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拭子发现未知菌种
2025-05-21 20:24 by 天渊
中国天宫空间站拭子样本发现未知菌种,其特性可能有助于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神舟太空生物科技集团和北京航天器系统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该细菌以天宫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相关拭子是神舟十五号宇航员于 2023 年 5 月从空间站内收集的,该研究旨在调查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组。天宫尼尔菌被认为可能与杆状土壤细菌环状尼尔菌(Niallia circulans)有近亲关系。环状尼尔菌及其太空近亲能将生命活性物质封装在坚固孢子中以抵御极端压力。目前尚不清楚天宫尼尔菌是在空间站演化形成,还是以孢子形态抵达空间站时已具备部分特征。基因分析显示,该菌种具有分解明胶获取氮碳元素的独特能力,这种特性有助于其在恶劣环境下构建生物膜保护层。
www.sciencealert.com/unknown-species-of-bacteria-discovered-in-chinas-space-station
www.microbiologyresearch.org/content/journal/ijsem/10.1099/ijsem.0.006693
#太空
2025-05-21 20:24 by 天渊
中国天宫空间站拭子样本发现未知菌种,其特性可能有助于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神舟太空生物科技集团和北京航天器系统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该细菌以天宫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相关拭子是神舟十五号宇航员于 2023 年 5 月从空间站内收集的,该研究旨在调查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组。天宫尼尔菌被认为可能与杆状土壤细菌环状尼尔菌(Niallia circulans)有近亲关系。环状尼尔菌及其太空近亲能将生命活性物质封装在坚固孢子中以抵御极端压力。目前尚不清楚天宫尼尔菌是在空间站演化形成,还是以孢子形态抵达空间站时已具备部分特征。基因分析显示,该菌种具有分解明胶获取氮碳元素的独特能力,这种特性有助于其在恶劣环境下构建生物膜保护层。
www.sciencealert.com/unknown-species-of-bacteria-discovered-in-chinas-space-station
www.microbiologyresearch.org/content/journal/ijsem/10.1099/ijsem.0.006693
#太空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 110 亿光年外遥远星系的碰撞
2025-05-23 17:53 by 百万年神殿
天文学家首度观测到两个遥远星系之间的碰撞情景,其中一个星系的核心是一个类星体(quasar),也就是一种极度明亮的活跃星系核,它释放出的强大辐射直接穿透另一个星系,扰乱了常规星系中的气体和尘埃云。这种现象有如两位武士对战,其中一方挥舞着能穿透盔甲的光之剑,因此天文学家形容此犹如宇宙决斗。这场宇宙大战发出的光花了超过 110 亿年才到达我们这里,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宇宙年龄仅为当前年龄 18% 时的样子。这两个星系在宇宙深处以每秒约 50 0公里的速度相互接近,反复进行碰撞。这项研究结合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A)和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次毫米波阵列(ALMA)的观测数据。
www.eso.org/public/news/eso2509/
天文館:ALMA觀測到110億光年外兩個星系劇烈碰撞的影像
#太空
2025-05-23 17:53 by 百万年神殿
天文学家首度观测到两个遥远星系之间的碰撞情景,其中一个星系的核心是一个类星体(quasar),也就是一种极度明亮的活跃星系核,它释放出的强大辐射直接穿透另一个星系,扰乱了常规星系中的气体和尘埃云。这种现象有如两位武士对战,其中一方挥舞着能穿透盔甲的光之剑,因此天文学家形容此犹如宇宙决斗。这场宇宙大战发出的光花了超过 110 亿年才到达我们这里,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宇宙年龄仅为当前年龄 18% 时的样子。这两个星系在宇宙深处以每秒约 50 0公里的速度相互接近,反复进行碰撞。这项研究结合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A)和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次毫米波阵列(ALMA)的观测数据。
www.eso.org/public/news/eso2509/
天文館:ALMA觀測到110億光年外兩個星系劇烈碰撞的影像
#太空
天文学家发现黏在一起的双星
2025-05-26 15:15 by 沙皇的邮件
在银河系的上千亿颗恒星中,互相环绕的双星非常常见。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一对快速互绕的双星,推测其中一颗伴星几乎是在另一颗伴星的气体壳层里绕行。双星系统之一是距离地球约 455 光年的脉冲星,名为 PSR J1928+1815。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剩余的残骸。研究团队利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针对 PSR J1928+1815 进行研究,发现 PSR J1928+1815 有一颗质量约为太阳 1-1.6 倍的伴星遮掩其发出的无线电波。进一步分析更发现这颗伴星已经失去大部分的氢壳层,只留下氦为主的核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韩金林受访时表示,这对双星之间的距离仅约为 112 万公里,比水星到太阳的距离还要近,仅需 3.6 小时就能互绕对方一周。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0769
天文館:新發現:黏在一起互繞的雙星
#太空
2025-05-26 15:15 by 沙皇的邮件
在银河系的上千亿颗恒星中,互相环绕的双星非常常见。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一对快速互绕的双星,推测其中一颗伴星几乎是在另一颗伴星的气体壳层里绕行。双星系统之一是距离地球约 455 光年的脉冲星,名为 PSR J1928+1815。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剩余的残骸。研究团队利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针对 PSR J1928+1815 进行研究,发现 PSR J1928+1815 有一颗质量约为太阳 1-1.6 倍的伴星遮掩其发出的无线电波。进一步分析更发现这颗伴星已经失去大部分的氢壳层,只留下氦为主的核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韩金林受访时表示,这对双星之间的距离仅约为 112 万公里,比水星到太阳的距离还要近,仅需 3.6 小时就能互绕对方一周。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0769
天文館:新發現:黏在一起互繞的雙星
#太空
木星早期大小是目前的两倍
2025-05-26 15:29 by 爱的左边
加州理工的一项研究发现,太阳系中的“巨无霸”——木星形成于太阳系第一批固体出现后的 380 万年,其婴儿时期比现在“魁梧”一倍,且当时的磁场强度是现在的 50 倍。作为太阳系的“建筑师”,木星不仅用其强大引力塑造着行星轨道,更在太阳系原始气体尘埃盘中刻下独特印记。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木星两颗“小跟班”——木卫五和木卫十四的轨道特征,成功还原了这颗气态巨行星的“成长档案”。这两颗小卫星紧邻木星,其轨道比著名的木卫一更靠近母星。研究发现,它们微妙的轨道倾斜就像宇宙考古学家手中的罗盘,指引出木星的原始模样:诞生时木星体积相当于 2000 多个地球,磁场强度为现在的 50 倍。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5-02512-y
科技日报:木星“童年”时体型为现在两倍
#太空
2025-05-26 15:29 by 爱的左边
加州理工的一项研究发现,太阳系中的“巨无霸”——木星形成于太阳系第一批固体出现后的 380 万年,其婴儿时期比现在“魁梧”一倍,且当时的磁场强度是现在的 50 倍。作为太阳系的“建筑师”,木星不仅用其强大引力塑造着行星轨道,更在太阳系原始气体尘埃盘中刻下独特印记。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木星两颗“小跟班”——木卫五和木卫十四的轨道特征,成功还原了这颗气态巨行星的“成长档案”。这两颗小卫星紧邻木星,其轨道比著名的木卫一更靠近母星。研究发现,它们微妙的轨道倾斜就像宇宙考古学家手中的罗盘,指引出木星的原始模样:诞生时木星体积相当于 2000 多个地球,磁场强度为现在的 50 倍。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5-02512-y
科技日报:木星“童年”时体型为现在两倍
#太空
金星共轨小行星可能威胁到地球
2025-05-27 15:36 by 树上银花
过去二十年,NASA 在搜寻绕行太阳、距离地球不超过 1.3 天文单位的近地小行星方面取得了进展,然而一项新发现指出一些与金星共轨的小行星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NASA 可能需要扩大搜寻范围。一篇于今年五月提交至《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期刊的论文详细描述了与金星共轨的小行星的性质与对地球潜在的威胁,论文指出,目前发现的 20 颗共轨小行星中,已有 6 颗小行星具备潜在危险小行星(PHA)的条件,其中 3 颗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甚至小于 0.0005 天文单位。模拟显示它们若撞击地球,可能形成直径达 2~3 公里的陨石坑,释放的能量达 10²百万吨 TNT。
arxiv.org/abs/2505.15968
天文館:金星是否隱藏著危險的小行星?
#太空
2025-05-27 15:36 by 树上银花
过去二十年,NASA 在搜寻绕行太阳、距离地球不超过 1.3 天文单位的近地小行星方面取得了进展,然而一项新发现指出一些与金星共轨的小行星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NASA 可能需要扩大搜寻范围。一篇于今年五月提交至《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期刊的论文详细描述了与金星共轨的小行星的性质与对地球潜在的威胁,论文指出,目前发现的 20 颗共轨小行星中,已有 6 颗小行星具备潜在危险小行星(PHA)的条件,其中 3 颗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甚至小于 0.0005 天文单位。模拟显示它们若撞击地球,可能形成直径达 2~3 公里的陨石坑,释放的能量达 10²百万吨 TNT。
arxiv.org/abs/2505.15968
天文館:金星是否隱藏著危險的小行星?
#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