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lel Experiments
1.71K subscribers
62 photos
1 video
3 files
811 links
Stay informed. Stay authentic.

Welcome to the public part of my brain. Here I share curations and thoughts.

Created with ❤️ by @linghao.
Download Telegram
Channel photo updated
播客在 Apple Podcasts 上审核通过啦!#hyperbola

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hyperbola/id1450143509
读到朋友去年写的一篇博客,里面提到「we should think of code as liabilities instead of assets」,顿觉这是一种很有启发意义的思考方式。

抛开理性愉悦不谈,代码终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当我们把代码当成 liabilities,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对于代码本身的病态执着。

最近在读 Peter Watts 的 Blindsight,里面一些观点也有着类似的思考模式,比如作为进化副产品的意识之于生物并不是一种 asset 而只是 liability,真是讽刺地准确。

https://dsdshcym.github.io/clipping/2018/12/24/no_code_is_better_than_no-code/
一篇值得一看的访谈:对话霍炬

https://mp.weixin.qq.com/s/7L4Bsql_Nwtf7MjLedd6Rg
Forwarded from 一分世界
有人批评华莱士对国家领导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已经够令人沮丧了,看到科技媒体对创业者保持不应有的尊重就加倍令人沮丧。
今晚在移动端访问百度会看到这个,无言以对。
刚看完流浪地球,就不过多评价了,还是值得推荐一下的。脑洞和技术有了,下一步就是把人物塑造好,把故事讲好。
所以「假装情侣」就不虚伪了吗?
🤣1
Forwarded from 一分世界
重轻的观察很对,电影看得少并不是什么值得批评的事。

真正的问题一种本质性的单一价值观。也就是周星驰《破坏之王》里的「学友学友永远支持你!」vs.「我爱黎明!我爱黎明!」
Forwarded from 小破不入渠🌏
作为中等收入的无产者(中产阶级),中国的城市年轻人有三重焦虑。

第一重是对时间的焦虑。你的人生进度本质上是在跟时间赛跑,20 岁还没经济独立,30 岁还没准备好成家立业的物质基础,你的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社会地位和人生进度却没有改变。

第二重是对身份认知的焦虑。你的存在依附于公司、社会这样的大型体制、机构,你的存在被稀释了,你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所以草威才会写篇文章告诉社畜们,虽然你们是无产者,但你们是「三里屯的 Jessica」,最时尚最高端的北京互联网人。

第三重是对「不确定性」的焦虑。这是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本质,你依附于社会,没有独立性。所以城市生活最令人沮丧的事就包括「恶劣天气打不到车」、「被当作低端人口赶走」,你跟社会之间的「协议」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不成立,这种不确定性是当代生活的大灾难。

最可怕的是,人们消解这三层焦虑的方式是对自我进行更深刻的「无产化」和「原子化」。房价贵我不买就赢了,生活成本高我不婚、丁克就赢了,但越是原子化的社会,就越是令无产者摆脱不了焦虑。

所以我越来越觉得高度规范的日本社会其实从根本上不如建立在枪、车、房之上的美国社会。自己切实地把握了领土、工具和暴力,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