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8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美国 #寿命 #预期寿命 #种族

【2020 年上半年美国预期寿命下降一年】

2020 年上半年美国预期寿命 下降了整整一年。这是该数据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降幅,也显示了新冠病毒致命后果的严峻程度。

根据本周公布的研究数据,去年上半年美国的预期寿命从 2019 年的 78.8 年降至了 77.8 年,而黑人的预期寿命下降幅度高达 2.7 年,黑人和白人的预期寿命差距扩大到了 6 年。

预期寿命指新生儿预期可活的平均年数,是衡量人口健康的最基本指标。(纽约时报)(solidot)

相关阅读📘
20-12-28 新冠死亡将逆转美国预期寿命的增长
#美国 #疫情 #统计 #未成年 #儿童 #种族 #孤儿 #新冠孤儿

【大西洋月刊:美国有20万“新冠孤儿”】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报道,幼年失去父母可能是人生经历中最灰暗无助的时刻,孤儿滥用药物、辍学和陷入贫困的风险随之增加。他们死于自杀的可能性几乎是非孤儿的两倍,而且他们的余生更容易各种主要致死因素的影响。

由于新冠疫情,大约20万名美国儿童现在面临这些严峻的困难。即使在疫情流行两年之后,国家对冠状病毒的屠杀已经习以为常,损失的范围是如此惊人,以至于难以理解。在18岁以下的孤儿中,每12人就有一人是因为疫情而失去看护人的;在美国的每一所公立学校中,平均就有两个孩子因疫情失去了一位看护人。

新冠感染病例数有增有降,但“孤儿的身份不会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是一个稳步上升的斜坡,可山顶仍然看不见。”全球受新冠影响儿童评估小组联合主席苏珊·希利斯(Susan Hillis)说, “这不是你今天是孤儿,两周后就能康复的事情。”

然而,到目前为止,疫情中孤儿的困境在美国还并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或行政命令专门为他们提供任何资源。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发布了一份备忘录承诺政府将为孤儿制定计划,但计划的规模太小,也来得太晚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社会流行病学家雷切尔·基德曼说:“它实际上并没有概述任何计划或承诺。”更糟糕的是,除了少数例外,即便是美国最为行动派的地区似乎也没有为帮助这些孩子做太多事情。 “甚至没有人建立一个体系来确定这些孩子的身份。”希利斯说。

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正逼近100万,形形色色的儿童都因疫情变成孤儿。但有充分证据表明,死亡病例中存在的种族和民族差异在看护人缺失方面进一步加剧。例如,拉丁裔美国人的新冠死亡率略高于美国白人,但拉丁裔看护人缺失情况却是美国白人的两倍多。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研究员丹·特雷利亚(Dan Treglia)分析,其他群体也存在类似的趋势。

几乎1/4的美国儿童仅同父母中的一人生活,身边没有其他成年人,这意味着只要这个成年人死亡就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不成比例的低收入和非白人群体,他们已经面临着系统性障碍,而这些障碍放到了对孤儿的影响,许多家庭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好准备。与其他一些使儿童变成孤儿的疾病不同,新冠肺炎发生得极快,这更像是一场车祸。希利斯说,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人会在几周内死去”。一切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没有人想过,“天哪,谁来照顾孩子”?

尽管事态已经很紧迫,但美国的反应还没有跟上。拜登政府做出了一个模糊的承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起草一份报告,概述如何支持“因疫情而遭受损失的个人和家庭”。但白宫新冠应对小组的高级政策顾问玛丽·沃尔(Mary C. Wall)表示,这项工作不会有专门的团队,且只侧重提高人们对现有家庭资源问题的认识,而不会实施要求资金救助的举措。沃尔还表示,该计划可能会要求额外的资金,但考虑到国会难以就治疗、检测和疫苗等抗击新冠病毒的基本用品达成协议,这一要求可能会遇到问题。

美国在面对这一代人中规模最大的孤儿事件时,不只是拜登政府迟迟没有采取行动。仅在过去几个月里,美国任何地方都没发生过任何行动。新泽西州的邦妮·沃森·科尔曼(Bonnie Watson Coleman)和密歇根州的海莉·史蒂文斯(Haley Stevens)都是民主党人,他们在3月提出了一项决议,以“提高人们对因新冠失去亲人的孤儿的认识”,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呼吁。(大西洋月刊)(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