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反卫星 #碎片 #太空垃圾 #空间站 #航天 #近地轨道
【俄罗斯摧毁卫星产生大量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造成威胁】
当地时间11月15日,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并产生了大量太空碎片,导致目前驻留在国际空间站的7名宇航员不得不躲进飞船避难。
美国太空司令部15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当天试射了一枚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DA-ASAT),击毁了一颗已经被废弃的前苏联Tselina-D系列电子侦察卫星“宇宙1408”(Cosmos-1408),在近地轨道上形成了包含1500多块轨道碎片的碎片区。
声明称,这些碎片预计将在轨道上存在数年时间,并指责俄罗斯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不负责任,对国际空间站及其他人类太空活动构成重大威胁。(美国太空司令部)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形容俄罗斯这一举动为“不负责任的试验”,国际空间站每隔90分钟仍会经过或靠近碎片区。(NASA)
NASA 局长尼尔森在另一份声明中称,试验造成的卫星碎片可能会同时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造成威胁,(NASA)
美国国务院15日抨击俄罗斯采取了“危险而不负责任的试验”,威胁了卫星和其他太空物体。并呼吁所有负责任的航天国家与我们一起努力制定负责任的行为规范,避免进行像俄罗斯那样的危险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性试验。(美国国务院)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对此进行了回应。“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按照原定的飞行计划进行例行操作。试验导致的太空碎片让宇航员按照标准程序进入飞船避难,目前这些碎片已经离开了国际空间站轨道,空间站处于安全区域。”(塔斯社)
塔斯社援引俄航天业消息人士的话称,俄联邦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将于当地时间16日在莫斯科会见NASA局长尼尔森,讨论关于太空垃圾接近国际空间站等问题。消息人士称,考虑到最近的事态发展,双方讨论问题的范围可能会扩大。(塔斯社)
历史上,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都进行过类似实验。(维基百科)
图1:Cosmos-1408的碎片云和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均有交会碰撞的风险(红线为碎片云轨道、蓝线为国际空间站轨道、绿线为中国空间站轨道)
图2:国际空间站已进入“安全庇护所”状态,黄色标示舱段已与蓝色标示舱段隔离开,7名宇航员现在只能在包括联盟MS-19、Crew-3载人龙飞船在内的蓝色标示舱段内活动(PhilLeafSpace)
【俄罗斯摧毁卫星产生大量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造成威胁】
当地时间11月15日,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并产生了大量太空碎片,导致目前驻留在国际空间站的7名宇航员不得不躲进飞船避难。
美国太空司令部15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当天试射了一枚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DA-ASAT),击毁了一颗已经被废弃的前苏联Tselina-D系列电子侦察卫星“宇宙1408”(Cosmos-1408),在近地轨道上形成了包含1500多块轨道碎片的碎片区。
声明称,这些碎片预计将在轨道上存在数年时间,并指责俄罗斯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不负责任,对国际空间站及其他人类太空活动构成重大威胁。(美国太空司令部)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形容俄罗斯这一举动为“不负责任的试验”,国际空间站每隔90分钟仍会经过或靠近碎片区。(NASA)
NASA 局长尼尔森在另一份声明中称,试验造成的卫星碎片可能会同时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造成威胁,(NASA)
美国国务院15日抨击俄罗斯采取了“危险而不负责任的试验”,威胁了卫星和其他太空物体。并呼吁所有负责任的航天国家与我们一起努力制定负责任的行为规范,避免进行像俄罗斯那样的危险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性试验。(美国国务院)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对此进行了回应。“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按照原定的飞行计划进行例行操作。试验导致的太空碎片让宇航员按照标准程序进入飞船避难,目前这些碎片已经离开了国际空间站轨道,空间站处于安全区域。”(塔斯社)
塔斯社援引俄航天业消息人士的话称,俄联邦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将于当地时间16日在莫斯科会见NASA局长尼尔森,讨论关于太空垃圾接近国际空间站等问题。消息人士称,考虑到最近的事态发展,双方讨论问题的范围可能会扩大。(塔斯社)
历史上,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都进行过类似实验。(维基百科)
图1:Cosmos-1408的碎片云和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均有交会碰撞的风险(红线为碎片云轨道、蓝线为国际空间站轨道、绿线为中国空间站轨道)
图2:国际空间站已进入“安全庇护所”状态,黄色标示舱段已与蓝色标示舱段隔离开,7名宇航员现在只能在包括联盟MS-19、Crew-3载人龙飞船在内的蓝色标示舱段内活动(PhilLeafSpace)
乌鸦观察
#航天 #卫星 #空间碎片 #太空垃圾 #实践21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北京时间10月24日9时2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实践二十一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93次飞行。(中新社)
#航天 #卫星 #空间碎片 #太空垃圾 #实践21 #墓地轨道
【中国卫星变“太空拖船”,将一颗失效卫星拖离地球同步轨道】
据美国“突发防务”网站当地时间26日报道,根据商业空间监测公司 ExoAnalytic Solutions 的一项新分析,中国的实践21卫星“似乎正在发挥太空拖船的作用”,它将一颗失效的北斗导航卫星从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拖离,送入“墓地轨道”。
报道称,该公司空间态势感知首席架构师布赖恩·弗莱厄林26日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报告了这一观察结果。
根据弗莱厄林的介绍,在1月22日,中国实践21卫星围绕并接近一颗失效的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执行“近距离操作”后,从其轨道位置上“失踪”了几个小时。随后发现实践21进行“大机动”将失效卫星拖离地球同步轨道。
弗莱厄林26日又补充表示,最新跟踪数据显示,实践21已经和失效的北斗卫星分离,回到近地轨道。它将后者留在“超级墓地漂移轨道”中。
所谓“墓地轨道”,通常定义为在高度大约为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方300千米处的空间。
报道介绍,这颗中国卫星的举动,和具备进行在轨服务、组装和制造(OSAM)所需的能力是一致的——美国和欧洲也在追求这种能力。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11月发起一项美国国家OSAM计划,此后美国国防部一直在推进多项技术开发项目。(环球时报)(突发防务)
【中国卫星变“太空拖船”,将一颗失效卫星拖离地球同步轨道】
据美国“突发防务”网站当地时间26日报道,根据商业空间监测公司 ExoAnalytic Solutions 的一项新分析,中国的实践21卫星“似乎正在发挥太空拖船的作用”,它将一颗失效的北斗导航卫星从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拖离,送入“墓地轨道”。
报道称,该公司空间态势感知首席架构师布赖恩·弗莱厄林26日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报告了这一观察结果。
根据弗莱厄林的介绍,在1月22日,中国实践21卫星围绕并接近一颗失效的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执行“近距离操作”后,从其轨道位置上“失踪”了几个小时。随后发现实践21进行“大机动”将失效卫星拖离地球同步轨道。
弗莱厄林26日又补充表示,最新跟踪数据显示,实践21已经和失效的北斗卫星分离,回到近地轨道。它将后者留在“超级墓地漂移轨道”中。
所谓“墓地轨道”,通常定义为在高度大约为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方300千米处的空间。
报道介绍,这颗中国卫星的举动,和具备进行在轨服务、组装和制造(OSAM)所需的能力是一致的——美国和欧洲也在追求这种能力。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11月发起一项美国国家OSAM计划,此后美国国防部一直在推进多项技术开发项目。(环球时报)(突发防务)
乌鸦观察
#上海 #疫情 #航母 #003 #南华早报 #消息人士 #航天 #空间站 【上海疫情或影响航母下水日程,但空间站将如期完成在轨建造】 上海疫情可能影响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但中国航天工程仍将按照原定计划安排,今年内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香港《南华早报》昨天(4月17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上海因新冠封控措施减缓了中国的造船计划,并可能影响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的日程。各方原本预料,中国海军大约会在本月23日成立73周年庆之际,举行国产003型航母的下水仪式。自从2017年起,上海…
#航天 #空间站 #载人飞船 #望远镜 #载人航天 #商业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 #近地小天体防御 #月球 #太空垃圾
【0417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今年将完成】
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神舟十四号 和 #神舟十五号 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问天实验舱 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另外,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另外,在问天实验舱还配置了航天员出舱气闸舱,将作为航天员主用的出舱活动的气闸舱,核心舱的节点舱用于其他功能,只是作为备份;问天实验舱还具备核心舱对于组合体管理控制功能的备份舱段。也就是说,核心舱平台的功能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切换至问天实验舱行使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功能,这样可以整体上提高空间站的可靠性。
#梦天实验舱 配置了一个货物气闸舱和一个舱外展开试验平台。今后需要在舱外安装的科学试验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运送到空间站,再通过货物气闸舱把载荷送到舱外,由机械臂或者航天员把它安装到舱外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实现舱外试验项目不断更新。
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 #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新办)
【0309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据中新社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希望在2030年之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后续还准备进行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于2049年完成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0亿公里远的深空探测。
此外,深空探测还包括近地小天体防御。吴伟仁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对于一些近地小行星,特别是可能撞击地球或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将进行探测、预警、防御和处置。(中新社)
【0128 中国未来五年拟完成月球极区和火星采样返回 加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
1月28日,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坑飞跃探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未来五年,中国将统筹推进空间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太空交通管理,建设完善空间碎片监测设施体系、编目数据库和预警服务系统,统筹做好航天器在轨维护、碰撞规避控制、空间碎片减缓等工作,确保太空系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全面加强防护力量建设,提高容灾备份、抗毁生存、信息防护能力,维护国家太空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升监测、编目、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
未来五年,中国将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卫星等,持续开展空间天文、日球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的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国新办)
【0417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今年将完成】
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神舟十四号 和 #神舟十五号 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问天实验舱 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另外,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另外,在问天实验舱还配置了航天员出舱气闸舱,将作为航天员主用的出舱活动的气闸舱,核心舱的节点舱用于其他功能,只是作为备份;问天实验舱还具备核心舱对于组合体管理控制功能的备份舱段。也就是说,核心舱平台的功能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切换至问天实验舱行使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功能,这样可以整体上提高空间站的可靠性。
#梦天实验舱 配置了一个货物气闸舱和一个舱外展开试验平台。今后需要在舱外安装的科学试验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运送到空间站,再通过货物气闸舱把载荷送到舱外,由机械臂或者航天员把它安装到舱外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实现舱外试验项目不断更新。
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 #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新办)
【0309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据中新社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希望在2030年之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后续还准备进行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于2049年完成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0亿公里远的深空探测。
此外,深空探测还包括近地小天体防御。吴伟仁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对于一些近地小行星,特别是可能撞击地球或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将进行探测、预警、防御和处置。(中新社)
【0128 中国未来五年拟完成月球极区和火星采样返回 加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
1月28日,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坑飞跃探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未来五年,中国将统筹推进空间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太空交通管理,建设完善空间碎片监测设施体系、编目数据库和预警服务系统,统筹做好航天器在轨维护、碰撞规避控制、空间碎片减缓等工作,确保太空系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全面加强防护力量建设,提高容灾备份、抗毁生存、信息防护能力,维护国家太空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升监测、编目、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
未来五年,中国将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卫星等,持续开展空间天文、日球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的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国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