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2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论文 #论文造假

【科技部通报9起论文造假等案件查处结果】

今天,科技部网站发布通报,披露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论文买卖。

通报称,案件涉及的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相关线索,科技部将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央视新闻 @微博)(中国科技部
#教育 #教育改革 #研究生 #论文 #论文造假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推动培养单位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等制度,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加强教学质量督导,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育部

source: https://t.me/NewsFW/9225
#论文 #论文造假 #曹雪涛 #李红良 #耿美玉 #裴钢 #饶毅

【科技部: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一、对曹雪涛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二、对李红良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三、对耿美玉研究员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耿美玉研究员的5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四、对裴钢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五、对饶毅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科技部
#论文 #论文造假 #裴钢 #饶毅 #学术不端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中科院道德委发布关于饶毅《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的处理意见】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表了关于饶毅《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的处理意见,如下:

1.“举报”中所涉及的论文与2019年11月在网络上质疑裴钢院士的论文为同一篇论文(Ling K,et al.PNAS, 1999, 96: 7922-7927)。

2.2021年1月21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在科技部网站上发布的《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针对于您举报的这一篇论文,已明确说明“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3.根据《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规定》),鉴于联合工作机制对您本次举报的论文已有明确调查结论,对涉及裴钢等人论文(Ling K,et al.PNAS,1999,96:7922-7927)的举报不再进行调查。

根据《规定》要求,本次会议裴钢院士回避。(中新社)

注:裴钢任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

相关新闻:
0121 科技部: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0124 饶毅再举报学术不端,双方展开论战
#论文 #论文造假 #曹雪涛 #李红良 #耿美玉 #裴钢 #饶毅 #钟南山

【科技日报:联合工作机制有关负责同志回应论文调查有关问题】

问:开展调查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是一个什么层面的机制?
答:...

问:大家都很关心调查结论,请问这个调查结论是怎么形成的?
答:...

问:联合工作机制复核专家组由什么样的专家组成?

答:...在确定复核专家组组长人选时,联合工作机制先后联系了几位专家包括海外归来的专家,但相关专家均予以婉拒最后找到了钟南山院士,邀请他来主持专业调查,钟院士表示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2020年5月,联合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复核专家组,9名复核专家均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院士。复核专家组为本次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专业支撑和保障,钟南山院士和各位复核专家的专业水平、担当精神值得尊敬。

问:调查结论指出存在“图片误用”,什么是图片误用?图片误用与图片造假有什么区别?

答:国际期刊生物医学论文勘误声明中常见到mistakenly displayed、mistakenly displaced等表述,用以指图片的错误选取、错误放置、错误展示等图片误用情形。生物医学领域常见的误用图片类型,包括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简称WB)图片、蛋白质电泳图片、流式细胞术(简称FACS)图片显微镜图片(包括病理图片和细胞图片)等。

图片误用与图片造假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完全不同于论文抄袭、剽窃、买卖等行为。判断是图片误用而非造假,核心标准是必须在论文发表前已经生成了有原始实验记录或数据支撑的正确图片且未被使用,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必须有支撑相应图片的原始实验记录或数据;二是图片如有裁剪、组合,应按照学术规范作出明确标记三是误用的图片对论文的研究结论不能有实质性影响,该错误可以勘误。而图片造假,一般是指伪造、变造、篡改图片等学术不端行为。

问:距网络质疑已经过去一年多,才正式对外公布调查结论,为什么会这么久?
答:...

内详👉(科学网)

相关新闻🔗
科技部: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论文 #查重 #论文造假

【400多篇论文涉嫌伪造:充满了折磨人的短语】

一种新的论文伪造方式即用同义词替换常规用语以躲过查重,正在浮出水面。

法国研究人员对部分此类短语进行了检索,在引文数据库中发现860多篇论文涉及此类情况。其中,500篇来自同一本期刊《微处理器和微系统》(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影响因子1.525)。

这些短语通常有约定俗成的术语,但论文作者故意回避常规叫法,而用同义词来替换,显得非常奇怪。Cabanac等人称之为“扭曲短语”。其研究结果于7月12日发布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

对这些论文进行人工检查后,他们发现,这些论文还涉及引用虚假文献、重复使用他人图片等问题。其中,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

最近,该杂志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对其中400多篇论文表达关切,目前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Nature)(科技日报)(图片:量子位)
乌鸦观察
#Nature #年度总结 #谭德塞 #北极 #乌拉圭 #检测 #登革热 #mrna疫苗 #辉瑞 #张永振 #BLM #抗议 #李兰娟 #新西兰 #福奇 【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直面2020年的科学和社会挑战】 谭德塞:警示全球 1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成员国积极应对 Verena Mohaupt:极地巡逻 Verena Mohaupt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北极科考任务——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浮观测站(MOSAiC)的后勤负责人。 Gonzalo…
#Nature #年度总结 #南非 #Omicron #疫苗公平 #科普 #FDA #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 #火星 #航天 #人工智能 #蛋白质 #论文造假

【《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公布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上榜】

英国《自然》杂志15日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人物榜单,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当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自然》杂志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表示:“从追踪危险的新冠变异株到证明气候变化在极端天气中的作用,再到将探测器送上火星,本年度《自然》十大人物聚焦身处重要科学事件中心的个人,这些科学事件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冠研究占据半壁江山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创新与测序平台主任图里奥·德·奥利维拉和他的团队拉响了奥密克戎的警报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主任温妮·拜恩伊玛带头批评富裕国家和药企对公平分配新冠疫苗的呼声充耳不闻,这让许多中低收入国家无力保护他们的公民。

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流行病学家米汉·卡尔将该机构的科学报告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帮助传播关于新冠肺炎的关键信息。

珍妮特·伍德考克带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度过了风波不断的一年,包括应对在新冠疫苗加强针和一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做出的争议性决定。

气变仍是重大科学问题

伦敦的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弗列德里克·奥托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快速评估了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否在引发特定极端天气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今年,各国在承认原住民群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预防全球变暖的重要性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离不开前联合国职员、目前在菲律宾工作的维多利亚·托利—科尔普斯等环保人士的努力。

火星车和人工智能

今年的重大科学事件还包括中国成为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交出的完美答卷。

人工智能研究员蒂姆尼特·格布鲁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在她之前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以更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就在一年前,她因这些工作离开科技巨头谷歌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

计算机科学家古伊拉姆·卡巴纳揭露了数以千计的造假论文充斥着软件生成的无意义文字,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工智能研究员约翰·詹珀和他在伦敦 DeepMind 的同事公开了阿尔法折叠的代码,阿尔法折叠能利用AI技术以惊人的准确率预测蛋白质结构。

附注:现代科学研究是由团队——且往往是大型团队——合作完成的,然而科研世界也充满了个人发挥影响的故事。《自然》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并非一个奖项,也不是全球前十排行榜,它是对今年重要科学进展、事件以及其中一些关键人物和他们同事的记录。十大人物由《自然》编辑选出,集中了影响2021年一些最重要科学事件的个人。(中新社)(NaturePrtfol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