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 #新冠 #Delta
【国家卫健委专家:德尔塔毒株仍属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没有变化】
8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34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从7月份以来,造成全国多个省的新冠疫情,主要是由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感染引起的。从中医角度看,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诊断与以往新冠疫情一样是“湿毒疫”,核心病机没有变化。
德尔塔变异病毒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毒载量大、传染性强,从中医病因学来看属于“毒邪”炽盛。从发病的季节来看,去年疫情主要暴发在冬春季,气候寒冷,湿毒疫“夹寒”的特点比较突出,寒为阴邪,湿毒疫邪“夹寒”发病后化热较慢,病人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如救治不及时,一般需要7天到14天进展为重症或危重症。
德尔塔毒株引发的疫情,发病在夏暑季节,容易“兼夹暑湿”之邪。暑为阳热之邪,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湿毒”毒热就比较炽盛,夹杂暑邪,化热会比较迅速;暑邪又容易耗伤人体的正气,损伤人体的津液,病人容易出现“气虚”的特点。因此,患者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与去年有所不同。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来看,从感染到出现临床不适症状,时间较去年疫情有所缩短,病情进展较快,病人的发热症状突出,符合“湿毒夹暑”的病机演变特点。(北京日报 @搜狐新闻)
相关新闻🔗
20-06-22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新冠肺炎在武汉是寒湿疫,到北京是燥热
21-01-04 央视新闻:“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 三个月大婴儿核酸检测转阴”
【国家卫健委专家:德尔塔毒株仍属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没有变化】
8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34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从7月份以来,造成全国多个省的新冠疫情,主要是由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感染引起的。从中医角度看,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诊断与以往新冠疫情一样是“湿毒疫”,核心病机没有变化。
德尔塔变异病毒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毒载量大、传染性强,从中医病因学来看属于“毒邪”炽盛。从发病的季节来看,去年疫情主要暴发在冬春季,气候寒冷,湿毒疫“夹寒”的特点比较突出,寒为阴邪,湿毒疫邪“夹寒”发病后化热较慢,病人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如救治不及时,一般需要7天到14天进展为重症或危重症。
德尔塔毒株引发的疫情,发病在夏暑季节,容易“兼夹暑湿”之邪。暑为阳热之邪,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湿毒”毒热就比较炽盛,夹杂暑邪,化热会比较迅速;暑邪又容易耗伤人体的正气,损伤人体的津液,病人容易出现“气虚”的特点。因此,患者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与去年有所不同。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来看,从感染到出现临床不适症状,时间较去年疫情有所缩短,病情进展较快,病人的发热症状突出,符合“湿毒夹暑”的病机演变特点。(北京日报 @搜狐新闻)
相关新闻🔗
20-06-22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新冠肺炎在武汉是寒湿疫,到北京是燥热
21-01-04 央视新闻:“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 三个月大婴儿核酸检测转阴”
#新冠 #变异 #Lambda #Delta
【澎湃新闻:“需要留意”的变异毒株拉姆达】
随着德尔塔毒株肆虐全球,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然而,德尔塔的警报还未解除,被称为“拉姆达”的变异毒株又开始出现“冒尖”趋势。有声音指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拉姆达的危害性,它却可能成为一种超越德尔塔毒株的潜在威胁。
实际上,这一最早在秘鲁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已在南美多国广泛传播,并正向欧洲扩散。在过去4周内,拉姆达已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中蔓延开来,且引起了多国卫生官员的注意。
...
拉姆达毒株最初于2020年8月在秘鲁首都利马报告,2021年4月以后的新增感染者中,拉姆达的检出率为八成。据报道,在秘鲁,现已有超过90%的感染病例与拉姆达相关,而该国人均新冠死亡率已飙升至世界第一。在邻国智利,则有超过31%的样本同拉姆达相关。
在过去两个月中,拉姆达已成为秘鲁、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巴拉圭等南美多国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之一。
......
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研究人员7月28日发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拉姆达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传染性,而导致这种高传染性的原因是拉姆达变异株出现的 T76I (乌鸦观察注:非 T761) 和 L452Q 两个突变。
研究同时指出,拉姆达变异株的另一个突变能逃避中和抗体,让它有能力对抗免疫性。研究人员将这种突变描述为“独特”的突变,只存在于拉姆达变种病毒中。
许多科学家提到,拉姆达毒株的“不寻常组合”,可能使其更具传播性。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有七个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外壳上的凸起,有助于它们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并侵入人体细胞。这些突变可能会促进拉姆达变异株与人体细胞的结合。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项研究迄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定拉姆达变种病毒感染细胞的活跃程度不亚于德尔塔。研究团队担忧称:“目前全世界都尚未认识到拉姆达毒株的危险性。”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一项初步研究正着眼于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对拉姆达变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原始病毒相比,疫苗产生的抗体数量减少了2倍到3倍,但这并不是中和抗体的显著损失。(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需要留意”的变异毒株拉姆达】
随着德尔塔毒株肆虐全球,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然而,德尔塔的警报还未解除,被称为“拉姆达”的变异毒株又开始出现“冒尖”趋势。有声音指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拉姆达的危害性,它却可能成为一种超越德尔塔毒株的潜在威胁。
实际上,这一最早在秘鲁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已在南美多国广泛传播,并正向欧洲扩散。在过去4周内,拉姆达已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中蔓延开来,且引起了多国卫生官员的注意。
...
拉姆达毒株最初于2020年8月在秘鲁首都利马报告,2021年4月以后的新增感染者中,拉姆达的检出率为八成。据报道,在秘鲁,现已有超过90%的感染病例与拉姆达相关,而该国人均新冠死亡率已飙升至世界第一。在邻国智利,则有超过31%的样本同拉姆达相关。
在过去两个月中,拉姆达已成为秘鲁、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巴拉圭等南美多国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之一。
......
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研究人员7月28日发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拉姆达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传染性,而导致这种高传染性的原因是拉姆达变异株出现的 T76I (乌鸦观察注:非 T761) 和 L452Q 两个突变。
研究同时指出,拉姆达变异株的另一个突变能逃避中和抗体,让它有能力对抗免疫性。研究人员将这种突变描述为“独特”的突变,只存在于拉姆达变种病毒中。
许多科学家提到,拉姆达毒株的“不寻常组合”,可能使其更具传播性。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有七个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外壳上的凸起,有助于它们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并侵入人体细胞。这些突变可能会促进拉姆达变异株与人体细胞的结合。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项研究迄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定拉姆达变种病毒感染细胞的活跃程度不亚于德尔塔。研究团队担忧称:“目前全世界都尚未认识到拉姆达毒株的危险性。”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一项初步研究正着眼于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对拉姆达变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原始病毒相比,疫苗产生的抗体数量减少了2倍到3倍,但这并不是中和抗体的显著损失。(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