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7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越南 #无症状感染 #疟疾 #炎症风暴

【越南近一半的感染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最近由Thwaites 教授和大约20名医生和科学家共同撰写的关于越南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论文中夸奖越南的早期封锁加上广泛的测试、接触者追踪和强制性隔离,这是越南成功阻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爆发的原因。但在这篇论文中,提到一件事:越南近一半的感染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另一篇论文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巨噬细胞炎性活化中起非常关键作用,而巨噬细胞过度炎性激活可导致脓毒败血症,是临床CAR-T细胞产生炎症风暴的关键因素。疟疾频发地区这个酶缺乏的人比例高。(三思逍遥)
#疟疾 #青蒿素 #氯喹 #耐药性

【非洲首次发现抗青蒿素疟疾突变】

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在人红细胞内不断增殖引起的,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疟疾长期在非洲、亚洲南部和南美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中肆虐,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从黄花蒿提取出的高效抗疟疾化合物,对各型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均有强效快速的杀灭作用。在青蒿素发现以前,氯喹是有效的抗疟药物,然而,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氯喹,导致部分疟原虫产生了耐药性,氯喹的抗疟疾疗效也急剧下降。

近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非洲卢旺达生物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非洲本土出现了能够抵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疟原虫突变。

研究团队表明这种抗青蒿素疟原虫已在卢旺达多个地方传播,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抗药性疟原虫在卢旺达和邻国的蔓延,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突变疟原虫很可能逐渐成为非洲地区主流疟原虫。这将意味着目前唯一可用的治疗方法将变得无效。Bio生物世界
#疟原虫 #葡萄糖 #疟疾 #颜宁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饿死”疟原虫的抗疟新方法】

葡萄糖是大多数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通过抑制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饥饿疗法”可治疗一些疾病。中国科研人员日前在美国《细胞》杂志报告说,他们通过抑制疟原虫中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性,成功“饿死”恶性疟原虫,这有助于开发新型抗疟药。

恶性疟原虫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可引起严重的疟疾症状甚至导致死亡。在恶性疟原虫中,己糖转运蛋白是主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该蛋白的转运活性将可能有效抑制疟原虫的能量摄入,从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增殖,但该策略难度在于定向抑制疟原虫的糖摄入而不影响人体细胞。

原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医学院教授,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颜宁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尹航团队针对疟原虫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现状,通过对己糖转运蛋白结构解析,确定了一个新的抗疟药物靶点。在此基础上,团队开发出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在实验中确认可有效杀死疟原虫,且对人源细胞无害,为开发新一代抗疟药开辟了道路。

尹航对新华社记者说,团队下一步工作是希望尽快实现转化,通过进一步在动物模型和药学上面的工作向临床推进,“当前疟疾的耐药性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挑战,我们希望发展‘新一代的青蒿素’,帮助解决对已有药物的耐药问题”。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说:“耐药疟原虫的出现、治疗药物的失效,表明抗疟新药研发工作刻不容缓。颜宁、尹航等团队协同海内外多位科学家紧密合作,通过抑制疟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饿死疟原虫’,并创新性发现有效及安全的抑制剂,代表着一种新型抗疟药物研发思路。”(中国新闻网)
#疟疾 #疫苗 #疟疾疫苗 #牛津 #医学 #布基纳法索🇧🇫

【疟疾疫苗出现潜在突破:有效率从55% 提升到77%】

周五 (4月23日) 牛津大学研究小组表示,在早期试验中,新的疟疾疫苗已被证明有效率为77%,是对该疾病的重大突破。尽管这些年来已经试验了许多疫苗,但这是第一个达到目标有效率的疫苗。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可能会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在布基纳法索的450名儿童中试用该疫苗后,证实该疫苗是安全的,并在12个月的后续跟进中显示出“高水平的疗效”。新的疟疾疫苗在高剂量组中显示77%的效力,在低剂量组中显示71%的效力。牛津大学研究小组现在将在四个非洲国家中对近5000名5个月至3岁的儿童进行更大规模的三期实验,以证实这一新发现。

詹娜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 所长、牛津大学疫苗学教授、研究作者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说,他相信该疫苗是第一种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目标-至少75%功效的疫苗。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疟疾疫苗在针对非洲儿童的试验中,仅显示55%的功效。

研究疟疾疫苗花费的时间更长,因为疟疾中有成千上万的基因,而冠状病毒中只有约十二个,并且人体需要非常高的免疫反应才能抵抗疟疾。希尔教授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的技术挑战,绝大多数疫苗都没有用,因为研发很困难。”但是,他说,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有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

疟疾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是由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们的寄生虫所引起的,尽管可以预防和治疗,但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全球有2.29亿病例,有40万9000例死亡,其中多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儿童。疟疾的初期症状为发烧、头痛和发冷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在非洲,过去一年死于疟疾的人数比死于冠状病毒的人数还多。(FX168)

相关报道📰
2021-04-23【Malaria vaccine hailed as potential breakthrough】- BBC
2021-04-23【Malaria vaccine has striking early success after decades of disappointment】- Science Magazine
#疟疾 #中国 #世卫组织

【世卫:中国已消除疟疾】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摆脱了疟疾。”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是经过了几十年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行动才取得的。随着这一消息的宣布,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一道向世界证明,无疟疾的未来会是一个可行的目标。”

根据世卫组织的声明,消除疟疾认证小组的评估团队认为,中国卫生系统的各级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疟疾诊断和管理知识并通过定期培训得到加强。评估团队指出,中国为疟疾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护理,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案。

评估团队还认为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疟疾监测系统,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输入性疟疾病例。由于疟疾仍在与中国接壤的缅甸流行中国还采取了其他措施降低边境地区疟疾复发的风险。此外,中国各级政府也对保持无疟疾病例状态做出了坚定的承诺。

消除疟疾认证是世卫组织对一个国家无疟疾状态的正式承认。当一个国家经严格、可信的证据证明,所有人类疟疾寄生虫的本地传播链在全国范围内至少连续3年中断,且该国已经建立起一个能够防止本地传播再次发生的全面运行的监测和应对系统时,世卫组织即可颁发无疟疾认证。

中国是30多年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首个获得消除疟疾认证的国家。该地区其他获得消除疟疾认证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1981年获得)、新加坡(1982年获得)和文莱(1987年获得)。(联合早报)(新华社)

相关报道📰
【从3000万例到零:中国被世卫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 联合国新闻
#疟疾 #疫苗

【新型疟疾疫苗在初期试验中展现高水平保护效力】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期刊《自然》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有活性的疟原虫和预防性药物开发出新型疟疾疫苗,在小规模临床试验中展现了高水平保护效力。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由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疟原虫特性设计了新的疫苗策略。

在几十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参与的疫苗临床试验中,志愿者被注射了弱化毒性的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即孢子状的寄生虫)、一剂乙胺嘧啶或氯喹,后两种药物分别能杀死进入肝脏和进入血液阶段的寄生虫。3个月后这些志愿者被人为地感染疟原虫,以评估这种策略的效果。

研究发现对于被注射疟原虫子孢子联合乙胺嘧啶的志愿者,如果3个月后感染与疫苗所用疟原虫同种的寄生虫,那么高剂量的上述疫苗能提供高达87.5%的保护效力;如果3个月后感染异种疟原虫,该高剂量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达77.8%;在被注射疟原虫子孢子联合氯喹的情况下,这种高剂量疫苗在3个月后感染异种疟原虫的6名志愿者身上实现了100%的保护效果。(新华社)

相关报道📰
【Vaccine made of live malaria parasites shows early success】- Natrue
#世卫组织 #疟疾 #疫苗

【世卫组织推荐使用世界首款疟疾疫苗】

基于试点项目数据,世界卫生组织6日推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其他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为儿童接种世界首款疟疾疫苗。

这是迄今唯一已获证明可显著减少儿童罹患疟疾几率的疫苗。如何为这款疫苗推广筹资将成为世卫组织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这款名为“RTS,S”的疫苗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1987年开始研发,针对恶性疟原虫,即最致命、同时也是非洲最流行的疟原虫。按照世卫组织说法,这款疫苗2019年起在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面向5月龄及以上儿童试点推广,迄今逾80万名儿童接种超过230万剂,疟疾重症发生率降低30%。

世卫组织认为这款疫苗安全性强,副作用罕见(接种者或出现发烧、抽搐),建议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满5月龄儿童接种4剂疟疾疫苗。

据路透社报道,这款疫苗在多个方面仍有改进余地,比如重症预防效果不算太好,需要多次接种,且接种数月后效力减退。即便如此,面对非洲疟疾发病状况,这款疫苗仍能发挥较大作用。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疟疾仍是全球最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平均每两分钟就夺走一个儿童的生命。全球2019年估计有2.29亿个疟疾病例,其中超过九成发生在非洲;当年大约40.9万例死亡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67%,这一年龄段面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风险最大。

据路透社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承诺2028年前每年生产1500万剂疟疾疫苗,利润控制在5%以下。此外,疟疾疫苗中有一种成分来自智利境内一种罕见的皂皮树,这种树能否长期供应目前存疑。(新华社)

相关报道📰
【WHO recommends groundbreaking malaria vaccine for children at risk】- 世卫组织
【WHO backs malaria vaccine rollout for Africa's children in major breakthrough】- 路透社
#柳叶刀 #全球变暖 #粮食 #极端天气 #婴儿 #老人 #高温 #传染病

【《柳叶刀》报告:气候变化造成的死亡人数会远超新冠】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2021年度《倒计时:追踪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报告。来自全球学术机构和联合国的90多位专家警告称,气候变化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决定性事件”,其带来的粮食短缺、极端天气灾难和传染病暴发,都将使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数相形见绌。而积极控制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避免数百万人不必要的死亡。

《柳叶刀》的报告指出,今年在全球多地出现的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老年人和1岁以下的婴儿是最容易受到极端高温天气影响的群体。2019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

不断上升的温度,加上全球范围内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给各种传染病一个进化和扩张的机会。报告指出,不能用疫苗或抗生素治疗的真菌性疾病可能正在增加。全球变暖增加了真菌生存环境的平均温度,科学家们认为,这将帮助它们更适合入侵人类的内脏或呼吸道。

与此同时,携带病毒的蚊子正在向温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它们的生活周期加快,它们的叮咬行为加剧。如果碳排放量没有减少,到本世纪末,全球将近90%的人口将面临 #疟疾#登革热 的风险。

报告将新冠疫情与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健康危机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暴露并加剧了不平等的状况并警告了疫情后以密集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复苏是将短期经济利益置于人类长期福祉之上的愚蠢做法。

联合国10月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世界多国政府仍在计划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以美国为例,尽管拜登总统承诺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但与此同时,美国计划到2030年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加9倍。(澎湃新闻)

相关报道📰
【The Lancet Countdown: tracking progress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柳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