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 #供暖 #进出口 #海外订单 #煤管票 #表外产能 #生产事故 #刑法 #鄂尔多斯 #陕西 #限电
【财新:煤炭供需矛盾难解 今冬保供形势严峻】
据广东一民营电厂人士介绍,截至9月16日,全省重点电厂煤炭库存不足24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将近60%。
上述情况是全国煤炭供需紧张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社会电煤库存处历史低位。据信达证券研报披露,截至9月23日,沿海八省煤炭库存1774.2万吨,周环比下跌8.68%;可用天数为9.3天,周环比下跌0.9天。
...
“今年最大的特点是需求特别旺盛。”一名接近政策层的行业专家分析,用电增速高企是拉动煤价的重要因素。
...
据国家能源局披露,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2988小时,同比增长9.53%。这样的增幅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照疫情前水平,2019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4.4%至4.74万亿千瓦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2831小时,同比下降3.64%。
中国用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因素之一是疫后经济复苏,其中包括海外需求增长。“广东是外贸大省,今年很多外贸订单回流到中国,需求是不错的。”前述广东电厂人士分析称。另据国家统计局披露,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速为12.7%。
但煤炭供应的脚步却未跟上需求的快速增长。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显示,期内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0.7%。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仅同比增长6.4%,为19.5亿吨;煤炭进口量数量则同比下降19.7%。煤炭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节奏与规模。
中国煤炭消费90%依赖国产。为什么今年国内煤炭产量难以大幅增长,以满足需求之急迫?多名市场人士指出,一方面,监管层打击违规“超能力生产”的力度升级,抑制了煤炭产能。
出于安全考虑,煤矿的法定核准产能一般低于煤矿实际生产能力。过去多年,超产现象在煤炭领域很普遍。而自2020年开始,产煤大省内蒙古掀起煤炭领域反腐风暴,当年5月起严格执行“煤管票”政策,煤矿需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该政策冲击了此前不合法的“表外产能”,导致主要产煤地区产量收缩。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产煤大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年原煤产量为6.4亿吨,同比下降11%。
2021年,超产严监管向主要产煤地区蔓延。另外,根据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新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作业活动的,若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业内将之解读为“煤炭超产入刑”,进一步抑制了煤矿违法超产的动力。
此外,安监、环保限产也影响了部分时段的产量。比如,2021年5月底至6月初,河南省内密集发生三起煤炭事故,涉及该省多处煤矿约2000万吨年产能。当时正值夏季用煤高峰。
“双碳”目标下,地方对高能耗行业的管控也对上游煤炭生产产生影响。内蒙古鄂尔多斯高能耗行业密集,当地煤炭贸易人士介绍,8月份,当地对化工厂、煤矿等采取过限电措施,当地井工煤矿出现夜间断电情况,井下挖掘设备运作受限。
另需注意的是,由于2021年全球经济普遍回暖、用煤需求高企,以往在国内煤炭供需发挥调节作用的进口煤也货源紧张、价格走高。截至 9月23日,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现货价报188.72美元/吨,周环比上涨3.35%,同比暴涨达215%。“再算上运价,现在进口煤也没有多少价格优势了。”前述咨询机构分析师说。
2020年10月以来,受经贸关系影响,中国暂停澳煤进口。但多名市场人士透露,当年冬季开始,政策层鼓励煤企拓宽进口渠道,进口配额限制有所放松,但由于全球资源紧张,进口煤价格优势逐渐缩小,2021年煤炭进口量并未大幅增加。
煤炭供给紧张,政策层正从供给端入手,意图增产保供。但由于前期社会库存过低,业内预期今冬煤炭供给形势严峻。
辽宁一火电厂人士向财新记者介绍,电煤紧张情况下,国家发改委给东北协调了1000多万吨煤炭,“我们厂大约能分到20万吨,但也仅够用20天,杯水车薪,目前电煤库存仅有2天,电厂负荷仅维持在50%左右。”他说,目前他们的电厂发一度电亏约7分钱,成本收益严重倒挂。
实际上,从今年7月起,国家发改委就实施了投放储备煤、鼓励产能核增、联合试运转延期等一系列保供措施。但目前来看,落地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内蒙古一家煤企运销业务相关负责人8月份透露,内蒙古、陕西等主产区共有30余座井工煤矿获准核增产能,涉及产能约8300万吨/年,这部分煤矿被列为保供煤矿,预计在9月15日以后可按核增后的产能生产。但据前述咨询机构分析师介绍,从他们近期在主产区的调研情况来看,这部分产量并没完全到位。
实际上,增产增供很难一蹴而就,由于涉及的流程手续复杂,需协调多方利益,从产能核增到实际形成产量均需时间。“以鄂尔多斯为例,据了解,7月份鄂尔多斯上报了1.5亿吨的产能核增计划,但现在批下来的只有4000多万吨,且这部分产量也没有完全释放。”据前述分析师介绍,9月份,鄂尔多斯日均产量几乎与8月份持平,未见明显增长。
供需矛盾难缓解,政策层目前把保供重点放在民生用煤上。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向各地方和有关企业发出通知,要求煤企和发电供热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下称“长协”),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因为长协价格大幅低于现货价格,这一政策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电供热企业的采购成本。
9月25日,冬季保供形势最严峻的东北地区完成了发电采暖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集中签约。但全国来看,长协全覆盖工作还未完全落地。9月27日,江苏一家国有电厂高管告诉财新记者,由于市场煤价高于煤企对外收购价格,组织货源并不容易,目前神华等煤企对长协的兑现率降低。他预计这一情况会延续至年底。(财新网)
【财新:煤炭供需矛盾难解 今冬保供形势严峻】
据广东一民营电厂人士介绍,截至9月16日,全省重点电厂煤炭库存不足24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将近60%。
上述情况是全国煤炭供需紧张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社会电煤库存处历史低位。据信达证券研报披露,截至9月23日,沿海八省煤炭库存1774.2万吨,周环比下跌8.68%;可用天数为9.3天,周环比下跌0.9天。
...
“今年最大的特点是需求特别旺盛。”一名接近政策层的行业专家分析,用电增速高企是拉动煤价的重要因素。
...
据国家能源局披露,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2988小时,同比增长9.53%。这样的增幅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照疫情前水平,2019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4.4%至4.74万亿千瓦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2831小时,同比下降3.64%。
中国用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因素之一是疫后经济复苏,其中包括海外需求增长。“广东是外贸大省,今年很多外贸订单回流到中国,需求是不错的。”前述广东电厂人士分析称。另据国家统计局披露,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速为12.7%。
但煤炭供应的脚步却未跟上需求的快速增长。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显示,期内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0.7%。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仅同比增长6.4%,为19.5亿吨;煤炭进口量数量则同比下降19.7%。煤炭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节奏与规模。
中国煤炭消费90%依赖国产。为什么今年国内煤炭产量难以大幅增长,以满足需求之急迫?多名市场人士指出,一方面,监管层打击违规“超能力生产”的力度升级,抑制了煤炭产能。
出于安全考虑,煤矿的法定核准产能一般低于煤矿实际生产能力。过去多年,超产现象在煤炭领域很普遍。而自2020年开始,产煤大省内蒙古掀起煤炭领域反腐风暴,当年5月起严格执行“煤管票”政策,煤矿需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该政策冲击了此前不合法的“表外产能”,导致主要产煤地区产量收缩。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产煤大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年原煤产量为6.4亿吨,同比下降11%。
2021年,超产严监管向主要产煤地区蔓延。另外,根据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新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作业活动的,若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业内将之解读为“煤炭超产入刑”,进一步抑制了煤矿违法超产的动力。
此外,安监、环保限产也影响了部分时段的产量。比如,2021年5月底至6月初,河南省内密集发生三起煤炭事故,涉及该省多处煤矿约2000万吨年产能。当时正值夏季用煤高峰。
“双碳”目标下,地方对高能耗行业的管控也对上游煤炭生产产生影响。内蒙古鄂尔多斯高能耗行业密集,当地煤炭贸易人士介绍,8月份,当地对化工厂、煤矿等采取过限电措施,当地井工煤矿出现夜间断电情况,井下挖掘设备运作受限。
另需注意的是,由于2021年全球经济普遍回暖、用煤需求高企,以往在国内煤炭供需发挥调节作用的进口煤也货源紧张、价格走高。截至 9月23日,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现货价报188.72美元/吨,周环比上涨3.35%,同比暴涨达215%。“再算上运价,现在进口煤也没有多少价格优势了。”前述咨询机构分析师说。
2020年10月以来,受经贸关系影响,中国暂停澳煤进口。但多名市场人士透露,当年冬季开始,政策层鼓励煤企拓宽进口渠道,进口配额限制有所放松,但由于全球资源紧张,进口煤价格优势逐渐缩小,2021年煤炭进口量并未大幅增加。
煤炭供给紧张,政策层正从供给端入手,意图增产保供。但由于前期社会库存过低,业内预期今冬煤炭供给形势严峻。
辽宁一火电厂人士向财新记者介绍,电煤紧张情况下,国家发改委给东北协调了1000多万吨煤炭,“我们厂大约能分到20万吨,但也仅够用20天,杯水车薪,目前电煤库存仅有2天,电厂负荷仅维持在50%左右。”他说,目前他们的电厂发一度电亏约7分钱,成本收益严重倒挂。
实际上,从今年7月起,国家发改委就实施了投放储备煤、鼓励产能核增、联合试运转延期等一系列保供措施。但目前来看,落地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内蒙古一家煤企运销业务相关负责人8月份透露,内蒙古、陕西等主产区共有30余座井工煤矿获准核增产能,涉及产能约8300万吨/年,这部分煤矿被列为保供煤矿,预计在9月15日以后可按核增后的产能生产。但据前述咨询机构分析师介绍,从他们近期在主产区的调研情况来看,这部分产量并没完全到位。
实际上,增产增供很难一蹴而就,由于涉及的流程手续复杂,需协调多方利益,从产能核增到实际形成产量均需时间。“以鄂尔多斯为例,据了解,7月份鄂尔多斯上报了1.5亿吨的产能核增计划,但现在批下来的只有4000多万吨,且这部分产量也没有完全释放。”据前述分析师介绍,9月份,鄂尔多斯日均产量几乎与8月份持平,未见明显增长。
供需矛盾难缓解,政策层目前把保供重点放在民生用煤上。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向各地方和有关企业发出通知,要求煤企和发电供热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下称“长协”),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因为长协价格大幅低于现货价格,这一政策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电供热企业的采购成本。
9月25日,冬季保供形势最严峻的东北地区完成了发电采暖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集中签约。但全国来看,长协全覆盖工作还未完全落地。9月27日,江苏一家国有电厂高管告诉财新记者,由于市场煤价高于煤企对外收购价格,组织货源并不容易,目前神华等煤企对长协的兑现率降低。他预计这一情况会延续至年底。(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