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風巴音樂廳-聆聽音樂 ♫ 聆聽心事♪ (Windseasonbro 暴風雨)
YouTube
[高登音樂台]《香港早抖》 改:Rose 唱:漏奶
【香港早抖】#邊有人會用呢啲歌改詞架
晨咁早打完風 又要返工?逼地鐵逼左幾個鐘?
不如聽下啲熟悉嘅音樂
MP3 Link : https://soundcloud.com/leakmilk3721/rose-1
《香港早抖》
改:Rose
唱:漏奶
又返工 又返工
山竹去 又返工
返工 起身 返工
似如常 打風如常 塌樓如常 無事既返得
你同事 有車門匙 返工 輕輕鬆鬆
無門匙 無車門匙 排哂長龍 你未到公司
奴隸 你要返工
香港永遠不變
(又返工... 去返工...)
(老世話要返工...)…
晨咁早打完風 又要返工?逼地鐵逼左幾個鐘?
不如聽下啲熟悉嘅音樂
MP3 Link : https://soundcloud.com/leakmilk3721/rose-1
《香港早抖》
改:Rose
唱:漏奶
又返工 又返工
山竹去 又返工
返工 起身 返工
似如常 打風如常 塌樓如常 無事既返得
你同事 有車門匙 返工 輕輕鬆鬆
無門匙 無車門匙 排哂長龍 你未到公司
奴隸 你要返工
香港永遠不變
(又返工... 去返工...)
(老世話要返工...)…
😁1
Forwarded from 2025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投票 : 關於落波後返工(返咗風更,海外手足非Office hour者唔計),你係邊一種人?
Anonymous Poll
9%
落波前已準備第一時間出門口返工嘅人。
2%
我嘅訴求只有返工,沒有其他,落波後即刻第一時間用最短時間返到公司做嘢。
3%
Wfh,落唔落波都照做嘢,因為落咗波,早d起身做嘢。
6%
Wfh,落唔落波都照做嘢,但因為八號波,唔會第一時間起身做嘢。
8%
落波後一個至個半鐘頭返到公司嘅人。
15%
落波後個半至兩個鐘頭返到公司嘅人,總之一定預鬆d,唔會沓正兩個鐘先返到。
14%
落波後兩個鐘頭先返到公司嘅人,例如0920落波,1120先返到公司,一秒都唔蝕嘅人。
16%
落波後兩個鐘頭都未返到公司嘅人,認為唔使咁急同人逼,遲咪遲。
5%
請SL/半日AL/射波嘅人。
22%
海外手足/中国人/學生/退休人士/其他,睇答案。
Forwarded from 端傳媒官方頻道 Initium Media
【香港去年長者自殺人數創新高,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或與家人移民有關】
據香港死因裁判法庭數據,全港去年共有1010宗自殺導致死亡個案。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昨(27日)發表數據分析,指出1010宗自殺個案中有446人為60歲以上的長者,佔去年香港自殺死亡人口約44%,創1973年以來新高。此外,自殺死亡者以男性居多,佔近63%,與向該機構求助的性別呈反比。
防止自殺會指出,香港自殺個案由2014年的945宗升至去年的1010宗,十年攀升約19.5%。其中,長者自殺率為各年齡組別中最高:60至69歲自殺人口在近五年(2017-2021)飆升,由142宗升至200宗,升幅達約40%;而70歲以上的自殺人口則長居高位,年均超200宗。
會方總幹事曾展國表示,機構提供自殺危機介入服務,但在介入的個案中僅有約13%為長者,撥打熱線求助的人士中也僅有約11.9%為60歲以上老人。他坦言長者,尤其是男性長者思想通常較為保守、忌諱談論死亡,加上「不想麻煩別人」的傳統心態,導致他們甚少與他人分享自殺的想法,機構也因此難以及早提供介入服務。
曾展國指出,當下年輕人傾向在婚後與長輩分開居住,加上近年「離港潮」,導致長者獨居比例增加。他又指,不少長者每日的恆常活動(如晨練、飲茶、散步等)或因收緊社交距離而減少,種種原因可能導致長者孤獨感增加、產生自殺念頭。曾展國表示,因長者通常求助意願較低,家庭和鄰舍應多加留意,呼籲若察覺長者有異樣或自殺計畫,應儘早介入。
曾展國認為,現時香港政策在政府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著重關注青少年問題,或忽略長者需求。他坦言,防止自殺會亦有義工選擇離港,導致接聽熱線電話和提供介入服務的人手不足。在對長者關注相對不足的現況下,他呼籲政府在精神情緒和其他醫療服務上給予長者更多支援。
除此之外,防止自殺會分析還指出,香港10-19歲年齡層自殺率自2018年起持續上升,去年達到6.85(每10萬人計),創下過去八年以來新高。該機構去年9月至今年5月對香港502位中一至中五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受訪學生中僅不到一成認為自己情緒狀態「最好」,而有超四成認為自己受「中度」至「重度」情緒困擾。曾展國回應該數據時表示,疫情減少社交機會、青少年與父母相處增多可引起諸多摩擦,影響青少年情緒狀態,甚至導致他們產生自殺念頭。
成立於1960年的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為非政府組織,為香港市民提供情緒支援。
據香港死因裁判法庭數據,全港去年共有1010宗自殺導致死亡個案。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昨(27日)發表數據分析,指出1010宗自殺個案中有446人為60歲以上的長者,佔去年香港自殺死亡人口約44%,創1973年以來新高。此外,自殺死亡者以男性居多,佔近63%,與向該機構求助的性別呈反比。
防止自殺會指出,香港自殺個案由2014年的945宗升至去年的1010宗,十年攀升約19.5%。其中,長者自殺率為各年齡組別中最高:60至69歲自殺人口在近五年(2017-2021)飆升,由142宗升至200宗,升幅達約40%;而70歲以上的自殺人口則長居高位,年均超200宗。
會方總幹事曾展國表示,機構提供自殺危機介入服務,但在介入的個案中僅有約13%為長者,撥打熱線求助的人士中也僅有約11.9%為60歲以上老人。他坦言長者,尤其是男性長者思想通常較為保守、忌諱談論死亡,加上「不想麻煩別人」的傳統心態,導致他們甚少與他人分享自殺的想法,機構也因此難以及早提供介入服務。
曾展國指出,當下年輕人傾向在婚後與長輩分開居住,加上近年「離港潮」,導致長者獨居比例增加。他又指,不少長者每日的恆常活動(如晨練、飲茶、散步等)或因收緊社交距離而減少,種種原因可能導致長者孤獨感增加、產生自殺念頭。曾展國表示,因長者通常求助意願較低,家庭和鄰舍應多加留意,呼籲若察覺長者有異樣或自殺計畫,應儘早介入。
曾展國認為,現時香港政策在政府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著重關注青少年問題,或忽略長者需求。他坦言,防止自殺會亦有義工選擇離港,導致接聽熱線電話和提供介入服務的人手不足。在對長者關注相對不足的現況下,他呼籲政府在精神情緒和其他醫療服務上給予長者更多支援。
除此之外,防止自殺會分析還指出,香港10-19歲年齡層自殺率自2018年起持續上升,去年達到6.85(每10萬人計),創下過去八年以來新高。該機構去年9月至今年5月對香港502位中一至中五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受訪學生中僅不到一成認為自己情緒狀態「最好」,而有超四成認為自己受「中度」至「重度」情緒困擾。曾展國回應該數據時表示,疫情減少社交機會、青少年與父母相處增多可引起諸多摩擦,影響青少年情緒狀態,甚至導致他們產生自殺念頭。
成立於1960年的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為非政府組織,為香港市民提供情緒支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