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說
3.17K subscribers
49 photos
2 videos
290 links
郝海龍的個人 Channel,你可以理解成另一種形式的博客或者微博客,歡迎喜歡我的人訂閱關注。也歡迎大家:
- 給我寫信 hi@haohailong.net
- 歡迎關注 twitter.com/haohailong
- 更多信息 bio.link/haohailong
Download Telegram
最近写的一篇本格推理小说《死者不在现场》参加了中国推理小说星火奖,被评委选中成为跳过复赛直通决赛的作品,感谢评委会的肯定。征文还在继续,也欢迎各位投稿(我希望竞争对手越多越好)。也希望能有更多本土优秀推理小说发布平台和奖项。

https://mp.weixin.qq.com/s/eRcGbz4pEa1EOKxscig9Dg
Forwarded from 澡堂随笔 (𝚗𝚊𝚑)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coolguide 无社交距离限制vs社交距离限制的新冠肺炎传染模拟(横轴为医疗资源挤占)

延伸阅读:
Why outbreaks like coronavirus spread
exponentially, and how to “flatten the curve”
中小学时,我遇到过很多老师的教案基本上都是抄的教学参考书(所谓教师用书)。大部分此类老师不愿意把教师用书给学生看,甚至我还曾遇到过一个数学老师,禁止我们在他讲课前看课本(因为他的课基本是照着课本念的)。现在想来,如果一本教学参考书不能自由给学生看,那么使用这本参考书指导教学的老师势必讲得也不怎么样。
我最近在创作一部科幻小说《#本性难移 》,正在豆瓣阅读连载,每周更新三次,每次不少于 2000 字,欢迎加入书架阅读,作为长篇拉力赛参赛作品,也希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 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9070153/
海龍說 pinned «我最近在创作一部科幻小说《#本性难移 》,正在豆瓣阅读连载,每周更新三次,每次不少于 2000 字,欢迎加入书架阅读,作为长篇拉力赛参赛作品,也希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 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9070153/»
一直以来,我都用更纱黑体(Sarasa Gothic)作为我写作时的默认字体,似乎在大部分 Mac 的文字编辑器上,只有这款字体可以避免出现中英文混合输入时,因为中西文字体默认行距不一,而导致的字符上下跳动的情况。此外,这款字体似乎替中文做了伪斜体,使用 Markdown 编辑时,更容易呈现强调的对象。如果不专门设计的话,用斜体呈现中文通常不舒服,但这可以在发布时再调整,但在编辑时,能够用一种不同的形式显示会很方便。

目前唯一的不足是,这套字体目前都是无衬线字体(San Serif),真心期待有谁可以做一个类似的衬线字体版本(Serif)。

更纱黑体:https://github.com/be5invis/Sarasa-Gothic
我撰写的英语教程《#英语自学手册 》已经在少数派发布,欢迎购买,希望能够真正提高你的英语能力,真正把英语用起来:

1. 购买链接:https://sspai.com/series/77/list
2. 试读文章《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有什么问题》:https://sspai.com/post/60410
3. 代序《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https://sspai.com/post/60338

如果你没有需求,也欢迎帮忙转发。
海龍說 pinned «我撰写的英语教程《#英语自学手册 》已经在少数派发布,欢迎购买,希望能够真正提高你的英语能力,真正把英语用起来: 1. 购买链接:https://sspai.com/series/77/list 2. 试读文章《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有什么问题》:https://sspai.com/post/60410 3. 代序《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https://sspai.com/post/60338 如果你没有需求,也欢迎帮忙转发。»
#英语自学手册 第一章第一篇《你可能有这些问题》当中,我着重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

1. 我从小学习成绩差,是否能够学好英语呢?
2. 我性格内向,和人交流压力很大,会不会学不好口语?
3. 我人在国内,没有英语环境,是否依然可以学英语?
4. 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要同步进行吗?

欢迎购买订阅阅读:https://sspai.com/post/60419
每个数字都是正确答案
https://oldj.net/static/sequence/index.html
刚刚整理资料,找到下面我和乔淼老师当年一起为我司做的发布会 Keynote 节选,如果我们出个幻灯片(Keynote)教程,各位觉得有市场吗?(随口一问,没打算真做)
Forwarded from 海螺电台🐚 (Shawn Gong)
本期我邀请了朋友奶昔羊和郝海龙,一起聊聊信息输入和信息焦虑的问题,三个人有三种风格:
奶昔羊的「科学研究」风,用科学研究的态度面对和解决一切问题。
郝海龙的「顶层驱动」风,解决了顶层的方向问题,就解决了底层的执行问题。
Shawn 的「精确制导」风,不断地迭代汰换系统,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链接:https://thespiral.fm/episodes/17
看了王垠最新写的这篇《新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多,针对「中国人」这个总体发表看法很容易招致非议。我自己对词的态度是,一旦遇到集体名词,我默认不是针对我。

撇开这个集体名词不说,想单谈里面讲到的一个现象——「无聊的生存话题」。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大学毕业刚开始工作后,只要是公司聚餐,大家三句话之内就能把话题转到房价、学区、结婚、生孩子上。我并不是说不能聊这种话题,但天天聊也确实有点无聊。

我也不是不知道每个人生活状态艰难,在物质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或者没有安全感的时候,这些「生存话题」确实是重要的——甚至是很多人最重要的——的议题。但这不意味着聊天的话题只能集中在这上面,话题多样一点,有利身心健康。如果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做不到让话题多样,努力让自己有这样的学识和能力,有利身心健康——甚至说不好还真能解决那些生存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