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ciologist
4.18K subscribers
120 photos
3 videos
33 files
270 links
On ne parle tant de mémoire que parce qu'il n'y en a plus.

my sociological commonplace 📒

rss: https://sociologist.vercel.app

clips: @thesocclip
cinema: https://t.me/+-fGMCxdERaIxZjE1
lib: @thesoclib

CC BY-NC 4.0
Download Telegram
之前看周樑楷政治立场史谱时梳理的 Keynote。
Dovi,_S_2019_What’s_Missing_A_Typology.pdf
872.5 KB
大部分关于代表制(representation)的政治学研究都是基于Hanna Pitkin 的著作中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的分类,强调出席(present),而忽视了缺席(absences)。许多研究将缺席简化为负面问题,全盘否定,未有探讨战略性缺席(strategic absences)等对促进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评估。亚利桑那大学政府和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Suzanne Dovi 最近的 文章 从类型学视角指出政治科学的这一空白。

* Dovi, S. (2019). What’s Missing? A Typology of Political Absence.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doi:10.1086/706979
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pdf
55.1 MB
热风学术》网刊,似乎是在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主办的文化研究中心(IICS)出版的《文化研究》期刊(Router: 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看到的 推介,或者是在闲逛 无产阶级图书馆 的时看到的。这个刊物是上海大学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小茗主编的,当代文化研究所也成立了近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热风书系也出了不少本。她的这本《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算是写给本科生的文化研究导读书,虽然成书于五年前,但依然对网络、消费、教育、国家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可惜应该不会再版再印了。网刊是遵循知识共享署名协议的,但没想到这本有版权的书还是在当代文化研究的网站上 免费公布 了。
Digital divide,翻译成数位落差,或者数字鸿沟,日本译作情报格差,都描述了或因技术、经济、政治等而造成的获取资讯的不均衡(还是喜欢日本的翻译,毕竟数字的背后还是资讯)。从韦伯的分层视角来看这种不平等,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信息时代对个人的影响将更加巨大,资讯的不平等或许不仅限于数字场域。马克思的理论来看,「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如今的教育制度、新闻传媒、家庭等对统治阶级来说更易对文化强加意识形态。新社会运动的理论也指出信息控制作为社会权利的主要来源,冲突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工业中。洞穴里的囚徒,当身后的矮墙愈筑愈高,连篝火照出的阴影都难以看清时,谈何洞外的阳光呢。
Vox 采访 Bernie Sanders 时,开场第一句就问了十分敏感的问题:「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socialist)意味着什么?」 Sanders 回答的第一句就对此作出补充「民主社会主义家(democratic socialist)」。

民主社会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分别,用 Sanders 紧接着的具体说明案例来说,实行前者的国家例如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这些北欧国家,以及其他工党政府。或者借用前两天发的 史谱,大致处在社会主义靠近自由主义的位置。而后者,虽然字面上应该是包含前者的集合,但在美国基本上等同于斯大林式的威权社会主义,因此 Sanders 才急于解释。

长期研究美国社会运动、民粹主义和民主党的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 Michael Kazin 接受了 New Yorker 采访 ,分析了 Sanders 言辞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也从「长时段」的角度回顾了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中的起伏。虽然他说历史学家的好处在于不必预测未来,讲述过去即可(I don’t have to predict the future; I can just tell you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但还是隐含着不看好带着社会主义色彩的 Sanders 的总统竞选之路可以一帆风顺。

说点题外话,New Yorker 的付费墙算是比较厚的,Outline 也不支持,所以发了 telegra.ph 一份。另外一个喜欢 Bernie 的点是他的 口音,保留了同英国的联系,体现着来自中下阶层和犹太裔身份,不同于为了强调「美国特色」的主流口音。
上一篇中提及的付费墙问题,有人补充了 Bypass Paywall 这一工具,我也在使用,不过因为日常使用 Safari,加上也订阅了 New Yorker(帆布包很好看),一时没想到。他也指出,好文章应该付费支持。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就像学术出版一样,内容的原始生产者并不会直接获取到利润,不一样的是传统新闻媒体已经受到各种冲击。在涂尔干看来,规范和价值是在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对错的概念也总是相对的,过分责怪资讯渠道的血盆大口,或是单纯赞扬盗火者的高贵都显得毫无裨益。但还是借用 sci-hub 创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 的一句—— Theft as protest has always been welcomed and approved of in all eras of society. 我首先也只能先站在贫困的一方。

绕过付费墙工具:
- Bypass Paywalls
- Bypass Paywalls Chrome Clean
- archive.today
- OutLine
- PDF Newspaper 2.6
- txtify.it
- 12ft
The Guardians | SEARCH ON

其实身体的自由应该与性别无关,但现实却恰恰相反。「风驰天下,大运摩托」,张柏芝代言的摩托车广告深入人心。在中国,因为控管严格,摩托车文化并不似美国发达;加之经济后发,在电动车与共享单车风潮之前,摩托车作为大多数民众的交通工具,因此性别也没有同摩托车之间产生有较强的联系。但说到摩托车背后隐喻的危险、惊险、刺激、冒险,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还是会因性别刻板印象而联想到男性。而各式社会规范也使女性对摩托车望而却步。Google Maps 的这个 广告 讲述了数千位女性在女子骑手世界接力(WRWR)中骑行摩托车跨越多个国家 10 万公里,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赋权历程。
端传媒找来有两岸三地背景的梁文道、邓小桦和杨俊贤,在端对端这个对谈节目中进行 对话。邓小桦是 文学放得开 的主持人,杨俊贤是 哲学有偈倾 的主持人,两单节目都属于香港电台的五夜讲场系列,质素很高。
Mapping coronavirus, responsibly - ArcGis Blog

这篇文章讨论了这两个月来新闻媒体在报道武汉肺炎时的制图问题,虽然我在之前的一篇梳理疫情爆发期的可视化的 文章 中也顺带提到一些,但这篇分析得更为全面。比如在地图中利用色彩深浅表示中国各省严重程度的差异,并不如直接绘制柱状图,更恰当地反映出湖北省同其他省份的巨大差异;若是一定要以地图方式呈现,也可以改用蓝绿色,或许红色能表现出疫情的严重,但也正因人们对色彩的认知,红色的深浅反而不能明确地表现差异。再如看似酷炫的热力图和三维图,并不适用于这个场景;可交互的实时地图也存在数据在缩放中被误读的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Marc Lipsitch
和副教授 William Hanage 针对新闻媒体报道武汉肺炎时如何区分资讯、正确报道提出 建议,也在接受 Journalist’s Resource 采访时给出具体 五条建议。其实转换一下也可以帮助读者甄别新闻资讯真伪——
1. 不迷信学术权威,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不意味着精通所有学科,长于教学也不意味着善于实践。
2. 注意区分「事实」、「被认定的事实」、「推测」、「观点」。
3. 待出版或未发表的学术著作须谨慎对待。
4. 新颖理论和主张有待学者评估其新闻价值,也要注意新闻媒体是否对专栏进行事实核查。
5. 可以关注专注报道科学资讯的记者。
美国多位政治科学学者梳理了后共产主义政治研究中多出现的「欧洲大陆」、「社会主义」、「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几个术语,同时也是含糊词汇(weasel word)。*

最近纽约时报一篇 文章 断章取义 Sanders 三十多年前访苏的档案,意在将其政治主张同苏联威权历史关联起来。威廉玛丽学院教授 Stephen E. Hanson 所写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从含糊之词到政权更迭理论〉(What, Exactly, Is “Socialism”? From Weasel Words to Theories of Regime Change)一节中,也是从当下美国 2020 选举中存在的民主社会主义的 困境 论起。当社会主义被看作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时,似乎一旦走出一步,例如推行医保,就迈上终究造成政权更迭为列宁主义一党独裁、斯大林主义的国家主导经济的威权政体的不归路。

另外学术术语来自日常话语这一深远的问题也造成了难以对某一术语达成一致的定义。不仅是政治学,在后现代历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中也存在这一问题,有空读一下 Gary Goertz 的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 User's Guide**。

* Bernhard, M., Ganev, V. I., Grzymała-Busse, A., Hanson, S. E., Herrera, Y. M., Kofanov, D., & Shirikov, A. (2020). Weasel Words and the Analysis of “Postcommunist” Politics: A Symposium. East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ies, 0888325419900244.

** Goertz, G. (2012).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 user's guid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国际妇女节快乐🏃‍♀️

🇺🇳联合国这一网页上部的几个主要语言导航,其中英文、法问和西班牙文有嵌入 YouTube 视频,中文、阿拉伯文和俄文却没有。不过在 UN Women 的 YouTube 频道上是有这一视频的 中文版 的。这两天在 Twitter 上有不少中文用户质疑 WHO 网站上「我不该做哪些事情?」一节,中文版缺少了「Taking traditional herbal remedies」即采用传统草药疗法一条。有时候已经弄不清中文资讯的模糊、缺失到底是语言转译的缺陷,还是信息壁垒或政治干预的恶果了。
翻看去年在日本的照片,看到一张是拍摄了一堆在 conference 上的收到各式各样的名片。其中日本人的名片占了大多数。也有几张来自中国、韩国、台湾的朋友,不过他们表示主要是为了同日本人交换才印制的。硬要扯上关系的话,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名片的「名刺」(也是今天日语的名片),但用于商务往来的个人信息卡片确实是来源西方。「名刺交換」是日本社交的重要特点,礼仪复杂,以至于在培训海外商务活动时需要特意学习如何「自然地」交换名片。这让我想到日本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的著作『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単一社会の理論』(垂直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单一社会理论)中的一段关于这一现象的讨论。这部一百多页的小作品,作为中根此前的论文的拓展,没有用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也不采用调查统计,而以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日本社会结构。有人觉得读了这本书会对日本产生负面观感,不过因不了解而心向往之才更应增进认识。版本来看,这本书在中国出的译本似乎有点混乱,天津出版社 1982 年根据英译本 * 出了译本,商务印书馆 1994 年又出了基于日文的译本。

* Nakane, C. (1970). Japanese socie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互联网审查是这个频道自建立伊始就在讨论的 议题。UC San DIego 政治学副教授 Margaret E. Roberts 常年研究互联网审查,最近一篇发在 Annual Reviews 上的文章回顾了互联网用户对于审查制度的反应的研究文献,讨论了威权政府的审查策略调整。¹ 新闻实验室近期的 会员通讯 也对此文做了解读。

Roberts 在这篇文章里引述她此前的著作里对审查效果做的分类。² 即恐惧(fear)、困难(friction)和泛滥(flooding)。恐惧是通过司法惩罚形成的,例如之前提到的 沙特 的严酷的控管手段。困难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防火长城了,而这一手段的效果也已经有所成效,许多人即使活的翻墙工具,对不受审查资讯的需求 也不高。泛滥相比另外两种方式更加隐形,充斥着各社交媒体的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环球网等官媒和包装成自媒体的宣传渠道,营造出了打开新闻联播或是微博即可开眼看世界的 幻像

文章也指出,公民也会适应这些审查制度,产生抵制、规避等应对手段。但同时民众对政治资讯的需求本身就很低,微弱的信息控制有感更利于威权体制下的审查存续,未来应对网络审查并不乐观。

¹ Roberts, M. E. (2020). Resilience to Online Censorship.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3.

² Roberts, M. E. (2018). Censored: distraction and diversion inside China's Great Firewal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端传媒最近两个月来关于武汉肺炎的 11 篇深度报道,集合为一本新闻电子书《新冠肺影-中国病理切片》。此处为个人按排版喜好整理的版本(下载跳转 )。此前也整理了一本关于中港关系的《边城·夹缝·异乡人》。若觉得端的文字有帮助,可以 付费支持
法国经济学家 Thomas Piketty 的去年的新书 Capital et Idéologie (资本论与意识形态) * 最近出了英文版**,延续他此前一本畅销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对于欧美新自由主义的收入不平等问题的阐述,而且是从更长时段下统计学观测,批评精英阶层对不平等的维持。

数据到底能不能用来准确反应社会变化,即使今天数据的精确和开放远胜以往,也依然 难以 准确记录和避免误读。The Economist 也批评了这一点,并认为 Piketty 为社会主义辩护。The Guardian 则指,他提出的「参与式社会主义」(participatory socialism)不但没有工人阶级,甚至没有阶级斗争。

不过 Piketty 摆出数据,把社会问题置换为道德问题,或许就是为了再写一本唤起关注不平等的畅销书。

* Piketty, T. (2019). Capital et idéologie. Le Seuil.

** Piketty, T. (2020). Capital and ideolog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