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神取念
265 subscribers
49 photos
3 videos
2 files
412 links
There's something you've been missing:
Download Telegram
「天皇今年刚八岁,但显得少年老成。他英姿焕发,乌黑的长发松散地垂在背后。他神色惊惶地问丹井皇太妃:“你要把我带往何处?”
「皇太妃转脸望着年幼的君主,老泪纵横……她一边安慰他,一边把他的长发扎在他粉红色的长袍里。小君主泪珠涟涟,丹井皇太妃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嘴里念着:“我们的宫殿就在大海的深处。”然后跟他一起沉没到波涛之下。」

上学的时候学的这篇《日本平家蟹》,不知怎么就想起来了。明明是一篇介绍人工选择的科普文,却唯独记得这段描写。
温柔又强大。
「王獨不聞魏文王之問扁鵲耶?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
「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
「魏文侯曰:『可得聞邪?』
「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醫術以扁鵲之道,曰桓公幾能成其霸乎!』
「凡此者不病病,治之無名,使之無形,至功之成,其下謂之自然。故良醫化之,拙醫敗之,雖幸不死,創伸股維。」
——《鶡冠子·卷下·世賢第十六
随着平等议题的普及,逆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也越来越频繁地在讨论中被提起。有趣的是,它所描述和归纳的事实,常常同时被正反双方使用来支持它们各自的观点。
「逆向」这个词非常意味深长,它使得「歧视」这种行为一分为二,同时让这两部分建立关联。在这一叙述中,「逆向歧视」是作为「源歧视」的连带伤害(collateral damage)存在的。它出现在正方的论述里,是用于拉拢盟友(「这样对你也有害,所以我们一起来反对它」);而在反方论述中,它作为一种底线和极端特例使用(「我现在都不得不这样,何况再夺走我更多呢」)。

这则演讲有点含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语言在转译过程中的含义损耗所致),但里面给出的好多例子都非常 #中华男性魅力时刻 。它提出的一个观点非常棒,将歧视行为量化为「代价」。「男女各顶半边天」,当男性因为种种理由限制和否定女性提供的支撑力,结果就是男性自己要补上短缺的那部分。毕竟,天就在那里。

https://b23.tv/BV1m7411m7GC
曾经的世界,对这个新生的、许诺让所有普通人都能生活得自由而幸福的国家是如何充满了好奇与善意啊。
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魔女化的呢?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3/16/the-peace-corps-breaks-ties-with-china
我记得一年多以前,有一篇一席演讲稿在豆瓣引发热议,它的焦点是探寻了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街道装饰,然后批评了其中种种极度欠缺为实际使用考虑、对居民非常不友好的设计细节。

前几天有另一个一席演讲,关注了相似的议题:在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地下,那些被忽视、被轻视的居住在地下室的居民们。

看到城市规划这种阳春白雪的学问,肯蹲下身来和「鼹鼠人」对话,感觉有什么横隔在人类之间的壁障被打破了。

https://b23.tv/BV1SV411o7pZ
祝贺telegram活跃用户破4亿。

2015年10月,腾讯在更新后的app中取消了「备份聊天记录到云端」。根据次年发布的2015年报,微信月活用户逼近7亿。
用户数巨大也成了微信自己、以及无数人为腾讯辩护的理由:因为用户多,所以没法支持多设备同步,限死1app端1桌面/网页端最多两台设备在线;因为用户多,所以无法做云端备份功能,人人都带着几个G的聊天记录;因为用户多,所以密保孱弱、所以强封闭性、所以恃宠而骄…

而telegram在支持多设备聊天记录实时同步、云端备份全部聊天记录、高度开放性的同时,活跃用户也到4亿了。而且,这是在telegram完全依靠自身资金实现的。
微信可以倚赖朋友圈广告、各类增殖收入(公众号认证年费、表情包、打赏抽成、微信支付抽成)、外部合作收益等,但telegram只烧自己的钱,结果微信比telegram功能残缺不止一星半点。

现在你知道竞争的力量有多强大,以及#这就是为何中国人不配拥有好东西 了吗?
两年前的5月,《大西洋月刊》的封面文章在PRN(PRC Network)以外的网络空间热传,深刻地探讨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上等中产之生活:《我们是美国的新贵族》https://mp.weixin.qq.com/s/ZfsMWrEJfPfculGDtHqrLg
两年后的现在,央行发布《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https://finance.sina.cn/money/lczx/2020-04-24/detail-iirczymi8099086.d.html 和两年前的那篇文章形成了某种呼应。

阶级是很多问题的成因,也被当作更多问题的借口(比如,将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剥削偷换为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倾轧)。但它就在那里。要回答问题,首先必须直视它,一遍遍地重复:它存在,它存在,它存在。

顺便,《新贵》一文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文章,而《负债》作为调查报告则缺乏个体化叙述,附上最近豆瓣热传的《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一文聊作补充 https://www.douban.com/note/759941208/

以上。
根据《纽约客》报道改编的电影《舞女大盗》(Hustlers, 2019),故事发生于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的大萧条下。作为额外消费的脱衣舞吧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原本的从业者无法坚守「只能看不能摸」的底线,被迫接受更大尺度的交易行为。
性始终被视为社会的禁忌,也因此让性相关的产业自然而然被视作「低人一等」,很少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援。在二型非典导致的社交隔离下,相关产业从业者的工作机会必然大受影响,甚至在后续的经济紧缩下食不果腹。
在这种情况下,《法客电台》邀请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讨论如何从立法层面为性产业的从业者提供更多保护,就显得尤其珍贵:
https://overcast.fm/+YM_QRwprE
性产业从业者有可能获得和其他行业从业者一样的平等对待吗?我们也许只能在虚构的故事中探索可能了:
https://t.me/Legolimens/3
「魅姬」在现实中的原型与参照显然是日本的艺伎(Geisha是「伎」不是「妓」,她们的身份是伶人)。在古代,艺伎虽然同样要向客人提供性服务,但相比单纯的性工作者,她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高得多。但尽管如此,在整个社会消费、剥削女性的结构性压迫下,她们仍然只能夹缝求生,可以想见那些远不如她们的性工作者们会有怎样凄惨的下场了(基于真人口述的小说《一位艺伎的回忆》是容易上手的作品,但与事实的准确度偏差较大,还请请自行搜索了解)。
对性的需求反映了人动物性的一面,因此尽管禁忌重重,相关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只是尽管每个人都对性有需求,整个社会却仍然轻视、歧视、鄙视相关产业从业者,这种矛盾、虚伪与道貌岸然再一次印证了,智人真是一种可悲的生物。
Forwarded from The Sociologist
世界新闻自由日快乐📰

今年的主题是「无畏无私的新闻」,强调记者安全、抵抗政治和商业干扰已经性别平等,4 号晚也将在 YouTube 直播一场关于新闻自由和处理 COVID-19 虚假信息的对话。顺便推荐几篇新闻与审查相关的论文 (Chang et al 1994; Jaros & Pan 2018; King et al 2017; Roberts 2020)。
你大概在PRN(prc network)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看到「文艺复兴」和其他相关的梗图。
这不是错觉,近年来由原作改编而非单纯原创的影视项目也是占比越来越大。
市场对uncharted water信心不足,代表全球环境的确是进一步右转走向保守了。
https://overcast.fm/+VnwZmNf-Q
「如果事实对你有利,那就强调事实;
「如果法律对你有利,那就强调法律;
「如果两者都对你不利,拍桌子把水搅浑。」
There's an old legal aphorism that goes, "If you have the facts on your side, pound the facts. If you have the law on your side, pound the law. If you have neither on your side, pound the table."

https://en.m.wiktionary.org/wiki/pound_the_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