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線頻道 HK International Front
5.58K subscribers
964 photos
15 videos
907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習近平與普京通電 中國表示願意繼續與俄羅斯互相支持 】

習近平在昨日(15日)與普京通電,雖然通話中習近平並沒有直接就入侵烏克蘭或台灣等問題上交流,但根據中國外交部發表的對話總結,習近平肯定中俄關係正保持健康的發展,並指出「中國願意繼續與俄羅斯在主權、安全以及其他涉及根本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相互支持」,暗示普京入侵烏克蘭並未削弱習近平對兩國夥伴關係的承諾。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雖然中國對外扮演中立的立場,敦促各方「就烏克蘭危機達成適當的解決方案」,實際上卻加大進口俄羅斯原油的數量,以幫助盟友俄羅斯渡過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根據日經新聞推算,5月份中國對俄羅斯原油的海上進口量已經達到每日80萬桶,比同年1月增加4成以上。

本月底北約將會舉行峰會,而其中更新「戰略概念」將會是這次峰會焦點議題,負責國際安全的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沃蘭德(Celeste Wallander)提及除了要提高對俄羅斯的警惕,更首次提到中國對北約的潛在挑戰,可見西方社會逐漸正視中國對全球安全所造成的威脅。

https://www.nytimes.com/2022/06/15/world/europe/putin-xi-china-russia.html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首相府再有一人辭職 約翰遜面臨調查壓力】

派對門事件爆發至今,首相府已有多人辭職。最新消息指,Lord Christopher Geidt 宣佈辭去一職首相府道德操守顧問(Ethics Adviser)一職,他在任僅14個月。首相府原本拒絕公開其辭職信,爾後在壓力下公開其辭職信。在野工黨今日於下議院要求緊急質詢約翰遜,並敦促首相府公開其辭職信。綠黨議員則指,不公開顧問的辭職信事非尋常,令人懷疑首相府隱瞞顧問辭職的原因。

Lord Geidt 的前任Sir Alex Allan 於2020年調查內政大臣Priti Patel 欺凌公務員一事,其調查結果得出Priti Patel 涉嫌欺凌公務員。然而,約翰遜拒絕理會其調查結果,堅持繼續任用Patel 爲內相,於是Allan抗議辭職。Lord Geidt 於信中直指首相「可能在任何程度上明知故犯自己訂立的的守則是一種侮辱」("The idea that a Prime Minister might to any degree be in the business of deliberately breaching his own code is an affront.")

唐寧街十號的辭職潮一浪接一浪,使約翰遜面臨龐大壓力。他早前僅僅險勝黨內信任投票亦顯得其四面楚歌。目前值得留意的事件包括政府推動單方面廢除 Northern Ireland Protocol 使上議院保守黨反擊的可能性、六月兩場國會補選的結果、以及國會Privileges Committee針對約翰遜是否於派對門事件刻意誤導國會的調查,若果約翰遜任何一役再度失利的話,估計他遲早會面臨再一次的黨內逼宮。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2/jun/16/lord-geidt-letter-says-request-from-boris-johnson-put-him-in-odious-position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因協助伊朗出口石化產品 美國宣佈制裁兩間香港公司】

美國財政部在今日(17日)公布,將會對協助伊朗出口石化產品的公司實施制裁。在制裁名單當中包括兩間香港公司、三間伊朗公司和四間阿聯酋公司,被制裁的兩間香港註冊公司分別是建和國際有限公司以及添卓企業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人士禁止與美國人交易,除非獲得特別豁免。

專責處理反恐及金融犯罪的財政部副部長納爾遜(Brian Nelson)表示,他們正在尋求有意義的外交途徑,以迫使伊朗回歸2015年的核協議。

事實上,香港公司並不是第一次因協助伊朗而遭到美國制裁,有不少大陸企業為了逃避美國的制裁,會利用香港的特殊角色,透過在港成立子公司,甚至改名換姓,以香港作為白手套,繼續與伊朗做生意。

早在2019年8月,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兩家涉及協助伊朗採購大殺傷力武器的公司,其中一家就是在香港註冊的Green Industries (Hong Kong) Limited。而在2020年10月,亦有5間香港的公司嘗試繞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與伊朗航運公司(IRISL)有生意往來,因此美國國務院根據《伊朗自由與反擴散法案》,將他們列入黑名單。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argets-chinese-emirati-firms-iran-petrochemical-sales-2022-06-16/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Tiktok宣布新政策保障美國用戶數據後 傳媒揭露中國曾多次取閱用戶數據】

遭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以行政命令要求停止運作或出售的TikTok,日前宣布美國用戶的數據將會轉移至甲骨文公司(Oracle)於美國的伺服器,以保障美國用戶安全,以求說服美國政府取消相關行政命令。但有傳媒取得TikTok的內部錄音,揭露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中國員工曾多次取閱美國用戶數據,使外界質疑TikTok是否可以確保美國用戶數據不會被中國取得。

TikTok美國用戶數據以往一直儲存於其在美國的數據中心,但儲存在該中心的數據可以被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中國員工取閱。新的甲骨文公司伺服器將會獨立存放美國用戶數據,亦只有特定美國TikTok的員工能夠存取。

然而,Buzzfeed在TikTok作出相關宣布後刊登報道,揭露中國員工至少於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多次取閱美國用戶數據,而且TikTok指美國用戶數據的備份仍會儲存於TikTok的數據中心,中國仍會有可能取閱這些數據。最關鍵的是,即使甲骨文公司的伺服器啟用,中國仍然有不同方法,包括TikTok一些可以由中國母公司員工操作的內部軟件以取得數據,美國用戶數據是否安全成疑。

儘管TikTok和母公司一直希望採取不同行動,使TikTok可以避過禁令,然而今次的報道印證中國確實曾經多次取得美國用戶數據,TikTok的新政策也無法在將來完全杜絕相關可能性,恐怕難以說服美國政府取消行政命令。

https://www.nytimes.com/2022/06/17/technology/tiktok-oracle-servers.html
https://www.buzzfeednews.com/article/emilybakerwhite/tiktok-tapes-us-user-data-china-bytedance-access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中國持續協助盟友俄羅斯渡過經濟制裁 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增長超過5成】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及英國宣布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歐洲逐步減少進口,以制裁俄羅斯。但中國卻逆其道而行,在中國因疫情及經濟放緩而減少對石油需求的情況下,加大了對俄羅斯石油的購買力度。在5月份,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數量增長了55%,其中包括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輸送的供應和海運進口,總量接近 842 萬噸。進口俄羅斯石油達到創新高的水平。

在美國及英國宣布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並凍結了俄羅斯6430億美元國際儲備中60%的資產後,俄羅斯面對極大的經濟危機,盧布貶值近50%。但在此時中國加大進口俄羅斯石油,無疑是幫助盟友俄羅斯渡過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亦被指責是資助戰爭。

其實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直維護俄羅斯,習近平公開表示「制裁俄羅斯對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應鏈穩定都會造成衝擊,拖累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世界經濟。」,又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決議的投票表決中投下棄權票。一個月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更宣佈北京與俄羅斯的關係「沒有上限」,極權國家之間的勾結可謂袒露無遺。

https://www.bbc.co.uk/news/business-61861849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歐洲人權法院最後一刻煞停英國「盧旺達計劃」——談難民與邊境問題】

保守黨政府早前與盧旺達簽署協議,將尋求政治庇護者送往盧旺達等候結果,獲批後亦只獲盧旺達居留權。盧旺達一直被批評有人權問題,內政大臣Priti Patel 亦承認性小眾有可能於盧旺達面臨起訴和迫害。多個人權組織指計劃違反國際法;要求政府停止計劃,英國聖公會大主教譴責計劃,指「這道德淪喪的計劃將使英國蒙羞」,王儲查理斯就形容計劃「令人震驚」。

歐洲人權法院於首班飛機出發前接納尋求政治庇護者的申請,頒令阻止飛機起飛。保守黨政府隨即威脅退出歐洲人權法院的審判權限。歐洲人權法院根據歐洲人權公約,成立於1959年,並非歐盟一部分,所以與脫歐無關。事實上,前首相邱吉爾就有份參與大力推動設立歐洲人權法院,以保障人權。

在此希望談談計劃詳情,以及英國應該如何看待尋求庇護者。

尋求庇護者爲何選擇英國?
冒險前往英國的尋求庇護者多數有家人在盧旺達,又或以英語爲日常語言。

計劃能嚇阻尋求庇護者冒生命危險渡過英倫海峽嗎?
BBC 報道分析指,對於冒生命危險越過英倫海峽的尋求庇護者而言,被送往盧旺達的可能只是眾多因素之一,影響不大。

英國接收的難民數字多嗎?
英國接收尋求政治庇護者的數目並不多。歐洲各國當中,以接收的政治庇護人數排行,英國排第18。以去年數字爲例子,法國接收96,000個難民,德國接收127,000個,而英國只接收了48,000名。對比起歐洲各國,英國的數字可謂九牛一毛。

「假難民」的刻板印象是真的嗎?
申請政治庇護者當中,來自伊朗的尋求政治庇護者有89%獲批,來自蘇丹和厄立特里亞的分別有97%和96% 獲批。獲批政治庇護等同英國政府確認他們回國的話會面臨危險,並非所謂的「假難民」。

「盧旺達計劃」只是打算將「非法入境」的尋求政治庇護者送往盧旺達,只要他們合法入境就可以了。
上述提及來自伊朗和蘇丹的尋求政治庇護者,他們均不是合法入境。他們甘願冒生命危險渡過英倫海峽尋求庇護,只是因爲他們沒有合法入境的途徑。

其實,如果有合法入境一途,尋求庇護者不會選擇非法入境。中東與非洲的戰亂一日不止,尋求庇護者依然會繼續冒險前往英國。與其爲難尋求庇護者,不如思考如何與歐洲各國共同承擔大國責任。英國以外的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有簽署都柏林公約,公約規定了處理尋求庇護者的流程,亦規定尋求庇護者只能向第一個踏足的簽約國提出庇護申請。如果英國願意與簽署都柏林公約,與歐洲各國共同承擔責任,問題就迎刃而解。

我們既要求西方國家對擴大對香港的人道救生艇計劃,對他國難民視若無睹的話於理不合。強行將尋求庇護者分爲「高質」與「低質」此等說話、又或將「呃福利假難民」的刻板印象加諸尋求尋求庇護者亦應避免。其實當屆政府亦打算廢除部分人權法(Human Rights Act 1998)的條文,值得在英港人留意。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紐約時報分析監控器材招標文件 發現中國正建立民眾的DNA數據庫並建立聲紋辨識系統】

《紐約時報》在今日(21日)公佈一項關於中國監控人民的調查,調查發現不止收集數量驚人的公民個人數據,公安部門更正在建立民眾的DNA數據庫,並在人臉識別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收集民眾聲紋,以建立聲紋辨識。

分析發現,中國策略性地選擇安裝監控攝像頭的地點,以增加人臉識別攝像頭收集的數據量。包括飲食、旅遊、購物和娛樂的場所。公安甚至希望在住宅建築、卡拉OK廳和酒店等私人場所安裝含有面部識別的攝像頭。報導指出公安曾在美國酒店品牌Days Inns(戴斯酒店)的大堂內安裝攝像頭,另外亦曾要求接入喜來登酒店監控攝像頭的資料。這些攝像頭還能將數據錄入功能強大的分析軟件,識別出一個人的種族、性別以及是否戴眼鏡或口罩。所有這些數據都會儲存到政府的服務器之中。每時每刻都有25億張人臉圖像被儲存。

中國公安亦開始利用面部識別攝像頭上的錄音設備來收集聲紋,他們在攝像頭周圍至少100米範圍內安裝拾音器(Pick-up)。在收集到錄音後,就能夠以軟件分析聲紋,並將聲紋添加到數據庫中。

報道再分析文件,發現公安收集手機用戶在中國社交應用程式上的賬號資訊。廣東的公安局購置了手機追踪設備,希望檢測出手機是否有安裝的維吾詞典程序。來辨識手機是否來自維吾爾族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31個省份和地區全都使用了手機追踪設備。

除此以外,中國公安亦廣泛收集男性DNA樣本。由於Y染色體在遺傳時很少突變,公安掌握一名男性的Y染色體DNA數據後,就能夠獲得同一個家族多代父系成員的數據。在2022年中國至少有25個省份和地區建立了DNA數據庫。

https://www.nytimes.com/2022/06/21/world/asia/china-surveillance-investigation.html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英國鐵路工人發起30年最大規模罷工 罷工潮或蔓延至其他公營界別】

今日(6月21日)是英國鐵路工人發起罷工的第一天,今次罷工被認為是英國30年來最大的鐵路罷工。英格蘭的鐵路服務受到嚴重影響,事前政府估算只有20%的班次正常運作,而罷工翌日的星期三,預計也只有六成班次可以正常開出。由於今次罷工的工人大多是負責維護鐵路的僱員,因此蘇格蘭和威爾斯的火車服務也連帶受到影響。

今次罷工的主因是鐵路工人的加薪幅度遠低於英國通脹,也牽涉抗議政府計劃裁減鐵路維修員工和縮減維修時數,威脅鐵路安全。根據最新的估算,英國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4月達至40年高位的9%,而且在秋季將會進一步上升至11%。然而鐵路公司提出的加薪幅度只有2%,遠遠落後於通脹水平,在工會多次與鐵路公司談判失敗後,工會決定以大規模罷工爭取加薪7%。

面對罷工潮,約翰遜政府計劃修改法律,容許僱主在僱員罷工時,以臨時工取代正式員工,以維持服務運作。然而,相關計劃受到多方面批評,工會批評計劃將置員工和顧客安全不顧。另一方面,招聘行業的組織代表也批評計劃不可行,指臨時工會寧願在其他地方找工作,也不會強行越過罷工員工組成的糾察線 (picket line) 上班。

除鐵路工人外,教師、醫護等界別也在醞釀罷工。事實上,自2010年起計,英國的公共機構員工的實際薪酬已經呈下跌趨勢,公共機構的薪金水平之低已經對聘請員工構成困難。再加上現在40年最嚴重的通脹,無疑加重了公營機構僱員的生活負擔。若這些界別員工的加薪幅度也跑輸通脹,恐怕會導致罷工潮蔓延至教師、醫護等其他公營界別。

面對通脹問題,約翰遜政府一直備受抨擊,指他的政府在今次物價危機上缺乏主動性,未及時推出政策為民眾紓困。若約翰遜政府無法妥善處理罷工,不單會威脅約翰遜本人脆弱的首相地位,更有可能重演Winter of Discontent後工黨下野的結局,使保守黨本身已經落後不少的民望進一步受到打擊。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美國打擊強迫勞動產品法例正式生效 全面禁止新疆產品進口】

美國《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法例在昨天(21日)正式生效,條例禁止與新疆有任何關聯的產品進口美國,根據規定,公司必須證明進口的產品不是使用強迫勞動生產,例如使用來自新疆的任何原材料或美國政府認為與強制勞動或中國「扶貧計劃」類型的產品。即使成品只使用少量來自新疆材料,亦一律禁止。

新疆生產了佔全球40%以上的多晶矽、全球四分之一的番茄醬和全球五分之一的棉花。另外亦生產了佔全球 15% 的啤酒花,以及全球約十分之一的核桃、辣椒和人造絲。它擁有世界9%的鈹儲量,亦是中國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的所在地,佔全球產量的13%。雖然這條法例將會影響全球供應鏈,但亦有效令企業停止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例如時裝公司已經迅速切斷與新疆的聯繫,服裝製造商亦開發其他來源的有機棉,包括南美,以取代這些庫存。

根據美國國會的數字,自 2017 年 4 月以來中國已在新疆拘留了超過 100 萬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中共打著扶貧和產業援助計劃的幌子,強迫數以萬計的被拘留者在新疆和其他省份以低於最低工資的薪金或以無償方式工作。

歐洲議會早前在6月9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兩項關於新疆決議,包括要求歐洲委員會禁止通過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進出歐洲市場,並譴責中國對維吾爾族人犯下「反人類罪」。相信國際制裁新疆強迫勞動產品的浪潮將會蔓延開去,中共勢必面對更大壓力。

https://www.bbc.co.uk/news/business-61754796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香港人權得分大幅度下跌 排名低於越南與沙特阿拉伯相當】

人權評量倡議(Human Rights Measurement Initiative)在昨天(22日)公佈了人權排名報告,報告中指出香港的公民及政治權利情況急劇惡化。在集會和結社自由、意見和表達權利以及政治參與部份的指標中平均只得2.5分(滿分 10 分)。相較2019年4分的平均得分或以上下跌了許多。

香港在整體的公民充權方面更是跌至排名倒數第二的位置,低於越南並與沙特阿拉伯相當。此外,香港免受任意逮捕的權利處於最低的「非常差」範圍內,得分只有 3.5 分。受到酷刑和虐待的風險亦很高,屬於「差」的範圍,只得5.5分。

人權評量倡議是人權評分機構。他們致力於建立一個數據庫,以量度並概括世界範圍內各國的人權狀況。他們在全球30多個地區做調查,量度13項人權衡量標準,從而觀察不同地方的人權狀況的變化,並逐漸成為國際社會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權情況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這次是他們連續三年將香港納入調查之內。

香港最近在幾項關於公民權利及自由的排名中亦大幅度下跌,例如自由之家在2月公布的《2022 年全球自由報告》中,香港在「政治權利」方面只獲得 10 分(滿分 40 分),而在「公民自由」獲得33 分(滿分 60 分),合計只得 43 分(滿分 100 分),較2021年的 52 分下跌 9 分,被列為「部分自由」。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jun/22/hong-kong-plunges-lower-in-global-human-rights-index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美軍飛行員承認擔任中共代理人 利用職權竊取機密資料交給中共】

美國司法部早前起訴一名前美軍直升機飛行員Shapour Moinian,他涉嫌擔任中共的代理人並接受中國政府代表的款項,向中國政府提供與軍方航空相關的信息,他在昨日(23日)正式承認控罪。

Moinian在1977 年至2000年間於美國、德國和韓國的軍隊服役。在服役後,他為美國的國防部雇用的國防承包商工作,在工作中他獲得國防部的機密資料。及後他前往香港與中國政府的中間人會面,並承諾向對方提供美國航空科技的設計及製造資料,以換取金錢。他因擔任外國政府代理人,面臨最高 10 年的監禁及美金25萬元美元的罰款,並因虛假陳述罪名面臨最高5年的監禁。案件將會在8月29日正式宣判。

中國多年來積極招募間諜滲透美國各個機構,以竊取美國的科技以及機密。例如中共透過「千人計畫」招募美國當地研究人員,藉此獲得敏感技術的智慧財產。近年美國亦積極堵截中共的間諜計劃,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三月時解雇了五十四名的學者,他們涉嫌私下收取來自中國機構資金,偷竊美國的技術,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https://www.justice.gov/opa/pr/former-us-military-pilot-admits-acting-paid-agent-china-and-lying-national-security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保守黨補選兩連敗 約翰遜面臨新一輪退黨辭職潮】

早前保守黨兩名議員分別涉嫌性侵兒童和於國會內公開觀看色情影片,而雙雙辭職導致議席出缺。兩選區上週舉行補選,保守黨於兩區均大比數敗選,結果影響顯著。兩選區一個位於「紅牆」(Red Wall,即傳統工業區和工黨大本營),爲保守黨於2019大捷時贏得的大量紅牆議席之一;另一個位於「藍牆」(Blue Wall,東南部鄉郊地方,傳統保守黨勢力範圍),該選區百年來都由保守黨持有。保守黨今次連敗兩仗,代表保守黨同時得失新舊支持者,使鄰近選區議員備受壓力,擔心大選時重演上週結果。

兩週前我們提到首相府道德操守顧問 Lord Christopher Geidt 辭職,使約翰遜面臨龐大壓力。敗選消息一出,保守黨主席 Oliver Dowden 旋即表示「有人要爲敗選負上責任」而辭去主席一職(保守黨主席不同黨魁,現時黨魁爲約翰遜,主席負責黨內事務)。泰晤士報消息指,有六個議員打算轉投工黨。唐寧街十號與保守黨內的辭職潮一浪接一浪,再加上有議員打算轉投工黨的消息,使約翰遜面臨龐大壓力。轉投政黨常見於英國政壇,邱吉爾當年便曾經兩次轉黨。

約翰遜早前僅僅險勝黨內信任投票顯得其四面楚歌,而近日接連敗選亦顯得黨內議員的議席岌岌可危,預料黨內議員會加強向約翰遜施壓,甚或不惜更改規矩,未來數月再向約翰遜動議不信任投票亦不出爲奇。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da67a9d8-f4c1-11ec-aa2c-ffef8d17929b?shareToken=1d08a7c090cf0c413286394566b51faf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殖民 G7國家籌集 6000 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

七國集團(G7)峰會上週日(26日)在德國舉行。在峰會期間,七國領袖宣布將在五年內籌集 6000 億美元的私人及公共資金,為發展中國家興建基礎設施提供資金,並將計劃命名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項目」,以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

其中,美國承諾在五年內動員 2000 億美元的贈款、聯邦基金和私人投資,支持中低收入國家的項目,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改善全球健康,歐盟亦會同時籌集 3000 億歐元(3170 億美元),美國總統拜登期望項目能讓各國看到與民主國家合作的具體好處。

中國自2013年發起的「一帶一路」,旨在以金錢利益拉攏開發中國家,對抗西方陣營。自項目開始,一共有165國個家合共借貸8千億以進行基礎建設,當中包括馬爾代夫、寮國、希臘以及最近陷入經濟危機的斯里蘭卡等等。他們接受經濟援助後需要在國際社會上需要與中國聯合立場,但實際上那些國家接受中國的貸款後,往往未能償還貸款,最後只能將港口或能源割讓給中國,達成「經濟殖民」受援助國家的目標。隨著「一帶一路」的後遺症顯然,歐美社會逐漸發現中國背後的陰謀,相信他們未來將會陸續祭出更多措施,抗衡中國的影響力。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2/6/27/g7-pledges-600bn-infrastructure-plan-to-counter-china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澳洲智富研究民眾對外交事務看法 調查發現三分二澳洲人視中國為「安全威脅」】

昨天(29日)外交政策研究智富Lowy Institute發表針對澳洲人對外交事務看法的研究調查,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的澳洲人 (63%) 認為中國對澳洲是「具安全威脅」,只有33%的澳洲人認為中國是澳洲的「經濟夥伴」。而在對中國的信任程度方面,只有1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中國有些或非常信任,自2018年以來下降了40 %,更只有 1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習近平在國際事務上做正確的決定有「非常有信心」或「有部分信心」,對比2020年的數字減少了一半,各項數字都創下調查有史以來的新低。

自從工黨在澳洲大選中大獲全勝,全面執政後,中國對澳洲態度持續釋出「善意」。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上週五在悉尼科技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表示,新總理上任「改善雙邊關係的一個可能機會」,並表示「中國和澳洲完全有理由成為朋友和夥伴,而不是對手」。而中澳的國防部長更在6月於新加坡舉行的安全論壇上會面,結束了自2020年初以來暫停兩國部長級對話的局面。

雖然澳洲恢復與中國的溝通,但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在上任後已經表明他將會堅持保守派政府對中國採取的強硬立場,這次調查亦發現澳洲人認為澳洲利益的首要威脅是中國的外交政策,僅次於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在名單上排名第二。可見澳洲政界及民間在未來將繼續保持對中國的的戒備,並積極發揮影響力以抗衡中國威脅。

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australians-worry-about-china-and-muscle-flexing-over-taiwan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 北約更新戰略綱要 將中國列為「戰略挑戰」】

北約昨天(29日)在峰會期間更新了戰略綱要,在文件中除了將俄羅斯定位為北約的主要對手,更一改聯盟過往不關注中國的態度,首次將中國列入為「戰略挑戰」。北約的領導人在峰會期間發表的聲明中提及「中國舉俄羅斯之間不斷加強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它們相互加強削弱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與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

北約全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1949年由12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軍事聯盟,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等,最初的目標是要對抗二戰後蘇聯向歐洲的擴張。當中最重要的條文是公約第5條,其規定當任何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時,各國部隊將會自動參戰,不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有部份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加入了北約,至今有30個成員國。但有一段時間,北約的戰略目標並不清晰,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更指北約就如「腦死亡」一樣。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北約積極回應俄羅斯的行動,並留意到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對歐洲國家所造成的影響,今次再將中國列入為「戰略挑戰」,顯示歐美等國開始正視中國崛起的威脅,並願意合作對抗極權國家聯盟的企圖及擴張。

https://www.nytimes.com/2022/06/29/world/europe/nato-expansion-ukraine-war.html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香港主權移交25年 大批外媒關注中共對香港的打壓】

今日(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5年,大批外媒均有報導習近平訪港的情況以及回顧25年內香港的變化,尤其是港版國安法對香港民主及自由的打壓,以及新一任特首李家超的上任。

英國衛報報導提及習近平回歸 25 週年慶祝活動時的講話,引述習近平讚揚中國對香港的統治,更稱即使壓制了異議的聲音,但香港民主仍在蓬勃發展。但報導亦指出過去三年北京實施的國安法,令香港的自由被前所未有地剝奪,提及仍有大批民主派政治人物、記者和社運人士被判入獄。最後引述英國首相約翰遜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批評北京沒有尊重根據1997年中英聯合聲明達成的「一國兩制」的安排 。

BBC的報導中提及習近平通過沒有競爭的選舉,任命以「強硬親北京觀點」而聞名的李家超為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批評中國已經背棄了最終使選舉過程完全民主的承諾。報導亦有指出,香港政府21人新內閣中包括三名因「破壞香港自治,限製香港人民的言論或集會自由」而受到美國制裁的人。

而金融時報則重點報導香港為迎接習近平的來臨,中國及香港的安全部門對習近平為期兩天的訪問保持高度戒備,並在大片地區實施了禁飛區。報導引述解放軍駐港總司令彭京堂在在習近平訪問前幾天表示,解放軍正在加強在香港的防禦能力,準備好迎接「最艱難、最複雜」的戰鬥。

英國衛報報導: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jul/01/hong-kong-25-years-handover-uk-us-criticise-erosion-of-rights-and-freedoms
BBC報導:https://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61876082
金融時報報導:https://www.ft.com/content/fd1f27fa-6b71-4357-9bf7-64f39e9e92b1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台灣代表與英國政府會面 中國強烈反對】

美國政治報(Politico)在今日(4日)刊登一篇報導,指出台灣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於 6 月中旬與英國政府經貿官員會面討論兩國之間的貿易,以及討論台灣加入由11個國家組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事宜。會面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他們警告英國不要與台灣「談判或簽署任何具有主權意義和官方性質的協議。」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前身是由美國為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特朗普在任時決定退出協定後,剩餘的11個國家組成(CPTPP)。成員國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由於簽署協定將會帶來包括放寬貿易壁壘等不同的好處,因此有不少國家希望參與協定。2021年9月16日中國提出申請,期望透過參與協定以擴大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而台灣亦在6日後提出了他們的申請。由於台灣的主權問題、中國將有機會成為潛在成員以及部分成員國與中國合作關係緊密,因此台灣需要遊說各成員或潛在成員如英國日本等國,支持他們加入CPTPP。

雖然台灣到現時仍未能參與CPTPP及由美國牽頭的印太經濟架構 (IPEF) ,但美國卻提出了「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以加深台美雙邊合作,並在上週一(6月27日)在華府美國貿易代表署進行首次會談,顯示國際社會積極期望加深與台灣經貿合作,並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uk-discussion-taiwan-trade-cptpp-anger-china/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