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熵波 #第二声 #科研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的熵波临界发散】
热是怎么传播的?通常是通过扩散,即从近到远温度逐渐降低。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很像声波。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声,相对的普通声波被称为第一声。第二声不会出现在普通物质中,只会出现在某些特殊的物质中,例如超流的氦。超流就是粘滞性变成0的流体,是一种 #宏观量子现象。例如,装在一个开口杯子中的超流体可以自发地爬出来。又如普通的液体中如果产生一个旋涡,它会逐渐消失,而超流体中的旋涡却不会衰减,会永远存在下去。通过在液氦中测量第二声及其相关的热输运现象,人们建立了一个普适的理论,叫做动力学标度理论(dynamical scaling theory)。这个理论对许多量子体系的相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高温超导,因为这个理论指出许多不同体系的相变过程都遵从相同的某些普适函数。然而,在液氦中很难把这些普适函数测准,因为它的临界区域很窄,操控性也很有限。通过液氦人们发现了第二声这种现象,但难以深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与澳大利亚科学家胡辉合作,首次在处于强相互作用(幺正)极限下的费米超流体中观测到了熵波衰减的临界发散行为,揭示了该体系存在着一个可观的相变临界区,并获得了热导率与粘滞系数等重要的输运系数。该项工作为理解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现象提供了重要实验信息,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一个范例。
2月4日,该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科学》杂志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该项工作“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实验的杰作”,“这是一篇极为出色的论文”,“该工作有望成为量子模拟领域的一项里程碑”。
内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Science)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的熵波临界发散】
热是怎么传播的?通常是通过扩散,即从近到远温度逐渐降低。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很像声波。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声,相对的普通声波被称为第一声。第二声不会出现在普通物质中,只会出现在某些特殊的物质中,例如超流的氦。超流就是粘滞性变成0的流体,是一种 #宏观量子现象。例如,装在一个开口杯子中的超流体可以自发地爬出来。又如普通的液体中如果产生一个旋涡,它会逐渐消失,而超流体中的旋涡却不会衰减,会永远存在下去。通过在液氦中测量第二声及其相关的热输运现象,人们建立了一个普适的理论,叫做动力学标度理论(dynamical scaling theory)。这个理论对许多量子体系的相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高温超导,因为这个理论指出许多不同体系的相变过程都遵从相同的某些普适函数。然而,在液氦中很难把这些普适函数测准,因为它的临界区域很窄,操控性也很有限。通过液氦人们发现了第二声这种现象,但难以深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与澳大利亚科学家胡辉合作,首次在处于强相互作用(幺正)极限下的费米超流体中观测到了熵波衰减的临界发散行为,揭示了该体系存在着一个可观的相变临界区,并获得了热导率与粘滞系数等重要的输运系数。该项工作为理解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现象提供了重要实验信息,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一个范例。
2月4日,该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科学》杂志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该项工作“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实验的杰作”,“这是一篇极为出色的论文”,“该工作有望成为量子模拟领域的一项里程碑”。
内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Science)
#印度 #新冠 #瞒报 #统计 #死亡 #科研 #全因死亡率
【Science:专家表示印度超300万人因新冠死亡】
印度管理研究所艾哈迈达巴德分校助理教授图姆贝(Chinmay Tumbe)说,他们利用三个不同的数据库做出预测,认为截至2021年中,印度已有300万人死于新冠。
他们利用了一家独立民意调查机构的数据,该机构通过电话对全国近 14 万人进行了调查,询问每个家庭中是否有人死于新冠。他们还分析了来自医院和类似设施的政府报告,并查看了官方登记的死亡人数。
参与研究的多伦多大学的普拉巴特·杰哈(Prabhat Jha)说,低估的原因之一是政治因素,他认为印度当局掩盖了这一流行病的真实情况,他和其他人还指责莫迪政府没有公布抽样调查数据,该系统对印度1%的人口进行例行调查,以跟踪出生和死亡。我认为政治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说,'任何公布的东西都会令人尴尬'。
专家还说,许多感染者选择完全不做新冠检测,这使得官方的感染数据无法反映实际疫情的严重性,一些邦则是在当局的压力下才更新死亡数据。
这项研究已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但印度政府上个月驳斥这项研究报告为无稽之谈,坚称印度拥有一套完善的人口生死通报系统。
此前柳叶刀上的一篇对于印度西南部城市金奈的全因死亡率分析的论文也表示,印度报告的新冠死亡人数可能比真实值低7到10倍。
6个月前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比较新冠前后全球范围的全因死亡率的论文则表示,对新冠死亡人数的低估在全球范围是普遍存在的。(联合早报)(Science)
【印度新冠死亡索偿数量高于官方数据】
印度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呈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印度各邦政府已收到超过62万份针对冠病死亡的索偿要求,而印度官方的新冠死亡病例为46万6000多人。
一些邦的差距尤其大,例如南部泰伦加纳邦只记录了不到4000起新冠死亡病例,但却收到近29000份索偿申请,批准了15000多份;西部古吉拉特邦报告了1万多起新冠死亡病例,却收到了近9万份索偿申请,批准了68000多份。(联合早报)
【Science:专家表示印度超300万人因新冠死亡】
印度管理研究所艾哈迈达巴德分校助理教授图姆贝(Chinmay Tumbe)说,他们利用三个不同的数据库做出预测,认为截至2021年中,印度已有300万人死于新冠。
他们利用了一家独立民意调查机构的数据,该机构通过电话对全国近 14 万人进行了调查,询问每个家庭中是否有人死于新冠。他们还分析了来自医院和类似设施的政府报告,并查看了官方登记的死亡人数。
参与研究的多伦多大学的普拉巴特·杰哈(Prabhat Jha)说,低估的原因之一是政治因素,他认为印度当局掩盖了这一流行病的真实情况,他和其他人还指责莫迪政府没有公布抽样调查数据,该系统对印度1%的人口进行例行调查,以跟踪出生和死亡。我认为政治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说,'任何公布的东西都会令人尴尬'。
专家还说,许多感染者选择完全不做新冠检测,这使得官方的感染数据无法反映实际疫情的严重性,一些邦则是在当局的压力下才更新死亡数据。
这项研究已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但印度政府上个月驳斥这项研究报告为无稽之谈,坚称印度拥有一套完善的人口生死通报系统。
此前柳叶刀上的一篇对于印度西南部城市金奈的全因死亡率分析的论文也表示,印度报告的新冠死亡人数可能比真实值低7到10倍。
6个月前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比较新冠前后全球范围的全因死亡率的论文则表示,对新冠死亡人数的低估在全球范围是普遍存在的。(联合早报)(Science)
【印度新冠死亡索偿数量高于官方数据】
印度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呈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印度各邦政府已收到超过62万份针对冠病死亡的索偿要求,而印度官方的新冠死亡病例为46万6000多人。
一些邦的差距尤其大,例如南部泰伦加纳邦只记录了不到4000起新冠死亡病例,但却收到近29000份索偿申请,批准了15000多份;西部古吉拉特邦报告了1万多起新冠死亡病例,却收到了近9万份索偿申请,批准了68000多份。(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