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神取念
264 subscribers
49 photos
3 videos
2 files
412 links
There's something you've been missing:
Download Telegram
罗姨在访谈中多次提到,灰不溜秋的獾院在endgame里主动站出来的最多。身为鹰院人,我以前对此是嗤之以鼻的,总觉得所谓「老实人」就是最会明哲保身,哪会组什么肉塔人墙。
对不起,我错了。果然,又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文化教坏了我。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91112/hong-kong-protests-volunteer/
这五位受访者中,唯一使用「暴徒」这一称号的「Andy」是其中唯一的男性,来自新疆。
不知道是不是值得一提,我就这么一说。当然,化名并不代表本人性别,反复翻译过程(汉-英-汉)可能导致词语替换和词意变化,之类之类的。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91118/china-mainland-students-leaving-hongkong/
想想看,如果the Morning Show在剧中谈起香港示威活动,会让多少观众多一次接触时事的机会。
但很明显地,并不行。因为Apple给自己旗下的节目制作者提了要求,不得涉及可能触怒中国(PRC)政府的话题。
好不好笑,「可能」。

https://youtu.be/T8tJqoxTJ_M
这视频真是看得各种舒服。
忘了谁说的「微软的设计拥有领先行业五年的前瞻性」,这句话真是被屡次验证。
将现实世界的质感和层级关系映射进数字世界,再将数字世界的隐喻手法、逻辑清晰和非连续性带回到物理世界。
不奇怪HoloLens一骑当先地推动了MR领域边界。
https://youtu.be/miM6mBAfA8g
看李子柒这个讨论热度还以为真的文化输出了呢,可是YouTube rewind 2019还是没有它啊。
这个视频的厉害不在于创意,而是在转弯时灵巧地把双面镜板从身体一侧挪到另一侧,而没有任何破绽(当然如果你注意影子边缘的话就很明显了)。这需要非常长时间的练习和试验……
以及注意这个视频中的人物运动方向,他是先横向、再垂直走向镜头,这带给视频极大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如果你看很多吉卜力的电影作品,你会发现他们非常喜欢使用这种L型的走位方式,可以在保持背景不变(2D动画绘制背景的成本非常高,特别是吉卜力这种近写实风格的作品)的情况下大大增加画面的动态感。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真的从实践中得到很多积累(原ID是早在Musicly和抖音诞生前就红遍互联网的男巫Zach)。
https://www.tiktok.com/@zachking/video/6768504823336815877
链接点开在当前区域不可访问的话要挂全局代理,Tik Tok和抖音一直是执行内外隔离政策的。
Tik Tok在海外倒是非常自觉地保持了web访问的可用性。是不是可以说明PRCer不配使用自由的互联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