了28%,可見社會對BN(O)計劃有著壓倒性的支持。

📖對於普遍對移民政策存疑的英國社會,能夠擁有如此高的支持度,除了因為歷史因素外,還居功於英國人對香港人普遍正面的看法。在民調中,擁有上進勤奮、優良教育、實業家精神等正面評價是最多受訪者認同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也能感受到香港人同時有非常高的意欲融入社會。

📈在評價港人湧入對英國社會的影響時,有43%的受訪者認為移英香港人對本土經濟將會有正面影響,相反只有13%認為有負面影響。過去有報導指香港人購買房產令樓價上漲,導致英國本地社會有民意反彈,這論調尚未有民調數據證明。相反,在脫歐後香港人的移居將可以補充不同行業的勞動力,也引入了不少專業人才,這些反而是英國人留意到的正面影響,並且認為是對該國經濟有利的因素。
▍而在三大政黨選民對香港BNO政策的支持度,各自亦有些顯著分別。自由民主黨選民(Lib-Dem)的支持度最高,高達69%;其後是工黨(Labour),有59%;最後才是保守黨,有稍低於半數的46%。至於在年齡和居住環境的變項,則對結果沒有太大影響。部份香港人或會因末代港督彭定康的保守黨背景,以及由保守黨政府推動BN(O)簽證政策,因此認為其選民是最支持香港的一群;但事實上政黨與選民的取態,在不同議題上或會有些差別。

▍在脫歐取態上,2016年選擇留歐(Remain)的選民有62%支持政策,相反投選脫歐的只有45%。脫歐支持者大多都強調「本土優先」,反對寬鬆的移民政策,這也能夠解釋為何他們較不歡迎香港人移英。相反,留歐支持者大多對移民和難民議題較開放,因此有更大機會支持英國推出BN(O)簽證,歡迎因國安法而被迫離開的港人。

▍總括而言,目前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香港人在英國社會面對很大的融入困難,各地政府、政黨亦很積極去支持在英港人社群。各位可以將民調的意見作為參考,再思考如何「省靚」港人招牌,令我們的倡議得到更多本土市民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