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神取念
264 subscribers
49 photos
3 videos
2 files
412 links
There's something you've been missing:
Download Telegram
一不小心台湾又「被独立」了。

「第二,针对美方大幅削减、实际驱逐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员工,中方要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年底前记者证到期的美籍记者从即日起4天内向外交部新闻司申报名单,并于10天内交还记者证,今后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继续从事记者工作。」
https://www.mfa.gov.cn/web/fyrbt_673021/t1757128.shtml
摄神取念
Apple的产品介绍视频已经在使用60帧的高帧率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4Hg23RQHQ
最近注意到60fps的视频变得常见多了。
在摄影器材进阶后很多YouTuber开始默认以60fps上传影片。bilibili支持60fps也有些时候了。甚至一些原生24fps的内容,会被特意通过算法升格到60fps,并且与原视频进行对照。
60fps这一频率的流行,我猜测应该和TV(30fps为主)取代电影成为视频参照格式有关。
电影虽然也有高帧率的尝试,但多是以48fps(24帧翻倍)为方向的:
http://douban.com/note/263241846/

我个人觉得,48帧和60fps的分野是有用的。对于TV、视志(vlog)等偏纪实性的内容,更高的帧率更接近连续的现实、可以提供更少的虚构感;而对于电影、动画(anime)等偏故事性的内容,48帧在满足高帧提高清晰度的前提下,帮助建立一种「虚构」的潜在认知。
特别是24帧的2D作画动画(anime),原本可能就是一拍二/一拍三的镜头,升格到60fps很成问题,48fps的话只要每两帧之间插一帧就可以了。而那些AE等软件制作的特效动画,在60fps下会一副油油的腻感。
《摘金奇缘》(Crizy Rich Aisan)在海外被热捧、在国内遇冷就已经反映了这种分裂了。
https://t.me/showerblah/181
十年了。
十年来,信息获取渠道劣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在今天已经显露无疑。
当初为此叫好的人,有没有尝到自己亲手种出的恶果?还是说对此甘之若饴?
决定虽然不是所有公民一起做的,但代价是全社会共同承担。
Do we really deserve this?
https://www.google.com/press/new-approach-to-china/update.html
如果只有一台呼吸机,该给谁用?
https://cn.nytimes.com/health/20200326/coronavirus-rationing-decisions-ethicists/

面對意大利的Covid-19,流行病前線的倫理學,後勤學和治療學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2005492
让人想起隔离初期的武汉人民。自发接送医护上下班的志愿者车队、千里迢迢送蔬菜来的卡车司机、在小区帮助鳏寡老人买菜送菜的社区志愿者、以及隔着防护服打招呼的医生夫妇。
他们是否得到了善待,就像他们为他人做的那样?
https://youtu.be/xdw7WEMe9AI
https://www.douban.com/people/2068300/status/2896820048/

《黑镜》的一个重要隐喻是,手机屏幕在熄灭时会反射出我们自己的样貌,因此像一枚黑色的镜子一样。而当它被按亮时,它所塑造出的远比其物理尺寸广阔的空间,也吸引着我们沉溺其中。另一方面,「镜子」的隐喻显然不只是物理层面的,我们现代生活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其上,使得「手机及其内部经过我们干预的空间」,成为我们一小块人格的碎片,一种对我们自身内在的映衬。

《sense8》中,来自非洲的成员被问起,为什么在平民窟的生活中要保留这么一台大电视,而不是换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回答说:电视是一扇窗子,让我们超越当下的现实,望向远方的景象。

只是不要忘了厄里斯之镜(The Mirror of Erised)上写的: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老校长也告诫过我们,「然而这面镜子既不能教给我们知识,也不能告诉我们实情。人们在它面前虚度时光,为他们所看见的东西而痴迷,甚至被逼发疯,因为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实,是否可能实现。」
「天皇今年刚八岁,但显得少年老成。他英姿焕发,乌黑的长发松散地垂在背后。他神色惊惶地问丹井皇太妃:“你要把我带往何处?”
「皇太妃转脸望着年幼的君主,老泪纵横……她一边安慰他,一边把他的长发扎在他粉红色的长袍里。小君主泪珠涟涟,丹井皇太妃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嘴里念着:“我们的宫殿就在大海的深处。”然后跟他一起沉没到波涛之下。」

上学的时候学的这篇《日本平家蟹》,不知怎么就想起来了。明明是一篇介绍人工选择的科普文,却唯独记得这段描写。
温柔又强大。
「王獨不聞魏文王之問扁鵲耶?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
「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
「魏文侯曰:『可得聞邪?』
「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醫術以扁鵲之道,曰桓公幾能成其霸乎!』
「凡此者不病病,治之無名,使之無形,至功之成,其下謂之自然。故良醫化之,拙醫敗之,雖幸不死,創伸股維。」
——《鶡冠子·卷下·世賢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