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生产的物质早已足够全社会共享并排除贫穷,但我们却不得不仍然通过「工作」证明自己有资格获取活着的权利。我们的敌人从来不是异见者,而是所有物种的必然结局——灭亡。
https://cn.nytimes.com/usa/20190911/andrew-yang-2020/
https://cn.nytimes.com/usa/20190911/andrew-yang-2020/
NY Times
杨安泽的竞选之路:从“痴人说梦”到获得主流认可
人们曾经觉得杨安泽的竞选像个笑话。但如今,许多美国人开始重视杨安泽,认为他有头脑、讲求实际、有亲和力,并且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有数据支撑的政策提案。
iPhone 11 Pro系列的土台+三炮设计是机能美。你理解不了这一点的话,那你应该也理解不了长城(物理的而非数字的),理解不了哈雷(摩托而非彗星),理解不了街上参差不齐的广告牌之美。
在ROC(台湾)近年越发狂热的反KMT热潮中,明天的双十节应该也会像刚过去的PRC(中国)国庆一样引起冲突和撕裂。
在黄金周假期即将结束之时,一直是自由主义阵地的「精神病角落」豆瓣受命关掉了广播部分,用户无法刷新自己的时间线。很快,用户之间通过相互邀请入组的形式重新聚集在大大小小的临时小组中,以web2.0式的形态重建社区、恢复互动。
虽然知道豆瓣广播的关停代表着PRC言论管控的进一步收紧,但对我的冲击似乎已经很淡了——早知道总有一天要来的事情。而豆瓣用户所体现的社区凝聚力和自修复力,反倒让我意外地乐观起来。作为一个免费、开放的大众社交网络,豆瓣体现了大国子民应有的公民素质。
70岁生日刚过,不代表70大限的规律失效,只是在一天天将其延长罢了。
在黄金周假期即将结束之时,一直是自由主义阵地的「精神病角落」豆瓣受命关掉了广播部分,用户无法刷新自己的时间线。很快,用户之间通过相互邀请入组的形式重新聚集在大大小小的临时小组中,以web2.0式的形态重建社区、恢复互动。
虽然知道豆瓣广播的关停代表着PRC言论管控的进一步收紧,但对我的冲击似乎已经很淡了——早知道总有一天要来的事情。而豆瓣用户所体现的社区凝聚力和自修复力,反倒让我意外地乐观起来。作为一个免费、开放的大众社交网络,豆瓣体现了大国子民应有的公民素质。
70岁生日刚过,不代表70大限的规律失效,只是在一天天将其延长罢了。
我对这个仪式完全一无所知,不过读起来非常有趣。就像《你的名字》中经过千年沿袭虽保留了动作却已无人知晓其含义(警示千年一遇的彗星降临并分裂)的巫女祈福之舞和守护结(编织手绳),英国这场仪式中的种种环节被完整保留,其中所意蕴的暴力和冲突早已烟云远去。
这种奇妙的观感显然作者也感受到了,反复使用「ceremonially(仪式性地)」和「ceremonious(礼节性地)」。
https://www.nytimes.com/2019/10/14/world/europe/britain-parliament-queen-speech.html
这种奇妙的观感显然作者也感受到了,反复使用「ceremonially(仪式性地)」和「ceremonious(礼节性地)」。
https://www.nytimes.com/2019/10/14/world/europe/britain-parliament-queen-speech.html
NY Times
A Guide to the Queen’s Speech: Crown Jewels, Black Rod and a Mace (Published 2019)
Proceedings in the British Parliament on Monday are a nod to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y. But Brexit loomed over the ceremonies.
VCL(用实物模拟相机镜头带来的光学畸变)
https://twitter.com/samejimadaisuke/status/1188405800663801856
https://twitter.com/samejimadaisuke/status/1188405800663801856
Twitter
鮫島大輔/DaisukeSamejima
Flatball 2019 No.01 (2019) φ170mm Acrylic paint,acrylic resin 手で回転させる動画も撮ってみました。 #鮫島大輔 #daisukesamejima #art #artist #contemporaryart #contemporarypainting #landscapepainting #painting #sphere #visualart #絵画 #アート #現代アート #現代美術
我好像丧失了对文字的信仰
不再相信文字能改变人、塑造人、提升人、连结人
不再相信文字能照见人的本心
不再相信从只言片语中,存在着世界的秘而不宣和万般可能。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4457.html
不再相信文字能改变人、塑造人、提升人、连结人
不再相信文字能照见人的本心
不再相信从只言片语中,存在着世界的秘而不宣和万般可能。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4457.html
Qdaily
《共产党宣言》等 16 部作品,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_文化_好奇心日报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内容简介《文字的力量》从 4000 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出 16 部重要作品,包括《伊利亚特》《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共产党宣言》《哈利·波特》等,让我们看到文字如何塑造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