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镭ἄνθρωπος(anthropos)
37 subscribers
64 photos
30 files
108 links
本頻道以人類學科普為主。在主觀的世界中尋找客觀。個人賬號 @huanglei ,個人頻道 @huanglei_artificium
頭像背景:Ayasofya(聖索菲亞博物館/清真寺,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Download Telegram
(2022) A unified genealogy of modern and ancient genomes.pdf
2.3 MB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人類家譜
過去的二十年總共得到了數十萬份現代人基因組數據和數千份古基因組數據,這給追蹤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起源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結合了8個不同數據庫的現代/古代基因組數據,在樣本基因組上添加位置信息後,成功地重現了人類進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如走出非洲等。
相關報道:https://popular-archaeology.com/article/university-of-oxford-researchers-create-largest-ever-human-family-tree/
這是我來到德國的第一個星期,今天(4月1日)是我合同正式開始的日子。我也將會以嚴謹的態度面對之後大大小小的課題,也期待能在領域內有所收穫。希望以後無論身在何處,依然能夠回想起這段為科學拼搏的歲月。
黄镭ἄνθρωπος(anthropos)
Photo
本頻道(@huanglei_anthropos)是以人類學為主的科普頻道。讀者往往更關心研究的結論,本人在從事課題研究之前也是一樣。如今,我需要面臨角色上的轉變,但是科普的工作不會中斷,我也會持續發佈相關的內容。
黄镭ἄνθρωπος(anthropos) pinned «本頻道(@huanglei_anthropos)是以人類學為主的科普頻道。讀者往往更關心研究的結論,本人在從事課題研究之前也是一樣。如今,我需要面臨角色上的轉變,但是科普的工作不會中斷,我也會持續發佈相關的內容。»
根據傳統的理論,人類文明的起源與農業的發展有關。農業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食物的富餘產生了稅收、階級以及國家。但最近經濟學家提出了另外一種假設,即富餘的食物本身並不足以驅使從狩獵採集社會到階級社會(文明產生的前提)的轉變。研究發現,只有當人們開始種植可以儲存、分割、貿易、賦稅的作物時,社會結構才開始產生。證據表明,相對於芋頭、山藥或土豆,以諸如小麥、大麥或大米等穀物為核心的農業社會,更有可能形成複雜的社會結構。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re-s-a-new-hypothesis-for-how-human-civilizations-first-got-started
1972年,遺傳學家Richard Lewontin提出人類85%的遺傳多樣性存在於一個群體的個體之間,自此科學家就人類遺傳的多樣性展開了長期的研究與爭論。本期期刊為紀念50週年,出版了一些關於基因於種族(race)的文章。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toc/rstb/2022/377/1852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我決定提前恢復更新。
來得太突然了,就在剛剛,Svante Pääbo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我相信他自己應該也沒想到。但是他確實開創了一個時代——那個可以重新定義人類演化歷史的時代。
獲獎報道: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2/advanced-information/
以Svante Pääbo獲獎為契機,Nature Portfolio收集了古DNA領域一系列著名的出版物,包括關於人類演化突破性的發現、評論和綜述、關於道德和倫理的討論以及該領域未來的方向等。
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fdfejhjghb/
這篇文章的結構引人入勝,但某些科學結論的表達並不準確,如“还有亚洲的直立人,乃至北京猿人的后代,均被这一支智人替代或灭绝”。
https://mp.weixin.qq.com/s/tw-9cfWzRjV8u3hxdOe0tQ
Sintashta文化的原始印度-伊朗人建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