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神取念
284 subscribers
49 photos
3 videos
2 files
412 links
There's something you've been missing:
Download Telegram
「姚苏凤在40年代谈到《马耳他之鹰》的时候,为冷硬派取了一个上海话的名字,感觉挺贴切的,“那是近年来在美国极为流行的所谓‘杀搏结棍派’(hard-boiled)的侦探小说之第一部的模范。” 」
https://www.douban.com/people/3173982/status/3696797913
換言之,「Chinese New Year」確實是「Lunar New Year」的其中一種,但「Lunar New Year」能褪去國族色彩,將韓、越等地的農曆新年也涵括進來,解決歷史上「東亞/漢字文化圈」和今日國界並不重合的問題。於是,台灣人的農曆新年,在英文裡確實可以稱為「Lunar New Year」。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206-taiwan-lunar-or-chinese-new-year/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081】锁链下的鸿沟:与一线律师探讨妇女拐卖
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081】锁链下的鸿沟:与一线律师探讨妇女拐卖

随机波动 StochasticVolatility 2022-02-21 时长69分钟
本期随机波动,我们请到法律从业者、长期关注性别议题的黄思敏律师,从法理与实践层面,探讨妇女拐卖问题为何难以解决。在黄律师看来,受害人在这类案件中往往是缺失的、是面目模糊的,她们可能是被解救的数字,是被代言的声音,或者是精神失常的无法表达的女性。她们可能被当做有生育能力的子宫,能照料家庭的妻子,能养育儿女的母亲,唯独不是自己。
这种长久以来对女性的忽视也体现在法理层面,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背后无不反映出长期浸润法律制定者和执法者的父权制文化。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要进行法理方面的讨论,比如拐卖妇女儿童罪中是否需要买卖同罪,以及拐卖妇女儿童这一罪名是否恰当,其背后是否反映出将妇女和儿童当做可交换的商品这一既有观念,以及更进一步,是否应该在“人口贩运”这一更大的框架中讨论拐卖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仅仅从法律的视角进行讨论,是狭窄的,是有局限的。这一问题关乎贫困,关乎日益萎缩的社会救助网络,关乎性别不平等,也关乎长久以来难以撼动的父权制文化。在热度过去、舆论平息后,那条铁链能否松绑,那位女性的命运又将如何,没人有答案。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黄思敏,律师,关注性别议题的法律工作
[03:00]何谓“拐卖妇女儿童罪”?
[12:34]受害人在打拐叙事里是缺席的
[18:20]黄律师如何看待围绕“买卖同罪”的争论
[26:56]立法是一回事,基层执法是另一回事
[31:22]性别平等是漫长的事业,不可能靠一个个案来解决
[36:06]在性别与阶级的交叉之下,同情之理解是可能的吗?
[43:44]何谓人口贩运(human trafficking)?
[51:07]国际公约视角下的本土反人口贩运立法
[53:28]跨国贩运和受害者的“主体性”问题
[1:00:38]如何完善受害者的保障体系?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Ma’s Photo, by Stephen Rennicks, from Room OST
片尾:Try Everything, by Stephen Rennicks, from Room OST
摄神取念
啊,2020年,史册被载入的一年。 https://youtu.be/xdyDpP2s-og
无意中发现,这位创作者已经把这个主题做成了一个系列,现在一共有7集: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nEGJCa5G181q9CDnaFeP-eUTUUCtvDq
回看过去的这两年,仿佛眼见沧海桑田、又仿佛困于不停重复的轮回中
human never learn huh?
对黄阿丽单口喜剧的文本分析。交互式报道将文本从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而动态和图形也更直观地呈现了文本在结构上的关联。
https://pudding.cool/2018/02/stand-up/
不要为晚年生活而忧虑
瓦塔西 2021-07-11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4626625/?author=1&_dtcc=1

最近加入了fire小组,感觉大家为了晚年生活很焦虑啊,其实没必要的。
中国近两百年来,社会每隔几十年就天翻地覆一次,年轻时做的准备,晚年看都毫无用处。
比如说吧:
1800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大家还盼着天子圣明,延续“康乾盛世”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洋鬼子来了。
1820年,地主家的孩子努力读书打算考科举呢,1851年太平天国来了,江南士子十几年都没考试机会。
1840年,地主家的孩子还在努力读书打算考科举呢,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了,需要的是会讲洋话的人才。
1860年,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大清能造铁甲舰了,能铺铁路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啊,让孩子去当海军吧,1894年北洋水师覆灭了。
1880年,嗯,北洋水师正强着呢,大清看来能万万年啊,进宫当差吧,1919年,大清完蛋了。
后面没必要细写了,就记得我小时候吧,一个当兵立过三等功的亲戚复员回家,工作任选,他没选进税务局,选了去国营商场当营业员……后面有多惨就不用说了。可谁能说他当时就选错了呢?当时的国营商场营业员明里暗里收入可比税务局高多了,毕竟守着一大堆凭票购买的稀缺物资呢。
所以,没必要太忧虑晚年生活。在中国,它永远以你年轻时无法预想到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
220405_2153
My Recording
里面有人、有人生,有生活吗?
不,只有一个个无机的数字。
对于疫苗接种,国内将所有接种人员根据防疫工作的相关性、组织度高低、身体健康状况等几个标准划分成了30个大类。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疫苗接种是重点九类,二季度开始接种18-60岁的居民(组织度较低但身体健康程度较高),三季度开始接种60岁以上居民(组织度更低身体健康程度更低),四季度开始组织3-17岁的学生接种(组织程度较高但健康程度较低)。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015183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27946/answer/2251844582

国外的接种策略都是从高龄居民向低龄居民开放。
国内这种优先保障劳动力人口(18-55)的接种次序,就不要扯什么「人命优先」的屁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