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ciologist
4.31K subscribers
118 photos
3 videos
33 files
268 links
On ne parle tant de mémoire que parce qu'il n'y en a plus.

my sociological commonplace 📒

clips: @thesocclip
cinema: https://t.me/+-fGMCxdERaIxZjE1

CC BY-NC 4.0
Download Telegram
🕯️
You know, the whole world seems like it's tearing itself apart.
War, death, hate.
Chicago, last year.
Man, Chicago last year.
I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
I love that city. I went to school there.
I had a bunch of friends, you know?
And to be back there on those streets where I went to school, and see it all go down like that?
You know, the cops just beating on those kids?
You remember? You know?
Just crushing their heads with their batons and just blood everywhere and they...
I just never seen that before.
To see the hate in their eyes.
You know, they wanted to kill those kids. They wanted to crush them.
Right? Like they were just bugs.

这是剧集 For All Mankind 第一季第一集中,执行阿波罗 11 号任务的宇航员 Gordon Stevens 在酒吧里描述了他此前在芝加哥看到的景象与感受。那是 1969 年 10 月 8 日至 11 日学生民主会(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 ,SDS)在芝加哥组织的「Days of Rage」暴力抗议活动,反对越南战争与种族不平等。正值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数百名大学生与数千名警察的冲突,以数十人受伤,数百人被捕终结。

「Days of Rage」在美国社会运动的历史上,以及公众视野和集体记忆中,是一场被遗忘的抗议示威——虽然警察对学生使用不对称暴力,但 SDS 的激进策略在当时就没有获得组织内外的广泛支持,因而也被归结为象征了美国 60 年代末难以弥补的裂痕以富有的白人大学生借抗议越战、种族的形式,与警察、父母、政府之间的冲突发泄的一场事件。

但对于一场社会运动,学生运动,是否仅仅只是从宏观历史变迁的角度评析,或是在行动策略上反思就足够了吗?Gordon Stevens 与友人交谈时并不会结构分析,而是表述他的难过、震惊、希望。

阅读历史档案文献与报道,或是学术研究分析,与直接听闻讲述无法比拟。在非虚构/虚构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观看讲述已令我共鸣动容,面对面的每个与或间接或直接的亲历者交流的机会更令我珍惜与感谢。

前年 2019 年的这一日,我在北京经历了 在北大门前被阻拦;去年的七月,在一个意外的机缘下记录了与两位中年人 关于这一历史记忆的交谈。而今年,我只能透过新闻报道,知晓香港支联会的 六四纪念馆 被关闭,知晓越来越多的运动人士 被拉入高墙,知晓今年维园数十年来首次 烛光 未能闪耀,知晓今日 天安门木樨地 附近戒备森严,知晓遇难者家属依然 在严密监控下祭奠 ……

与我交谈的对象,总是会依我的年龄,以「你这个年纪肯定都不知道六四吧」开头。听到这句话,我会对于访谈者愿意对他认为的不知情者吐露更多心声感到欣喜;也会在心里反驳,「其实我比你知道的要多」,但也马上再反问自己:「我真的比他知晓的『更多』吗?」在他们的颦蹙、哽咽、无言中,甚至能闻到残留的血腥味,看见无尽的黑夜,因而我也在每次接收各种不同身份视角的记忆感受后更加谦卑。

最近一段时间接触的人,也有透露出可以谈论六四的迹象,但我在今天还是没有问他们任何一点相关内容。可能是在开放空间中不想给对方带来麻烦,也可能是我的怯懦与胆小,变得噤若寒蝉,也可能是我的精神情绪也需要疗愈慰藉,不想再添一笔创伤。

三十二年过去了,这个益难纪念的纪念日,我会在晚间独自一人点上一根蜡烛,默默纪念,愿你我不会遗忘。
6 月 25 日苹果日报停刊后,就有连登用户开始 备份计划,并随后在 GitHub 上公开(appledailybackup/appledaily-archive-directory)。

昨日(28日),RTHK 香港电台节目《自由风自由Phone》主持人 区家麟 在节目中 表示 被通知不再主持节目。话题涵盖哲学、历史、社科、文学、自然科学的《五夜讲场》系列节目,3 月底被暂停制作,等待审批通过,而主持人梁启智再昨日在 Facebook 上 透露 节目将终止,消息 仍待 正式确认。连登上随即有用户 发起 香港电台的备份项目(RTHK backup)。

[ 7 月 21 日更新:连登有用户发布「果灵闻库」,旨在以便携线上形式保留香港新闻历史,方便阅读。 ]
昨日中央研究院于 发文 表示,史学泰斗余英时于8 月 1 日在普林斯顿寓所睡梦中逝世,享耆寿91 岁。

虽然余英时曾言,对政治只是有「遥远的兴趣」,但一直以来都明确反对威权主义。六四之后声援中国民主运动、2013年支持香港占领中环运动、2014年支持台湾太阳花学运等。

「我想你们年轻人自己要努力,要自己把自己当人,不要盲目服从上面的权威。我认为每个人要争取自己基本的人权,不要随便被人剥夺了。如果人家给你『恩赐』,给你点好东西,你就感激涕零,这就不太好了。」

特整理了部分中台两地出版的余英时的著作及文集
近期看到一些社会科学相关的 GitHub repo。

unitedstates/congress-legislators 美国国会、国会委员会(congressional committee)成员,以及正副总统的信息收集。 @unitedstates 项目是一个公共制作、公共使用的共有数据库。另有收集国会法案、修正案、唱名投票等资讯等数据库的项目 unitedstates/congress

t-davidson/social-data-science-fall-2021 罗格斯大学社会数据科学2021年秋课件,授课者 Thomas R. Davidson,研究和教学方向之一是计算社会学。

SocratesAcademy/css 《计算社会科学》暑期课程的课件,授课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成军,也是项目维护者。

mtennekes/tmap 绘制专题地图的开源 R 库。

echarts-provinces-map Echarts中国省份地图数据。
昨日一篇发布在 SAGE 出版社社科资讯网站 Social Science Space 的 匿名文章 指出,中国的学术国际化体现着从威权主义进入新极权主义的特征,中国以外的人士也应该加以关注。老生常谈的大背景是,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学术自由从未实现,大学全部收入党国一体的官僚体制中,国家工程为导向的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独立研究艰难地在党、国家、社会各方利益的间隙中生存,发表独立思考和言论需承担极大风险。

而当下中国的高等院校实施的思想管制体现新的深入与广泛程度。首先,对于教职工与学生实行更严格的 思想教育,灌输大量培养对党忠诚和民族主义情绪的课程,在海外的学者需要强制参加,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软件实现数字监控。另外,审查 进一步加强,采取的手段包括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发表的会议论文进行意识形态审查;禁止海外学者在中国参加学术活动,监控记录中国学者与海外同行的在线学术会议;校园课堂内摄像头监控,学生干部举报讲座、研讨会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再则,收紧的防火长城、海外图书进口严格审查、疫情爆发关闭边境以至海外学者与国际学生无法进入,构建出民族、文化、智识与意识形态同质化的「中国泡沫」。这种新极权主义,或已外溢到中国以外的自我审查。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最新一期之中的一篇文章Shen & Truex 2020,围绕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数据,通过衡量自我审查行为,讨论独裁专制统治下,公民表达对政权态度时的「偏好伪装」。对于中国的自我审查情况的分析表明,中国公民在调查中对政府表达的态度积极,但拒绝回答问题的比例非常高。其中,女性、社会低阶层、受教育程度低人士、农村户口公民、非党员的自我审查程度较高。年龄上看,年长者对敏感政治问题更可能自我审查,80 后、90 后则较少社会化地自我审查,多回答「不知道 / 不回答」;而对政府的信心和满意度上,则是随着出生年份增加而下降。

偏好伪装并不是舒适的,应该有比 Vaclav Havel 的「谎言」更好的对公民面对威权主义的不同行为的解释。
这个月中国社交媒体上对于南京大屠杀讨论频繁,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一老师在课堂上质疑遇难人数而 被校方开除,浙江海宁一名女子在公祭日当天穿着整套和服外出而 被举报并被警方调查,公祭日当天一香港小学播放南京大屠杀影片引发两地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同视角的 质疑。而对这位上海教师的言论,毫无意外地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公众号侠客岛昨日发布 文章 标题里带着「历史虚无主义」一词。

「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的特有词汇。这个词出现在 英文报道 中的时候,一定会对 historical nihilism 进行引号标注,并给出解释,告诉读者这个词在中国是用来形容挑战官方历史版本的讨论或研究,和尼采一点关系也没有。而被意识形态化的也不只是历史虚无主义,污染也延伸到了包含其中的「虚无主义」。在喉舌媒体的熏陶下,许多人或许会自然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虚无主义一词,用于观念冲突中的攻诘。

虚无主义原本是一个复杂的哲学概念,一方面这一思想的本质是虚空、否定、极度怀疑;另一方面对于无、不、空的思考也正是生命存在意义探寻不可避免的问题。后人现代与后人类的许多主题也正衍生自虚无主义的价值影响。

此前在网站或频道简介中订阅了 newsletter 的人,上周或许收到了许久未接收到的邮件。将频道已有的内容自动打包寄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已经沉寂了这么久。现在通过 Revue 每周刊出一期,内容是一周内所浏览的信息碎片。

提到这里是因为上周的 issue 文尾贴出了一篇《性别虚无主义:一份宣言》(Gender Nihilism: An Anti-Manifesto)。每当有人希望获得一个确切的基于性别的身份标签时,我就会举出这篇文章的观点。

自我、主体,是权力的的产物……

……没有静止的自我,没有不变的「我」,没有超越主主体的历史。我们只能用赋予我们的语言来指称自我,而语言在历史中剧烈波动,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波动。

性别是一组特定的话语,包含在医学、精神病学、社会科学、宗教以及我们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并不把性别看作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一个特征,而是看作是我们发现自己在其中运作的意义和可理解性的整体秩序。我们不把性别看作是一种稳定自我的描述。相反地,我们说性别是做和参与的,是一种创造性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自我被建构,并赋予社会意义和意涵。

但任何的理论都不必接受,而可以随意地当成一个有趣或无聊的视角。虽然我在某种程度上愿意自称性别虚无主义者,但并不会挂着一堆符号标签生活,即使这个标签是反标签的。作者 Alyson Escalante 后来也对这篇招致批评的宣言做出回应。Alyson 表示当时「身份泛滥」是产生理论的背景,但并未能解释问题根源。

最后借用 Alyson 的附言末尾一言:

Keep resisting, keep struggling, keep discussing, keep surviving.
坚持抵抗,坚持斗争,坚持讨论,坚持生存。
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从中国农历新年前夕曝光,至今近一个月,在冬奥宣传机器全速运转之下,不但未被迅速忘却,反而讨论延伸至 更多空间。事件本身所暴露的妇女权益、绑架儿童、人口贩卖,延伸到更多的对 精神病院非自愿拘禁、系统性法律漏洞、生育价值、新闻媒体监督缺位、互联网信息审查、威权体制下独立司法难题、公民责任与权利等议题的辩论、质疑和声讨。

在关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媒介渠道。公众号文章是承载情绪、互动转译的符号文本,成为在线民族志的材料。这一平台对资讯的 管控 与其他中国互联网服务同样严格,却也有一定张力。微信的传播并不比微博快速,但使用这一服务的群体广泛,且有相当部分的中国创作者热衷使用公众号表达想法与观点。

我将 1 月 29 日至今,自己看到的、朋友转发的,以及参考利用 Notion 协作的 徐州丰县相关资讯存档合集 中的关于这一事件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利用 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 (公众号内文图片无法备份,更加流行广泛,非盈利组织运营)和 archive today (公众号内文图片可备份,速度较慢,号称私人资助运营)存档,此处记录与分享。(更新中)

* 同时建议:如果你是微信公众号平台创作公共事件议题,不妨考虑了解和利用开源工具和平台,拓展影响力;如果你是这一平台的读者,在阅读到有被审查镇压风险的文章时,可以利用 Wayback Machine、archive today 或其他方式 备份。

————————————

徐州八孩母亲事件微信公众号文章备份(1)

2022-01-29
光棍”不是社会危机 14:24

2022-01-30
农村的疯妈妈是怎么疯的? 00:01
救救“被贩卖的她们”:农村精神障碍女性关注小组,正在等你加入 23:13

2022-02-01
徐州丰县案:背后的不公与荒诞 17:22

2022-02-03
关注丰县:在歌舞升平的春节,记住一个女性的受难 08:11
当曾经被指控性骚扰的人关注丰县事件时,他做了什么 23:30
我所了解的丰县拐卖妇女 23:59

2022-02-05
光明日报记者武勤英:对11名女研究生被拐骗案的沉重思考 04:53
电影《盲山》导演放弃版权,鼓励转发 20:35

2022-02-06
严歌苓:母亲啊,母亲 07:39
纵容人口贩卖的不只是美国政府 15:33
拐卖妇女这个罪名的作用,就是为罪犯开脱 22:20
从请刘备吃人,到用铁链拴妻 22:45

2022-02-07
我为什么还是主张提高收买妇女儿童罪的刑罚? 19:17

2022-02-08
徐州发布”公众号下的评论 VS 微博评论,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00:01
王五四:该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 06:09
拴住女人的不是铁链,是父权 08:30
亚谷:怒江傈僳族村寨与徐州丰县8孩母亲 2022-02-08 11:42
小花梅”背后的怒江傈僳族女人:被讨走?被拐卖?还是自主婚姻迁移?| 访谈 15:52
讨与拐:怒江傈僳族女性为何会出现在苏北鲁南? | 随机翻书 16:09

2022-02-09
丰县事件会有第四份通报吗? | 舆论手札 17:04
短短24小时后,针对徐州的第二波质疑又来了 22:39

2022-02-10
丰县疯母案终章:舆情的最后一搏 17:16

2022-02-11
郝景芳:徐州四号通告背后,女性的觉醒不可阻挡|二湘空间 00:05
里程碑 |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无数陌生人给出了答案:不抛弃、不放弃 00:33
铁链拴女事件,最魔幻的操作来了 11:55
在徐州,6位被拐卖女性的人生 12:06
如果光棍李逵没上梁山,能不能阻止他“买妻”?18:00
二十年拐卖妇女罪恶史,当年苏北流传“只要云南在 不怕没后代” 18:18

2022-02-12
徐州(丰县)发布合订本:如果没有网友的质疑,是不是第一稿就是终稿了 ? 00:00
人口贩卖:历史延续与全球难题 | 一份书单 00:30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始末及法律分析 02:51
围绕徐州,昨天又展开第三波精彩攻防大戏了(修改重发) 03:48
我们去了丰县八孩母亲的老家,了解到了这些事 06:44
“铁链八孩妈“一案应成立独立调查组 “铁链八孩妈”一案应成立独立调查组 12:18
报道不足——“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中的新闻业症候 14:50
寻找小花梅 19:00
新闻不能跑到前边,流言就会跑到前边 23:20
丰县女事件的媒体观察:从媒体抛弃到抛弃媒体 23:30

2022-02-13
小花梅们的命运背后,是现实织成的「恶」之网 08:00
在她身上,曹雪芹暗喻了那个世界的残酷 16:57
盲山》导演李杨专访:我至今仍未走出“盲山” 17:35
坐等徐州第五次通告 20:46

2022-02-14
大量的村庄必将消失,是件好事! 10:18
小花梅事件,诡异的事又出现了 11:42
急寻乌衣与拳妹的家人 两位刑辩律师介入案情 13:23
盛洪 | 盲山式犯罪:乔装“买卖”的重罪 16:29
丰县事件第四次通报引发了什么? | 舆论手札 18:16
丰县疯母案终章:舆情的最后一搏 18:40
寻找小花梅主笔铁木:在一条街上从头到尾地打听,凭运气打开采访局面 18:56
上海教授毒杀徐州拐卖村 20:30
我大一时差点被拐卖的亲身经历 20:44
今天,徐州又爆出第五波大热闹了 23:43

2022-02-15
震惊!前知名调查记者曝杨某侠和董志民陈旧结婚证:真相到底是什么? 10:45
丰县触目惊心的判决文书 11:40
人的条件 12:00
从丰县铁链女DNA比对来谈谈亲子鉴定那些事 15:43
现在徐州迎来了第六波精彩大戏了 16:06
从丰县事件,看传统媒体“已死” 18:22
我不吃你们那一套,“八孩母亲”事件我将发声到底! 21:53
疯县连续剧才刚刚到高潮 22:37
元宵节叹香菱 23:54
下接
接上

徐州八孩母亲事件微信公众号文章备份(2)

2022-02-16
由人口普查数据看徐州及周边买卖婚姻的普遍性 05:29
拾年丨失踪55年的黄炎培孙女黄可青,你在哪里? 07:00
丰县有哪些城投债 07:28
生在丰县隔壁,带你一窥那里真实的农村 07:39
孙立平:愿八孩女事件成为一个标志:告别贫困,同时还要告别贫困时代滋生的愚昧 08:51
关于丰县的朋友圈 09:00
盛洪教授|拐卖妇女这个罪名的作用,就是为罪犯开脱 09:06
现在徐州迎来了第六波精彩大戏了 11:07
丰县教师:这封信发出时,我和丈夫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 12:40
盲山》导演李杨:现实有时比电影更惨烈 12:49
北京女孩被拐六年:被全村人盯着,黑洞般的绝望 12:53
丰县剧情高潮时刻!致敬所有为公义发声的人 13:07
八具女尸!你们还想锁住真相? 13:24
徐州往事|什么力量在推动“6个月离婚冷静期”进入《民法典》? 14:38
向丰县籍作家王圣强致敬!致敬所有为公义发声的人! 15:00
说说丰县这些被拐卖后“不予离婚”的判决文书 16:45
这不是他们的丰县,而是我们的丰县 16:49
徐州丰县简直是女性的地狱啊 18:16
活久见,金融圈集体抵制 21:46
丰县雪花大如席 22:30

2022-02-17
系统式共谋”:《被贩卖的人口(Sold People)》读书笔记 02:00
一位老兵的五大呼吁:寻找李莹,告慰战友李大忠在天之灵 09:26
关于小花梅、丰县、前记者邓飞的疑点,及其它 09:55
江苏成立调查组后,你才发现我国居然有那么多媒体 13:53
建议:新成立的省级调查组成员实名 16:20
她们,到底是谁? 18:10
省调查组能决胜丰县事件吗? 18:49
丰县的事,为什么大家会坚持到现在 22:34
徐州又迎来了第七波高潮大戏 23:59

2022-02-18
不是我们在拯救锁链女,而是锁链女在拯救我们! 07:52
巫山童养媳” 马泮艳因替八孩母亲发声被报复 10:38
可怕的丰县性别比背后:无数女婴被性别鉴定后流产,大量高龄男性收买年轻女性 22:58
在徐州的二十四个小时 23:38
徐州迎来了第八波精彩 23:58

2022-02-19
要愤怒。我们可以一次次忘记这些公共事件,但不要忘记愤怒。 00:36
原全国妇联书记王云鞠躬尽瘁解救被拐卖妇女 02:22
明星为什么不为公共事件发声? 07:02
被拐卖≠离婚理由!245份裁判文书揭秘“丰县牌”人间炼狱 11:28
徐州和丰县要承受的巨大代价来了 11:59
丰县事件带来的觉醒 12:00
任你说破了大天 12:43
关于八孩妈妈,我们目前知道的 13:59
杨乃武小白菜案九查九审,慈禧太后大怒革职100多名官员 14:23
去邓飞化地讨论丰县 14:47
丰县干部 15:28
独家2:《黑色漩涡》作者讲述当年调查报告出笼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6:00
丰县八孩事件后,我向奶奶问起了她的苏北往事 18:00
关于铁链女的全网最详细整理,徐州丰县究竟发生了什么? 19:59
丰县事件被释放的乌衣曝光看守所的生活,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23:00

(更新中)

(接下)
(接上)

徐州八孩母亲事件为的公众号文章备份(3)

2022-02-20
对丰县DNA疑云的合理质疑与分析
当我们说人口“买卖”时,就已经错了
关于 X 县,你应该阅读的书
去地狱寻找女儿
丰县的事,是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我大一时差点被拐卖的亲身经历
三天了,江苏“铁链女”调查组做了些什么
为丰县事件发声的书店们
2010年人口普查,徐州“小花梅”查无此人

2022-02-21
共和国公民李劲松《致江苏省委省政府“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组的十一项具体调查建议
1951年《人民日报》:坚决支持丰县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
冉克平:被拐卖妇女婚姻的效力分析
值得纪念的一天:中国裁判文书网被百度屏蔽
法学家发出怒吼:被拐卖妇女的婚姻不成立,无效!!
小花梅们”被锁住后,就成了母亲、妻子和精神病
我真不是幕后黑手
对不起,我不能理解铁链女的痛苦
今天开始行走
值得纪念的一天:中国裁判文书网被百度屏蔽
用法院判决文书来做拐卖大数据图谱,一目了然
她其实没有疯:对铁链女的精神分析
今天,我有必要让大家看到这两个女生被拐卖后的遭遇

2022-02-22
她是谁?为何不问问她自己
这位勇闯拐县的姑娘真的太宝藏了,一起来追更吧
董集村竟然比俄乌前线还难进
两个“无赖记者”和徐州“黑色漩涡
黑色漩涡》34年前一篇揭开拐卖妇女之罪的调查报告文学
你为什么关注丰县事件
消失20年的武丽娜,好怕你变成狗链八娃妈
丰县妇联喜获省级三八红旗手,防拐先进经验全国交流
不要以为贩卖人口和男人无关
消失的61篇裁判文书

2022-02-23
如何评价江苏省调查组的最新通报
江苏省“通报”很彻底,比不过“岁月是把杀猪刀”...
仍留下她独自面对命运 | 舆论手札
经调查:王宝强和吴彦祖是同一个人
全对!预言帝!一战封神
寻人启事
塔西佗陷阱”,解释了当下第五次通告的问题
蒋浩丨正如你所见(八首
做个母老虎:追问调查组关于孩子的问题
为何通报里没说明“谭某庆、霍某渠、霍某得、董某民”有没有“强行与小花梅发生过性关系”这一涉嫌强奸罪的犯罪行为???
再问小花梅案:拐卖形成的婚姻到底是不是合法婚姻
一夜芙蓉红泪多

2022-02-24
丰县女案,我们为何不认可江苏调查组通报
全靠我们自己|反拐卖·海报·图书·观影
无人不知的谷爱凌和正在被遗忘的铁链女
说文解丰
铁链女”震撼人心的四句话,拷问我们的良心在哪里

2022-03-07
过去的一个多月,人们为“小花梅”做了什么

2022-03-10
不灭的丰县议题究竟意味什么? | 舆论手札

2022-03-17
17天了,志愿者乌衣还没有见到律师 全天候关注乌衣

2022-04-07
铁链女事件”又有新进展,赵兰健好样的

(更新中)
24 日,香港互联网协会(ISOC HK)发布《香港开放数据指数指数(HKODI2021/22 评估报告》,独立评估和追踪香港的数据开放程度,参考 19 个国际开放数据准则和评估工具。今次也是继 2019/20 之后的第二次发布,对比一年前,整体评分略有提高(69.9→72.4)。ISOC HK 也参加了 Global Data Barometer 项目,数据管治能力的评估也在报告中,包含香港在内的全球排名会在四月底发布。
MIT Technology Review 本月推出系列报道《秘密警察:执法新时代》。从弗洛伊德被谋杀事件引发抗议开始,美国的州及联邦层级的执法部门利用先进技术搭建 监控系统,收集示威者和 记者 的个人数据,远超其宣称适用范围,且这一系统从一开始就以 持久 为目标而搭建。言论自由权所保障的匿名抗议,在这技术警治之下难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