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BASE/MEME/台灣踹共
384 subscribers
2.68K photos
174 videos
1.47K files
537 links
台灣無差別鍵盤格鬥群頻道
名言神句都會上車
@twkbground
還有一些個人的Meme
以及一些個人資料彙整
https://t.me/TWKBGROUND_CHENNEL
Download Telegram
SSSSSSS
Forwarded from 漢堡艦隊長
https://p.ecpay.com.tw/E55104E
此為頻道主的綠界贊助連結 :)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阿中部長❤️

高:…合約出來之後…是不是買貴了包含是不是不平等。我覺得…你們要好好追蹤一下這個輿情的發展

部長:#前一段時間大家都講再貴也要買_大家不要昨天講的話今天就忘記_然後今天講的話明天你又忘記了

高:我沒有忘記呀…貴一點也無所謂

部長:如果打下去大家都不生病馬上好,再貴也要買

🔗 Chou Hui-Chi (@SumiKeiki)

📲 @twittervid_bot
許多朋友私下問過,今天談一下「疫苗」。事情很複雜,我也不可能寫得全面,也無法做到絕對客觀公允,只能寫下這陣子的閱讀、對話、思辨所得。
這個年頭在臉書好好談事情已經不容易,各路認知作戰巡守隊請收手,別動輒扣帽出征。
一、疫苗短缺,中共干預是根本原因嗎?
先從基本事實開始:今年五月疫情爆發時,台灣疫苗現貨極為短缺,接種率在全球算來倒數。藍營憤而批判蔡政府「超前部署」喊假的,指責國際疫苗採購不力,並流傳一切是為了「替國產疫苗護航」。綠營論者則指出採購量夠只是未到貨,把採購困難歸咎於中共阻撓,主張「疫苗是指戰略物資」所以應該支持國產,並譴責藍營嗆聲一切其實是為了「替中國疫苗護航」。
藍綠認知天南地北,但有兩個交集:一、雙方都同意當下疫苗不夠;二、雙方都認為,蔡政府致力於發展國產疫苗,只是評價不同。
蔡政府聚焦於國產疫苗,其實有跡可循。例如郭正亮透露過,最早 BNT 跟 Moderna曾找上台灣投資但被拒絕,因此我們無法像新加坡一樣,在第一時間取得足額分配。又例如,去年8月AZ疫苗來台談代工破局,後來讓泰國取得代工機會。最後,才是去年11月東洋與BNT接洽時,只願承購兩百萬劑導致破局——這跟今年初政府親自接洽BNT時,因中英文件翻譯問題破局是兩次事件,不要混淆。
這一系列決策,顯然不能全歸咎到中共干預,而是有其他考量:
最初拒絕投資,可能是出於我國政府財政風控的保守,不敢貿然押注在尚未確定效果與安全性的 mRNA 疫苗;這裡必須稱許新加坡的膽識。
代工AZ沒談成,陳時中提到兩個原因:一是一句曖昧的「有人不喜歡這樣子」,二是「產量會把生產線佔滿」——我們只能推測這個「有人」層級更高;而「佔滿生產線」最可能礙到的,則是國產疫苗的量產計畫。
至於後來東洋案中採購量的侷限,比較可能的理由,也像是要避免過量採購,壓縮到國產疫苗的發展空間。
總之,蔡政府曾有機會透過投資、代工、大量採購,取得足量國外疫苗,但都決定放棄。回頭來看,若不是當時欠缺決斷的魄力,最可能的動機就是「扶植國產疫苗」。
五月爆發的疫情,顯然改變決策者的評估參數。5月20日總統暨任滿週年時,即傳出蔡總統出面在國際上調疫苗的消息。沒多久,就有15萬劑Moderna抵台,再過兩週更有日本直送124萬劑,以及美國三位參議員來台表態的發展。
然而在日本捐台124萬劑前,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曾表述,日方理解台灣「7月後能夠有完整的生產體制,台灣當下所面臨的是急迫的需求 」。日本外相對台灣狀況的理解,應是來自台灣官方說法,顯見即便面對本土疫情爆發,蔡政府當時仍將「國產疫苗7月投產」視為既定規劃——即便,高端聯亞當時均未解盲,蔡政府仍表現出對國產疫苗的高度承諾與信心。
二、扶植國產的戰略考量:四層詮釋
那為何蔡政府如此堅定要發展國產疫苗?
我聽過、讀過、想過的分析大概可以分成四層:
第一層視野最窄的,是「圖利親友」或「炒股」的陰謀論。此說盛傳於深藍群組,但弔詭的是,我也看到一些深綠仇英長輩質疑這點。因為至今沒有浮現任何關鍵證據,我不擬討論。
第二層常見於淺綠中青年族群,重申「疫苗是戰略物資」,認為台灣面對外部重大威脅,必須扶植本土疫苗產業,不能只靠國際採購。
確實疫苗是戰略物資;但正如武器、食物,與能源,追求戰略物資的自主掌控,從來不應與「外購」衝突。但也正因疫苗是戰略物資,我們才能靠著台灣關鍵的戰略地位,在本土疫情爆發後得到美日迅速馳援,羨煞其他疫情更猖獗的國家。
第三層則出現在生醫與投資圈的討論,則著眼於這波疫情中後段的國際疫苗市場。簡單說,當前最主流的 BNT、Moderna 疫苗,是人類公衛史上首度採用「mRNA疫苗」這種新技術;其在緊急授權下都還沒做完三期,中長期風險仍不確定,且因分子不穩定,對運輸倉儲冷鏈的要求高,也難以在基礎設施不足的二三世界國家普及。
相對而言,國產的高端、聯亞採用技術相對成熟的棘蛋白技術平台,較無未知風險;而其分子穩定,對冷鏈的要求低,更方便基礎設施較差的國家與地區普及,打好這場防疫戰爭的最後一哩。在這場全球疫情結束前,確實存在可想像的市場商機。
第四層,則是受到酥餅引述與張國城討論的啟發。據指出,新藥開發有「前端研發」與「人體實驗」兩階段,美國的前端研究做得很好,但到人體實驗部分成本高昂。FDA統計平均每人四萬美金,就算到第三世界國家做,依照高端陳總經理說法也要一萬美金。以這次主流疫苗以做了三萬人的三期計算,那就是至少三億美金、近百億台幣起跳;這真的只有超級大藥廠玩得起。
但美國研發團隊技轉給台灣生技公司,在台灣的人體試驗目前給付一人兩萬台幣;其他成本雖不清楚,但應該也比美國節省許多。倘若這次真的二期通過就給EUA開打,就算還沒做好三期,如果能把台灣的施打資料、健保資料庫,甚至病歷資料庫勾稽起來,應該不難撈出「打過高端vs 打過AZ」的百萬人次數量級的去識別化公衛追蹤資料,要用來論證風險與療效都不難。
這條路若打通,有可能在台美生技產業間創造一種新模式——這有點像當年李國鼎等扶植張忠謀創建台積電,替台美科技產業分工打造出「晶圓代工」這種模式。當然,此舉會被批判是「把台灣人民當白老鼠」,也不會大肆宣揚;但辯護者也能說,台灣電子業崛起,不也是在「賣年輕工程師的肝」?
以上四層,在蔡團隊決策過程中各自佔有多少比重,我們無從得知。但光是這種討論焦點的分歧,以足見這次疫苗政策背後,涉及許多更複雜的因素,而不僅限於科學、公衛考量。
三、百年大疫下的新藥准用爭議
不管什麼原因重押國產,仍都得面對當前只做到二期(聯亞甚至還沒解盲),是否應逕行給予EUA的難題。此事各方論者爭辯許多,我不打算從「應然」層面主張,而只打算從「實然」層面去談。
首先想指出,這次 Covid-19 引發的全球疫情,堪稱是人類進入現代醫學以來僅見。過去發展於承平時期,常態遵循的新藥准用規範,到戰爭爆發顯得緩不濟急。
因此,不管在WHO、美國或台灣的公衛學界,都出現許多「時效派」與「標規派」的持續拉扯爭執。這兩派,其實扮演著防疫列車的油門跟煞車,其在各個決策平台的持續爭辯與動態平衡,是當前做出最好決策必須的張力。
其次,這兩股力量間的平衡,也會隨著你在全球公衛體系的「核心/ 邊緣」位置,而有不同權衡。大致上越是貧窮、落後,資源有限而疫情緊急的地方,越是傾向承受較高風險爭取任何機會;而越是富有、先進,資源豐沛的地方,越是可能堅持較嚴謹的審查準用標準。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在6月10號討論過的 Ivermectin,在不同國家藥審准用的態度的不同。
但即便作為全球生醫領導者的美國、歐盟等地,在這次疫苗準用上也都沒能堅持過去標準的「完成三期人體試驗」,而是在「開展三期試驗而有期中報告後,就先以 EUA 緊急授權使用」。特別是BNT、Moderna 採取的 mRNA 疫苗技術,這還是人類史上首次採用,這次面對兇猛疫情,其實防疫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最後,面對百年大疫不同的發展階段,疫苗開發的人體試驗準則,也會面對不同的倫理成本。初期全球沒疫苗,任何藥廠去做大規模三期雙盲試驗,讓幾萬人打安慰劑暴露在染疫與死亡風險,是必要過程。但當已經有有效疫苗問世後,新疫苗開發還要用傳統三期與安慰劑對照的實驗設計,勢必會在已開發國遭遇阻力與倫理責難。
面對此困局,5月Lancet 刊出的 “Ongoing and future COVID-19 vaccine clinical trials” 直陳新疫苗的三期試驗只能到「還無法負擔、取得現有疫苗的國家」(aka 窮國)去做三期,並在文中嘗試提供一套倫理準則;同時在WHO與世界公衛學界,則持續討論 “non-inferiority immunogenicity trials” 的可行性,也就是把新疫苗拿來跟現有疫苗比較,而不是跟毫無效果的安慰劑對照。
例如在5月28日,COVAX就曾舉辦工作坊,討論是否用免疫學上的指標替代人體試驗,作為緊急授權的根據。當時與會者同意,人體免疫機制中,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與疫苗保護力的關聯最強,也最好測定;唯最後仍未訂出具體國際標準。
回看台灣,我曾在6月11日摘要分享天下雜誌〈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一文,追蹤食藥署對國產疫苗准用標準,大膽採用「中和抗體濃度」為指標,並打算以AZ接種者血清為比較對象的決策過程。
我當時寫到,這個策略如何評價「屬於每個人價值心證範疇。有人會說這是勇敢台灣人,敢為天下先;也必然有人批評,這是讓台灣人當新藥白老鼠。」前面談過「扶植國產」的四層詮釋,則更能凸顯出這個判斷,背後涉及盤算的複雜,以及如何難以驟然論斷。
但逃出倫理學的範疇,回到實然層面,我認為只要蔡政府強勢准用施打,只要沒有出現嚴重藥害,國產疫苗推動將可能會「頭過身就過」。
先前民調顯示,台灣有三成民眾願意施打國產疫苗,那就是六百多萬人。其實不用那麼多,只要打了幾十萬人沒出大事,而且還傳出「副作用比較小」的口碑(畢竟蛋白質疫苗技術相對悠久而成熟,二期實驗也可印證這點),屆時只要還沒有充足的其他疫苗選擇,應不乏觀望者基於「渴望盡快解封」而獻出手臂施打。
從以高端一、二期的實驗資料來看,也能「推論」其能對原始病毒與當前肆虐的alpha病毒,有望展現一定的防禦力。屆時雖然公衛學界、生醫學界仍將有「怎麼這麼便宜行事」的抱怨,但在「國內政治」過關機會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解盲當天,衛福部同時發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報告,指出我國目前採用的蛋白技術平台開發期程長,在應付變種病毒上恐緩不濟急,主張應強化 mRNA 疫苗的自主技術。
確實,目前兩款國產疫苗都是從原病毒株開發,對delta, lambda 等變種病毒的防禦率仍無從得知。這次疫情之廣,以及病毒變異之速,恐怕是最初蔡政府聚焦國產疫苗政策時的兩大失算之一(另個是5月本土疫情爆發)。
不過疫苗本來就要追著病毒演化,只要這些新興病毒還沒進來,仍能爭取到幾個月讓國產疫苗去打;萬一屆時壓不住,就是再追加第二代疫苗。至於國產疫苗在海外市場受挫慘賠——誒,那是投資人的事。
當前新聞焦點都在前基亞團隊投資成立的高端,不過我對於黑水創辦人 Erik Prince 主揪注資13.5億的聯亞後續發展更好奇。這裡就先不多言。
四、認知內戰下的社會疫情
最後容我抱怨一下:這陣子宅在家,不管是瀏覽臉書、看LINE群組,或是電視轉台掃過談話節目,都難免感到心累。
嚴峻疫情下湧現的孤獨死與家庭悲劇、醫護過勞,是一層;防疫措施對社會底層難免的壓迫與獵巫,是另一層;但最鋪天蓋地的,是巨大焦慮下集體的語言展演,呈現出如此碎裂、隔閡,充滿各種假訊息與錯誤理解的認知泡泡,以及在各種大義名下,對異己者不嘲弄咒罵不痛快的大亂鬥。
過去幾年常常在談社群年代的演算法、同溫層、後事實傳播帶來的社會與認知傷害,談這種脆裂化的共同體,對當前民主體制的挑戰。這一現象,在脫歐前後的英國,在川普的崛起與崩落中,都可看見。但在跨國對照中,台灣社會這種內在裂解、互相攻擊的力度,還是顯得特別鮮明。
這部分肇因於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共同體的形構,從來不曾完整。而近年添火加油的,則是急遽升高的地緣衝突,作用於台灣社會的應力。
分析化學上有種方法叫「電泳」,就是用正負電極創造一個電場,讓流體中不同電荷的粒子,朝不同方向移動。這幾年,台灣社會就像是處於一個快速升壓的電場,很多事情都迅速的極化 (polarized),都得先成為「敵我識別」的對象。
理論上,政治領袖有責去團結全民,減少內部分歧;但在民主台灣,我更常看到各級政治人物被這種碎裂化、偏極化的社會基礎制約、綁架,而在一次次務實考量中,妥協自己更素樸的判斷。
中共統戰陽謀與「認知作戰」當然得警惕,但並非問題全部。深藍群組中流竄的各種假訊息,是有如文匯報、中評社,跟促統團體發出來的,但也不乏就是安穩了一輩子,被近年政治社會變遷拋下的一些長輩,欠缺資訊查證素養下的各種義憤之言、以訛傳訛。
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批判能量豐沛,中共代理人的手法也太拙劣,不易跨出人數凋零的同溫層。我自己就常收到鐵藍長輩傳來的假訊息,也經常協助查證澄清。
同樣值得擔心的,是在自詡為更為年輕、覺醒,更在乎台灣價值的次群體中,不乏對判別為政治敵手(aka 「舔共台奸」)者叩上各種想當然耳、不屑查證的動機罪名,在同溫層中上演大肆撻伐嘲諷的集體儀式,更經常波及無辜者。
更激進者,以其所信奉的神聖目的合理化一切手段,毫無愧色的裁剪事實、省略脈絡、偷換概念、變換標準,用上其更卓越的論述與傳播技巧,看著對手的笨拙訕笑取樂。
這些畫面,常讓我想起年少時讀到《天讎》的怵目驚心。該書是一個紅衛兵的文革見證,讓我對毛主義治理下的歷史苦難有所戒慎,卻沒想到多年後,會在民主台灣見證堪可比擬的心理過程。
「認知作戰」概念走紅以來,固然有提醒台灣人的意義。但彷彿有些人馬上鎧甲上身,自願當起「反認知作戰」的戰士,到處尋找所謂的「中共同路人」往死裡打,打成一場紊亂的「認知內戰」或「認知亂戰」。
如果說中共滲透,是入侵台灣的病毒;修理消滅它們,是台灣社會免疫力的展現。那眼前這種社會脆裂的病徵,到底有多少源於病毒本身的肆虐,有多少來自自體免疫系統反應過激、誤傷無辜的症候群?
若說「認知亂戰」是台灣社會的一種免疫風暴,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認知疫苗,才能減緩這種社會疫情?
我還在想。
SYC 2021/01/05課碩二 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與教學 期末考試題

[申論題:第一題必答,其餘再任選三題作答,每題25分,不抄題但請註明題號]

1、 多元文化教育能否促進或提升學生學業成就?若可以,則請問如何作為?若不能,則為什麼?請舉例或引證申述之。

二、余耀瑩老師初到一郊區學校任教,她想要知道該校是否具備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理想,並邀請高師大教育學系夜課碩班的優秀夥伴們提供意見,俾便清楚應從哪些方面去觀察或檢視。請就余老師的請求,舉例申述妳/你的建議。

三、中小學課程裡如果因主流文化霸權而呈現偏頗的教育內容,其主要的偏失可能有哪些?針對這些偏失,學校教師在課程、教學、評量、及班級經營等方面,如何採行有效的多元文化教育實踐措施以為因應?請舉例申論之。

四、最近幾年,台灣教育政策注重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推動各類的「弱勢者教育」方案。請就你/妳所理解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舉例申述並評論這樣的教育作為。

五、何謂「文化回應教學」?請說明其主要特徵為何?其在教學實踐上的特色作為與侷限及可能的改善知道各為何?請舉例申述之。

六、「原住民(族)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兩者的關聯究竟為何?它們之間是否可能衝突?就課程與教學層面,原住民(族)教育應如何避免違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訴求?請舉例申述之。

七、請申述James A. Banks的四種多元文化課程改革階段,以及Christine E. Sleeter & Carl A. Grant所提出的五類多元文化教育(或課程)研究取向,並加以評論。

八、在多元文化情境下,中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養?請舉例詳細申述之。

九、台灣有些小學將新移民女性的母語(例如印尼語、越南語)列為其子女的鄉土語言主要學習課程。妳/你同不同意這樣的教育措施,為什麼?請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申論之。

十、上述試題除外,本學期授課單元中,妳/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主題?為什麼?請詳細介紹其內容並申論妳/你的心得或感想。

【請注意看清楚題意後,再審慎且完整地應答】
【交卷前請將預估分數註記在答卷右上角空白處】
[祝福 新春吉祥 闔家平安]
網路文章,針對台灣疫苗現狀提出看法,意在提醒,
由於這一切都是現在進行式…….,值得大家參考。
………………………………………………………………………………………………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批評自己的國產疫苗,批評的這麼嚴重!」
台灣目前不只有“新冠病毒”在,還有一個最傷害台灣的"政治病毒"。
當台灣沒疫苗時,
嗆中央防疫做不好,讓台灣有疫苗慌。
當第一批AZ疫苗來台時,
嗆AZ疫苗是爛貨,叫台灣人不要打。
當台灣有能力製造國產疫苗時,
嗆中央是官商勾結高端只為炒股。
當台灣國產疫苗即將解盲時,
嗆中央拿台灣人來做實驗。
當日本愛心捐贈疫苗時,
嗆說是人家日本不要的。
當美國愛心捐贈疫苗時,
嗆台灣是疫苗乞丐。
當立陶宛愛心捐贈疫苗時,
嗆說是給美國的保護費。
嗆國外疫苗是爛貨,
台灣國產疫苗是拿人命做白老鼠。
講那麼多,
唯一就是想說“中國疫苗好棒棒”。
讓台灣人對國外疫苗有疑慮而不敢施打!
讓台灣人對國產疫苗有疑慮也不敢施打!
讓台灣內部乞丐疫苗說,
將援助醜化成"施捨",
得罪了那些愛心捐贈疫苗的國家。
這些政治操作,無非就是要台灣內部缺乏疫苗。
時間一久就能說台灣人很可憐,
成了中央和中共政治攻防下的犧性品。
就可以洗腦台灣人說,
進中國疫苗才最快,要中央同意輸入中國疫苗,
讓人民給中央施壓。
國民黨的這些言論真的是為台灣人好嗎?
根本不是!
國民黨的乞丐說跟著中共同唱和,
污辱台灣也傷到外國友邦的善意。
聰明,良善,理性的台灣人要瞪大眼睛,
明辨是非,否則覆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
#Readr 今天發佈了一篇報導,透過問卷調查了Z世代(9到24歲)最喜歡使用app和理由,作為其中的一員(對,我才23歲),想簡單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在升上大學之前,#微博 是我非常頻繁使用的軟體,因為當時正值瘋狂追星的年紀,所有關於偶像的第一手訊息都在微博,所以也就養成了我對微博的依賴,但開始接觸政治之後,當然根本沒再打開過🤣

這一年來隨著 #小紅書 的興起,大家才發現原來不只有抖音對青少年有影響力,#短小且迅速的資訊 是年輕一代偏好的胃口,別說是青少年了,成年人的我們看到超過500字的文章可能就會猶豫要不要繼續閱讀了。​

我也很常跟朋友討論對「抖音世代」的焦慮​

👉過於速食所以資訊判斷的能力可能會退化,台灣在認知領域作戰的第一線,我們不得不提高警覺​

👉習慣使用中國用語,其實就是日常統戰的成功,透過文化的統戰讓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失去警覺​

👉大把大把的資安資料直接拱手送人,蒐集越多數據,就能越輕易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投你所好進行假訊息的投遞​,等等⋯​


這都是我們面對的潛藏危機,但我不認為只要對青少年說「不准使用!」,就能奏效,拜託我們也都曾經是青少年欸,誰沒有在無名發過一些後悔莫及的瞎照啊😎

正值人格塑造的青少年時期,無非就是希望能被注意、理解、尋找認同,一昧的責罵可能只會引起更大的反抗,在家防疫使用網路的時間一定會拉長,網路上暗藏的許多危險也常是我們無法預料到的,你身邊也有「抖音中毒」的Z世代嗎?不如趁機多跟他聊聊,也許我們無法阻隔他們與抖音的世界,那可以告訴他們這世界還有其他許多有趣的事情可以挑戰。
Forwarded from LaíZìh🇹🇼Dė MòngWŭNeíDérHwòGérLóng
日本三重有一根號誌燈還沒到使用年限就倒掉了,後來根據警察局科学捜査研究所的調查,倒掉的地方尿素含量是其他地方的40倍上下,推測有可能是小狗尿尿所造成的倒塌。
古有滴水穿石,今有噴尿倒柱,好濕好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