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2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基辛格 #全球化 #新冠纪元

基辛格: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刊登评论,指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基辛格在文章中指出,目前美国民意分化,必须有一个有效率、有远见的政府来克服当下在规模上和全球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维持公众的信任对于社会团结、社群关系和国际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的团结和繁荣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国家机构能够预见灾难、阻止其影响并恢复稳定。而当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时,许多国家机构将被视为失败,”基辛格说,“事实是,世界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将永远改变,现在争论已经过去的事,只会让必须做的事情更加困难。”

他说,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规模是空前的,其传播是指数级的:美国的病例数每5天就翻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治愈的方法。医疗供应也不足以应付不断扩大的病例数。重症监护病房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边缘。检测量不足以确定感染的程度,更不用说逆转其蔓延。成功的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个月。

基辛格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政府的“最终测试”将是,联邦政府将如何阻止病毒传播并消灭病毒,同时能够让美国公众保持对于自身治理的信心。

他指出,美国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上有义务在三个领域作出努力:

首先,增强全球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适应能力。此前包括根除天花、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技术成就使得人们陷入自满情绪。我们需要开发新技术和科技控制传染,研发相应的疫苗。各级政府也应该随时准备,通过储备及科技前沿技术保护人民。

其次,要努力治愈经济受到的创伤。他说当前新冠肺炎对经济影响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加复杂。为阻止病毒传播的一系列举措都会伤害到经济发函。另外,任何经济刺激计划应该减轻疫情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最后,要维护当前自由流动的世界秩序。他表示,由于疫情暴发,各国开始重新回到最初的“城邦国家”,由城墙包围起来不受外界侵害。基辛格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在当下这个世界繁荣取决于全球贸易、人员流动的时代,“城邦国家”的城墙正在悄然复兴。

他呼吁当前,在国内政治和国际外交中,各方都必须克制,将控制疫情置于首要位置。

在全文的最后,基辛格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各国领导人面临的历史性挑战在于,要应对危机的同时建设未来。而失败可能会让世界万劫不复。”(央视新闻)(环球网)(华尔街日报
#基辛格 #中美 #一战

基辛格:美中必须为冲突设定边界 以免重蹈一战覆辙】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美中必须为两国日趋激烈的竞争建立交战规则,否则有可能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政治的不确定性局面。

彭博社报道,97岁的基辛格周三(7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主办的视频研讨会上表示,“两国领导人都必须要探讨超过哪个界限就不会再进一步威胁对方。”“然后,他们必须找到在较长时间内落实这种政策的方法。”

“你可以说这完全不可能,”他补充道。“如果完全不可能,我们将陷入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面。”

在尼克松时期促成美中建交的基辛格表示,彼时的目标是制衡苏联。他曾表示越来越警惕美中发生新冷战的可能性,他将之归因于技术进步对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

他表示,美国需要换一种“新思维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太复杂,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实现在战略和经济上都具有其它国家无法威胁的单方面优势。”(联合早报)
#特朗普 #撤职 #基辛格

【特朗普政府将基辛格等多名专家从国防政策委员会中除名】

据三名国防官员透露,国防政策委员会的几名高官周三被特朗普政府撤职,这是在特朗普时代的最后几天,对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专家和国家安全机构人士的又一次清洗。

两名官员表示,突然被撤职的成员包括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前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高级委员简-哈曼(Jane Harman)和前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托(Eric Cantor)。

根据他们的网站,国防政策委员会是一个由前国家安全高官组成的外部咨询小组,他们 "针对国防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的具体任务,向国防部长和国防部副部长提供有关国防政策事项的独立、知情的建议和意见"。(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