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ciologist
4.22K subscribers
120 photos
3 videos
33 files
270 links
On ne parle tant de mémoire que parce qu'il n'y en a plus.

my sociological commonplace 📒

rss: https://sociologist.vercel.app

clips: @thesocclip
cinema: https://t.me/+-fGMCxdERaIxZjE1
lib: @thesoclib

CC BY-NC 4.0
Download Telegram
The Sociologist
中美英港四地代议机构内女性民意代表比例变化,数据来自 各国议会联盟开放数据平台 、Wikipedia 各页面 ¹ ² ³ ,以及 香港立法会研究刊物 ,并作一定处理。 虽然单靠比例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女性在竞选公职等公共活动中的不平等。刚刚结束的英国大选新闻中,报道了女性议员比例上升,然仅有三成。 这两天中国的春蕾计划捐助「非女童」,以及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的孤儿捐助项目仅可选择男性等问题,再次引起关于性别不平等、慈善组织信任、公益透明等问题的讨论。 随便一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问问母…
Datawrapper 的博客 Chartable 今次的每周图表(Weekly Chart)讨论了一个重要的性别议题,即各国代议组织中的成员中女性占比依旧很低。去年底 整理了 中美英港四地女性民意代表比例变化,时隔一年,中国暂无变动,香港目前第六届立法会中女性议员数量 进一步减少,英国微弱提高,而美国则微弱下降。相比之下,该则文末提及的台湾,女性立委比例从当时第九届 38.05% 提高至 今届 41.59%,系亚洲最高。

Chartable 一文 中关注了比例超六成、为全球最高的非洲国家卢旺达。卢旺达 1994 年发生 种族灭绝,三个月左右有至少 50 万人被屠杀。其后女性人口占 70%,政治参与提升,而冲突一段时间之后热情仍未降低。卢旺达议会中的女性比例也并非一蹴而就,从最初 1994 年 11.4% 不断提升,至 2003 年将妇女保障名额制度列入新宪法。虽然女性比例提高后,性别议题的关注也随之上升,议会中的风尚变化也令女性议员更自信,但政策制定产生却没有太大影响(Devlin 2008)。配额制度的确可以迅速提高女性议员比例,但也或许会减少争取性别平等的动力。

台湾的配额制度,在九十年代民主化之前,与如今的中国大陆一样,都是承继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妇女运动,迁台与建政后均无成规模妇女运动,因而停滞。台湾在之后大幅度提高配额水平,则是在外交被孤立背景下,作为一种国内政治行为响应国际规范传播的方式扩散影响力的表现。与卢旺达相似,保留配额的做法在后期也会造成其他衍生问题,比如女性主义视角下这一政策反而降低女性参与政治的荣誉感,也容易变成政党选举策略中争夺席次的工具(Huang 2015)。亚洲的案例表现出,制度的产生似乎与经济发展程度、女性主义运动水平并无直接关联,究竟是否要通过配额的方式提高和保证女性政治参与权利还存在很多争议。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法律史研究室,近二十年来的国际学术会议出版论文集中,目前 2016 年的 《史料与法史学》、2013 年的《性别、宗教、种族、阶级与中国传统司法》和 2008 年的2008《传统中国法律的理念与实践》三部可全文下载。
纽约市地铁百年有余,与这座大都会一同,早已成为一种重要流行文化。关于地铁的研究,有《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Un Ethnologue Dans Le Metro, English translation)的民族志分析,也有社会结构角度的 观察思考,以及地铁线路分布不平等的 关系,不过依然不多。或许是地铁的分布不广泛——许多国家只有少数城市存在快速交通系统,或者会将其放在都市、公共空间、交通网络、经济、生态等研究中的附属地位上看待。而关于地铁系统地图就更少了,近年来在平面设计、字体排印等艺术设计领域,以及交通运输、人流分析、都市设计、人类行为、信息可视化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偶尔会涉及。今年十月,新版的纽约市地铁地图推出了实时数字版,目前还在测试阶段。近百年来的绘制史中,争议不断,新版地图也不例外。阅读下面的报道、文章、书籍和短片,了解近半世纪以来的简要历程。

- 1970 New York City Transit Authority Graphics Standards Manual (PDF, 2014 reissue)
- The Subway Map That Rattled New Yorkers - NYT
- R.I.P. Massimo Vignelli, One Of The Greatest 20th Century Designers - Fast Company
- Browse Massimo Vignelli’s NYC Subway Manual On Twitter - Fast Company
- The Great Subway Map War of 1978, revisited - The Verge

- New York City’s Live Subway Map
- Film The Map - Work&Co
- Release (MTA Press Conference, Work&Co, Curbed, Fast Company, TimeOut, Gothamist, NYT)
加拿大新左派政治经济学家 Leo Panitch 前日(19日)COVID-19 不治 离世,其共同编辑的《社会主义年鉴》(Socialist Register存档 可线上查阅,2011 年之前可自由获取。
在康奈尔大学读资讯科学博士的 Andy Zhao,在其 Matters 上自去年 3 月起,对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上 Margaret E. Roberts 的 Resilience to Online Censorship (对网络审查不服从的韧性)一文展开翻译,每次更新一个章节,至今更新完毕。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面对专制主义审查的回复力(意识到审查的存在、抵抗的措施和能力、避免分裂极化)似乎越来越弱。去年断断续续,我也不自觉地零星读到许多审查相关的著述,也如 Andy 所作译注中提及的,信息鸿沟在中国大陆背景中也值得注意。下面是过去一年中我所看到的相关材料——

## 資訊資本主義
Kapczynski, A. (2020). The Law of Informational Capitalism. Yale Law Journal, 129(5), 1460-1515.
The Yale Law Journal 上一篇法律視角的一篇論文,結合兩本著作,一本是 Shoshana Zuboff 的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另一本是 Julie E. Cohen 的 Between Truth and Power: The Legal Constructions of Informational Capitalism

Nedzhvetskaya, N. (2019). Brave New (Digital) World: Translating Knowledge into Collective Action - Shoshana Zuboff,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9).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0(3), 528-533.
(对 Zuboff 的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的另一篇書評)

Bartley, T. (2019). The Digital Surveillance Society. Contemporary Sociology, 48(6), 622–627.
(去年底看到的對四本書的書評。其中第一本是上面的 Zuboff 的書。其他三本為:
1. Eubanks, V. (2018). Automating Inequality: How High-tech Tools Profile, Police, and Punish the Poor. St. Martin's Press. (LSE Review)
2. Harcourt, B. E. (2015). Exposed: Desire and Disobedience in the Digital 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view: Lee, T. (2016). Exposed: Desire and Disobedience in the Digital Age by Bernard E. Harcour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364 pp. $35.00 Hardcover. European Journal of Risk Regulation, 7(02), 463–465.)
3. Bamberger, K. A., & Mulligan, D. K. (2015). Privacy on the ground: driving corporate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MIT Press.

Gran, A.-B., Booth, P., & Bucher, T. (2020). To be or not to be algorithm aware: a question of a new digital divid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doi:10.1080/1369118x.2020.1736124

You can handle the post-truth: a pocket guide to the surreal internet

Brazil is sliding into techno-authoritarianism


## 網路審查
Roberts, S. T. (2019). Behind the screen: Content moderation in the shadows of social med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万有引力之虫
- NYU 关于美国社交媒体内容审查和审核员的报告
- 关于内容审核员最全面的著作 Sarah T. Roberts 的 Behind the Screen

Roberts, M. E. (2020). Resilience to Online Censorship.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olisci-050718-032837
与审查共存(一):沉默的不服从
与审查共存(二):对信息征税
与审查共存(三):审查还可以产生什么影响
与审查共存(四):无察觉,不反抗
与审查共存(五):上有对策
与审查共存(六):因人而异的不服从
与审查共存(七):选择性审查的影响
与审查共存(八):未来

Esberg, J. (2020). Censorship as Reward: Evidence from Pop Culture Censorship in Chil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4(3), 821-836.

Keremoğlu, E., & Weidmann, N. B. (2020). How Dictators Control the Internet: A Review Essay.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0010414020912278.


## 數字鴻溝
Reisdorf, B. C., Triwibowo, W., & Yankelevich, A. (2020). Laptop or Bust: How Lack of Technology Affects Student Achievement.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https://doi.org/10.1177/0002764220919145


## 中國的互聯網控制
Creemers, R. (2017). Cyber China: Upgrading propaganda, public opinion work and social manag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6(103), 85-100.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3). 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07(2), 326-343.

Huang, H. (2017). A war of (mis) information: The political effects of rumors and rumor rebuttals in an authoritarian countr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7(2), 283-311.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7).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bricates social media posts for strategic distraction, not engaged argu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1(3), 484-501.

Yang, Y. (2016). The Internet and China’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2), 353-372. (下接
接上

Zhang, Y. (2018). The Internet in China: New Methods and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3(1), 121–133.

Hobbs, W. R., & Roberts, M. E. (2018). How sudden censorship can increas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2(3), 621-636.

Xu, X. (2020). To Repress or to Co-opt? Authoritarian Control in the Age of Digital Surveill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doi/10.1111/ajps.12514


## 威權之下的中國學術研究
Greitens, S. C., & Truex, R. (2019). Repressive Experiences among China Scholars: New Evidence from Survey Data. The China Quarterly, 1-27.

Chinese state censorship of COVID-19 research represents a looming crisis for academic publishers
补充一部讨论互联网审查的工作生产、全球影响、社交媒体加剧冲突等议题的德国纪录片 The Cleaners(原名 Im Schatten der Netzwelt,网络阴影之下)。Hans Block 和 Moritz Riesewieck 执导,他们也在 TED 上 讲述了 关于「数字清洁」(digital cleaning)的问题。不过我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是在 DW 的 YouTube 频道,分为 两集播出,目前均已失效,原因不明。一部讲述内容被删除的影片,自身却(或被)删除,不论是因著作权还是其他原因都表现出足够的讽刺。Internet Archive 上仍可找到 播出日存档 回看,也可 在此 下载观看。
Telegram 创办人 Pavel Durov 前两日在他的频道上 引介 了巴西和土耳其两国总统新开办的频道,也列出了此前已创建的各国领导人频道,墨西哥、法国、新加坡、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台湾、埃塞俄比亚和以色列。由此简单对比了一下这些国家的总人口、互联网用户数、领导人频道订阅数和ERR(Engagement Rate by Reach,一月之内的每篇帖子送达数与订阅者数比率)。

- 出于用户隐私安全考虑,Telegram 官方的用户统计数据较少,且因该工具长期在互联网审查严峻国家流行,用户多采用突破封锁技术,故难以了解用户的国家分布。或许本国领导人频道的关注者主要为该国公民。
- 这几个国家中,人口总数较少的国家中的互联网用户比例更高,如台湾、新加坡,而北方国家(Global North)中如法国比例也较高。
- 而领导人订阅者占互联网用户比例上,反而是南方国家(Global South)更高,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法国的订阅者数量则最低。
- ERR 数据来自 TGStat, 反映受众活跃度,供参考。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频道活跃度与订阅者占该国互联网用户比例相关,仅法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情况相反。法国总理频道 ERR 最高,或与近期互动模式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频道 ERR 相比订阅者数较其他国家更低,以色列亦然,或与两国语言小众减少跨语言传播有关。
情人节快乐💓

Mozilla 对消费产品的隐私与安全的指南 *Privacy Not Included 推出了情人节的分析建议——勿通过 Facebook 登陆约会应用程序;鉴于对用户敏感信息的处理建议切勿使用 TinderGrinder;相较之下,一款面向女同性恋群体的应用程序 Lex 在审查中表现最佳;警惕以人工智能为噱头的约会程序,算法不公开透明,可能造成的偏见也不得而知;若购买性玩具应选择可靠大公司。

这些消费问题,已成为现代节日俗恶的重要一面,这些庆典仪式失去历史渊源,仅在短时内被传播塑造。赠送礼物这一仪式本身是情感意义的具象,今日商品化则将情感传达与经济交换联系在一起。惧怕集体仪式中对被孤立的错觉进一步加深盲目消费。情人节这个似乎更应关注情感的节日也是如此。个人的互动与选择,虽受到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影响,依然还是自我抉择的。日日都是情人节,也可以都不是情人节。祝愿大家找到能从文化历史变迁视角反思婚姻制度与浪漫关系、父权规范与阳刚气质和女性主义、营销传播与日常生活等问题的伴侣。

C'est cela l'amour, tout donner, tout sacrifier sans espoir de retour.
关注妇女、性别议题的公益团体 后生价值(公众号:hsjzengender)前几日发布了一份书单,整理了近几个月来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性别知识相关文章——性别知情书单:理论与在地议题篇。在此也分享一些我最近看到的资源,以及曾提及的内容。

Reading list
- Feminist technology resources by Feminist Voices in Technology
- [Reading List] Gender, Race, Sexuality and Surveillance by GenderIT.org
- Readings and other references by femedtech
- Reading Lists and Resources by Feminist and Accessible Publishing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 Syllabus: Women and gender non-conforming people writing about tech

Mentioned
- Stillwagon & Ghaziani 2019 (mentioned)
- The Commons Debates and Elects Betty Boothroyd as Speaker (m)
- The 2019 Year in Review Pornhub Insights (m)
- Why is South Korea facing a beauty backlash? (m)
- 黃淑玲 2003 (m)
- Padavic et al 2020 (m)
- Fisk & Overton 2019; Yavorsky et al 2019 (m)
- The Guardians | SEARCH ON (m)
-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8 March UN (m)
- Otto 2019 (m)
- Worth et al 2019 (m)
- Mazrekaj et al 2020 (m)
- Stenström 2020; Savolainen et al 2020 (m)
- Devlin 2008; Huang 2015 (m)
- 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 (m)

Journal
- Gender & Society
-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 Feminist Theory
- Feminism & Psychology

Course
- CS 80Q: Race & Gender in Silicon Valley
- I590 Technology and Gender (bibliography, syllabus)
- (gender related courses in the MIT OCW)

Podcast
- Meg-John & Justin
- Dragonroot Media
- Rocking Our Priors
- Woman's Hour
#podcasts

Film
- 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 (2014)
- Kusama: Infinity (2018)

Website and blog
- Feminist Philosophers
- UN Women
- Gender Policy Report
《纽约时报》的 Learning Network 中的 Lesson Plans 模块近期更新了 19 Ways to Teach the 19th Amendment 一文,该篇总结了美国百年来妇女投票权运动历史的教学方法与资源。从 1848 年第一次举行关于妇女权利的 塞内卡福尔斯会议,到 1920 年通过 宪法第十九修正案,再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对女性投票的结构性障碍,以及 1920 年的西班牙流感与现今 COVID-19 这些流行病与政治运动之间的关联。Learning Network 自 1998 年创建,每个工作日发布教学资源,基于《纽约时报》的文章、图片、影片、图标、播客等免费资源,主要面对初高中阶段的教师与学生,但对小学与大学也同样适用。

中国的妇女投票权运动也有百年历程。1912 年 唐群英 组织 女子参政同盟会争取 辛亥革命后的宪法中加入妇女选举权,短暂活动后失败告终。至 1947 年妇女选举权落实于中华民国宪法中,1949 年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承认妇女选举权利,惟历经多次动荡,完整选举权对于包括女性公民在内的一般公民都无法落实。今时中国的女性议题的讨论,更多聚焦于家庭(婚姻、生育、家务、家暴)、经济地位(女工抗争)、性(#MeToo、性工作)、流行文化等,较少涉及到政治话题。如此前对申纪兰的争议,推动同工同酬与否,或是「从未投过反对票」,都忽略了她的政治身份与形象标签被塑造的过程,体现着女性主义运动中的符号化,处处来自国家控制与垄断。如同美国的妇女投票权运动一般,1848 年的会议是在废除奴隶制运动背景下产生的,1920 年的宪法第十九修正案通过后也不意味结束,种族歧视对原住民、亚裔、黑人女性的影响在其后多年斗争中才逐渐得到改善,至今仍有很长路要走。女性主义运动无法与政治分离,因为它本身就(应该)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运动。也如文章评论中所言,「必须教授这些知识是可悲的」,不论是女性应掌握这些常识,或是这些常识本身就不该存在——若权利未被剥夺,又谈何赋权。
讨论政治和文化理论的英国 YouTuber Tom Nicholas 昨日发布了一则影片,Johnny Harris: A Story of YouTube Propaganda,对曾供职于 Vox、后独立经营的记者 Johnny Harris 近来的影片内容提出质疑。Johnny Harris 或许是近年在 YouTube 平台上最有影响力的「记者」,其在 Vox 期间制作的 Borders 系列打下了良好声誉,这一时期他自己频道以 事实叙述 为主,该系列被取消转为独立后,则更多地加入 分析建议。Nicholas 的影片发布后,Harris 该则影片下涌现了大量质疑和攻击的评论。

Nicholas 对 Harris 的检视主要围绕其关于中国的论述 How China Became So Powerful,以及这一影片与赞助方世界经济论坛、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关联。很大问题在于,该影片中的内容似乎并不是 Harris 的见解,与世界经济论坛中的文章结构高度吻合,影片也被嵌入该文中,Harris 却并非主作者。Harris 的另一问题则是提出问题后,却举出例证劝说观看者不必过于担心,解决办法已在实施中。

影片也简介了 YouTube 等平台上的 influencer 获利模式——植入广告和融合赞助。前者大多通过优惠代码判断内容创作者的引流能力,基本不参与内容创作;后者为更好的商业效果,对影片内容则有更大的话事权。和多数创作者一样,Harris 早期也以植入广告为主,但影响力扩大后往往都会转向利润更高的融合广告模式。一般商品采用何种广告方式可能无可厚非,但新闻若包装成宣传带来的影响值得警惕。一些意识形态明显的宣传比较容易察觉,如民族主义、极端主义等,但以调查记者的新闻形式进行的宣传更难察觉。
https://www.chi.cuhk.edu.hk/attachment/20210317.pdf
早期粵語的研究現況和發展工作坊,香港时间今日(2021 年 3 月 27 日)14:00–17:40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最近一期(v72i1)集合了对 Thomas Piketty 的《资本与意识形态》(Capital and Ideology)一书提出理论的讨论和质疑,视角包括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地理学和经济学。《资本与意识形态》从法文 进入英文,却因 拒绝审查删节 而最终未能出版中文译本。Piketty 论述不平等的时空范围比较广阔,分析得出 不平等 的主因并非经济和技术,而是意识形态。他自己也承认主体庞大,结论难免脆弱,主要为激发更多全球视野的观察讨论。

意识形态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其在社会斗争和政治动员中发挥核心作用,而斗争和动员成功建立新秩序却依然伴有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Ideological indeterminacy)。Piketty 以俄国革命为例,新生政体在诸项制度体制的安排时产生的矛盾混乱体现出了这种不确定——即使被压迫阶级掌握权力,若无政治实验和社会学习积累的关于财产、边界、税收、教育、工资、民主等理论的公正理论,其造成的空白可能会被更具压迫性的意识形态及体制填补。除了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概念,Piketty 在本期自己撰写的 文章 中也概括了书中从历史脉络讨论意识形态的来源、国内财产—参与式社会主义与全球关系—社会联邦主义(social‐federalism)的构想,以及对跨学科方法论的呼吁。

本期围绕 Piketty 理论展开讨论的主题有财产(Reddy; Savage & Waitkus)、物质与思想(Motadel & Drayton)、「大平夷」(Paidipaty & Ramos Pinto)、帝国与殖民(Bhambra)、西欧的左翼(Abou-Chadi & Hix)、BLM(Shah & Lerche)、南非(Díaz Pabón et al.)、拉美(Sánchez-Ancochea)等。
几名帝国理工的研究人员,以 2017–2018 与 2019–2020 年两个时段内帝国理工公共卫生硕士课程(MPH)为例,对这些课程的阅读清单进行计算分析,从非殖民化角度讨论了课程中的偏见(Price et al, 2021)。选择 MPH 课程,也是想检验这个参与非殖民化讨论较多的项目是否在阅读列表上真正反映出来。

消费经济学中的来源国效应(country of origin effect),在汽车、葡萄酒、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广泛存在。而科学研究等知识产品也可以依此解释——研究产生的国家和作者的机构隶属关系,就可能被研究的消费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作研究质量的指标。英美这些全球北方(global north)国家的高等学府中的课程中的地理偏见也反应了这种来源国效应。
 
该研究结论显示,在引用方面,全球北方学者多自我引用,偏内向型,而全球南方学者依然主要引用来自英美等「核心国家」的研究,而非引用他们自己国家的研究。这一知识分层不平等被历史学家 Dipesh Chakrabaty 称为「非对称无知」(asymmetric ignorance)——西方学者不引用非西方学者的研究,其作品质量评价不受影响,但非西方学者没有这种特权。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证明,高收入国家(HICs)的研究比低收入国家(LICs)的相同研究得到评价更有利。在帝国理工公共卫生硕士课程的阅读清单中可以发现对高收入国家作者的倾斜,但这种情况也在减少。

不过研究也指出,引文来源指标(citation source index,CSI)高分不一定表明课程偏见大,低分也不应简单认为实现了多样化、包容性或非殖民化。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多样性和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以及知识生产和获取方面的不平衡,都是复杂且经常相互关联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和多方法的调研。数据可以为变革提供依据,或作为鼓励机构对非殖民化项目资源投资的强大推力,但也只是广泛背景下的一种证据手段,并不能回答阅读清单究竟该如何呈现。
🕯️
You know, the whole world seems like it's tearing itself apart.
War, death, hate.
Chicago, last year.
Man, Chicago last year.
I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I love that city. I went to school there.
I had a bunch of friends, you know?
And to be back there on those streets where I went to school, and see it all go down like that?
You know, the cops just beating on those kids?
You remember? You know?
Just crushing their heads with their batons and just blood everywhere and they...
I just never seen that before.
To see the hate in their eyes.
You know, they wanted to kill those kids. They wanted to crush them.
Right? Like they were just bugs.

这是剧集 For All Mankind 第一季第一集中,执行阿波罗 11 号任务的宇航员 Gordon Stevens 在酒吧里描述了他此前在芝加哥看到的景象与感受。那是 1969 年 10 月 8 日至 11 日学生民主会(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 ,SDS)在芝加哥组织的「Days of Rage」暴力抗议活动,反对越南战争与种族不平等。正值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数百名大学生与数千名警察的冲突,以数十人受伤,数百人被捕终结。

「Days of Rage」在美国社会运动的历史上,以及公众视野和集体记忆中,是一场被遗忘的抗议示威——虽然警察对学生使用不对称暴力,但 SDS 的激进策略在当时就没有获得组织内外的广泛支持,因而也被归结为象征了美国 60 年代末难以弥补的裂痕以富有的白人大学生借抗议越战、种族的形式,与警察、父母、政府之间的冲突发泄的一场事件。

但对于一场社会运动,学生运动,是否仅仅只是从宏观历史变迁的角度评析,或是在行动策略上反思就足够了吗?Gordon Stevens 与友人交谈时并不会结构分析,而是表述他的难过、震惊、希望。

阅读历史档案文献与报道,或是学术研究分析,与直接听闻讲述无法比拟。在非虚构/虚构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观看讲述已令我共鸣动容,面对面的每个与或间接或直接的亲历者交流的机会更令我珍惜与感谢。

前年 2019 年的这一日,我在北京经历了 在北大门前被阻拦;去年的七月,在一个意外的机缘下记录了与两位中年人 关于这一历史记忆的交谈。而今年,我只能透过新闻报道,知晓香港支联会的 六四纪念馆 被关闭,知晓越来越多的运动人士 被拉入高墙,知晓今年维园数十年来首次 烛光 未能闪耀,知晓今日 天安门木樨地 附近戒备森严,知晓遇难者家属依然 在严密监控下祭奠 ……

与我交谈的对象,总是会依我的年龄,以「你这个年纪肯定都不知道六四吧」开头。听到这句话,我会对于访谈者愿意对他认为的不知情者吐露更多心声感到欣喜;也会在心里反驳,「其实我比你知道的要多」,但也马上再反问自己:「我真的比他知晓的『更多』吗?」在他们的颦蹙、哽咽、无言中,甚至能闻到残留的血腥味,看见无尽的黑夜,因而我也在每次接收各种不同身份视角的记忆感受后更加谦卑。

最近一段时间接触的人,也有透露出可以谈论六四的迹象,但我在今天还是没有问他们任何一点相关内容。可能是在开放空间中不想给对方带来麻烦,也可能是我的怯懦与胆小,变得噤若寒蝉,也可能是我的精神情绪也需要疗愈慰藉,不想再添一笔创伤。

三十二年过去了,这个益难纪念的纪念日,我会在晚间独自一人点上一根蜡烛,默默纪念,愿你我不会遗忘。
6 月 25 日苹果日报停刊后,就有连登用户开始 备份计划,并随后在 GitHub 上公开(appledailybackup/appledaily-archive-directory)。

昨日(28日),RTHK 香港电台节目《自由风自由Phone》主持人 区家麟 在节目中 表示 被通知不再主持节目。话题涵盖哲学、历史、社科、文学、自然科学的《五夜讲场》系列节目,3 月底被暂停制作,等待审批通过,而主持人梁启智再昨日在 Facebook 上 透露 节目将终止,消息 仍待 正式确认。连登上随即有用户 发起 香港电台的备份项目(RTHK backup)。

[ 7 月 21 日更新:连登有用户发布「果灵闻库」,旨在以便携线上形式保留香港新闻历史,方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