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Mac
💻 M2 MacBook Air 入手决策小记
💻 上周末,我购入的 M2 MacBook Air 到手了,作为日常办公的设备,这条推送就记录一下我的决策链路。
👀 首先我手上的 MacBook 是一台 2016 初代 TouchBar 的 MacBook Pro,一直放在家里合盖外接显示器使用。今年年初,我入手了一台 iPad Pro,希望能够让它承载我日常工作时间外外出轻度生产的需求。今年6月份,我入手了一台二手 M1 的 Mac mini,因为我觉得首先 Apple Silicon 芯片足够强,并且我一直合盖并外接显示器使用 MacBook Pro 确实需要更合适的设备。
😌 这样使用下来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忘记说了,我之前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公司下发的 MacBook Pro,有一些原因,我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台设备。随着今年从公司离职,这台设备也上交了,新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台像样的 MacBook,之前 2016 款的 MacBook Pro 有点力不从心,并且不够便携。
🤔 所以购买一台 MacBook Air 还是 MacBook Pro 就成为了新的课题。我相信一个理论,如果让你开始思考是 Air 还是 Pro,那么就说明你并没有一个核心需要 Pro 的刚需场景。所以果断投入 MacBook Air 的怀抱。接踵而来的问题 —— M1 还是 M2,这个确实让我思考了良久,这其中也看了很多类似比较的视频。最终让我选择 M2 MacBook Air 有以下两个因素:
1⃣️ 还是有上升的预算。首先思考 M1 还是 M2 这个问题并不觉得冲着少花钱去的,还要考虑性价比,同样的配置应该也是多花 2000 块钱,还是要看多花这些钱能够解决我什么问题;
2⃣️ 买新不买旧。承接第一个思考点,如果买了 M1 我可能会不断的思考为什么不买 M2,如果遇到一些瑕疵上的场景,可能还会遗憾但是买 M2 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遗憾(其实实际上可能买 M2 也还是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且这台生产力 Mac 我还是希望能多用几年,M2 MacBook Air 无论是芯片还是款式都是新的,相信可以帮我渡过更多的时光。
👏 所以经过上述决策,我决定购买 M2 款的 MacBook Air,实际这两天用下来还是非常棒的。目前的综合场景就是公司办公使用 MacBook Air,回家就使用 Mac mini,外出的话会使用 iPad Pro(当然新款 MacBook Air 非常轻,相信也可以胜任便携外出这个场景)。
💻 上周末,我购入的 M2 MacBook Air 到手了,作为日常办公的设备,这条推送就记录一下我的决策链路。
👀 首先我手上的 MacBook 是一台 2016 初代 TouchBar 的 MacBook Pro,一直放在家里合盖外接显示器使用。今年年初,我入手了一台 iPad Pro,希望能够让它承载我日常工作时间外外出轻度生产的需求。今年6月份,我入手了一台二手 M1 的 Mac mini,因为我觉得首先 Apple Silicon 芯片足够强,并且我一直合盖并外接显示器使用 MacBook Pro 确实需要更合适的设备。
😌 这样使用下来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忘记说了,我之前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公司下发的 MacBook Pro,有一些原因,我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台设备。随着今年从公司离职,这台设备也上交了,新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台像样的 MacBook,之前 2016 款的 MacBook Pro 有点力不从心,并且不够便携。
🤔 所以购买一台 MacBook Air 还是 MacBook Pro 就成为了新的课题。我相信一个理论,如果让你开始思考是 Air 还是 Pro,那么就说明你并没有一个核心需要 Pro 的刚需场景。所以果断投入 MacBook Air 的怀抱。接踵而来的问题 —— M1 还是 M2,这个确实让我思考了良久,这其中也看了很多类似比较的视频。最终让我选择 M2 MacBook Air 有以下两个因素:
1⃣️ 还是有上升的预算。首先思考 M1 还是 M2 这个问题并不觉得冲着少花钱去的,还要考虑性价比,同样的配置应该也是多花 2000 块钱,还是要看多花这些钱能够解决我什么问题;
2⃣️ 买新不买旧。承接第一个思考点,如果买了 M1 我可能会不断的思考为什么不买 M2,如果遇到一些瑕疵上的场景,可能还会遗憾但是买 M2 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遗憾(其实实际上可能买 M2 也还是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且这台生产力 Mac 我还是希望能多用几年,M2 MacBook Air 无论是芯片还是款式都是新的,相信可以帮我渡过更多的时光。
👏 所以经过上述决策,我决定购买 M2 款的 MacBook Air,实际这两天用下来还是非常棒的。目前的综合场景就是公司办公使用 MacBook Air,回家就使用 Mac mini,外出的话会使用 iPad Pro(当然新款 MacBook Air 非常轻,相信也可以胜任便携外出这个场景)。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GitHub #Mac
💻 基于 Rust Tauri 的网页套壳打包工具 —— Pake
📦 Pake 是 妙言 的作者 tw93 的一个新的项目,它的作用非常简单,用 Rust 打包网页生成很小的 Mac App,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产出物体积小:相比传统的 Electron 套壳打包,大小要小将近 50 倍,一般不到 2M
🔹 性能出色轻快:Pake 的底层使用的 Rust Tauri 框架,性能体验较 JS 框架要轻快不少
🔹 保留更多功能特色:不是单纯打包,实现了通用快捷键的透传、沉浸式的窗口、拖动、打包样式兼容
💗 作者已经很贴心的提供了微信读书、flomo、Witeboard、WhatsApp、Vercel 等打包好的 App,喜欢使用 Web App 的朋友可以直接下载使用,如果想要自己使用 Pake 进行打包封装,可以前往 GitHub 阅读开发/打新包/高级这几则说明,也可以提交 Issue 让作者将你喜爱的 Web 预制成 App。
📦 Pake 是 妙言 的作者 tw93 的一个新的项目,它的作用非常简单,用 Rust 打包网页生成很小的 Mac App,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产出物体积小:相比传统的 Electron 套壳打包,大小要小将近 50 倍,一般不到 2M
🔹 性能出色轻快:Pake 的底层使用的 Rust Tauri 框架,性能体验较 JS 框架要轻快不少
🔹 保留更多功能特色:不是单纯打包,实现了通用快捷键的透传、沉浸式的窗口、拖动、打包样式兼容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App #Mac #Windows
🎨 致力于让你打造弹性知识网络的笔记工具 —— Colube
💡 很多笔记 App 通过内嵌页面(或引用)构建结构,这种垂直或引用扩展导致了知识的强耦合,看不到宏观图景,页面的跳转导致频繁的思路中断。或许我们需要一个富有弹性的知识网络,并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
🔍 Colube 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它通过在白板画布上创建一个个文字卡片,并可以自由的让这些卡片产生关联,来达到扁平化、低耦合、清晰直观的表达效果。我们可能用惯了那种只要创建内容就一定要和其他内容有联系的脑图结构表达,Colube 支持用户直接将卡片单独拖拽在白板上,辅助内容表达和思考,就像是以前我们将纸张平铺到桌子上一样。
👀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把 Colube 看作是一个灵活的编辑器,它像 Notion 一样支持 Databse,并兼容大部分 Notion 的快捷键。
💻 Colube 的编辑器目前以 App 形式提供,支持 Mac 和 Windows 设备,并同时为 Mac 设备提供 Intel 和 Apple Silicon 版本支持。App 支持本地存储数据,只有插入图片或将内容分享出去才会将内容上传至网络。
💰 由于产品还在内测中,可以前往 官网 直接下载,注册无需使用手机号,可以直接使用邮箱,内测码可以使用「不求甚解」,通过该内测码注册用户可以获赠 30 天会员(目前该产品暂时免费,后续资费标准暂未公开)。
💻 Colube 的编辑器目前以 App 形式提供,支持 Mac 和 Windows 设备,并同时为 Mac 设备提供 Intel 和 Apple Silicon 版本支持。App 支持本地存储数据,只有插入图片或将内容分享出去才会将内容上传至网络。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GitHub #Mac #Web
💻 让你的 Mac 拥有黑客帝国矩阵效果的屏幕保护
🐲 我的 Mac 在多数情况都是外接电源 + 显示器使用的,如何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打造一个离开后依然能彰显个性的屏保呢?
🥷 看过黑客帝国的朋友应该对剧中贯穿始终的代码瀑布(Matrix digital rain)印象深刻,不如就试着把它作为屏保吧。实现这个效果可以大致进行三步操作:
1⃣️ 安装 WebViewScreenSaver
你可以使用 brew 安装 WebViewScreenSaver 项目(也可以从 GitHub 上直接 下载),这个项目的作用就是让你的 Mac 可以将网页作为屏幕保护进行显示。
2⃣️ 挑选喜欢的代码瀑布效果
美国一名名为 Rezmason 的开发者就建设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代码瀑布项目 —— matrix,这个项目非常大限度的提供了多种代码瀑布的样式。例如你可以直接使用电影中最经典的样式(就是本推送的封面图),或者为这个经典款式增加了开场的款式(也就是并非一开始就满屏代码),我个人最喜欢的 3D 模式,可以非常让整个效果更有空间感。当然他也提供了非常多变种的款式,不但能够在效果上有很多变化,还能在定制化中满足你的需求,十分推荐。
3⃣️ 进行屏幕保护配置
在安装完 WebViewScreenSaver 后,你就可以在 macOS 的「系统偏好设置 >> 屏幕保护程序」中将 WebViewScreenSaver 设置为屏幕保护项。点击「选项」就可以直接对网页进行配置,你可以将你喜欢的代码瀑布网址添加到「Addresses」栏目中。完成设置后,记得前往「锁定屏幕」设置启动时间,如果你像我一样外接电源使用,则可以将「不活跃时启动屏幕保护程序」的时间设成小于「使用电源适配器供电且不活跃时关闭显示器」。
👻 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开始欣赏你的矩阵屏保吧。
🙏 此条推送的灵感来自于 scomper 的 这条推特,感谢他的发现。
🐲 我的 Mac 在多数情况都是外接电源 + 显示器使用的,如何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打造一个离开后依然能彰显个性的屏保呢?
🥷 看过黑客帝国的朋友应该对剧中贯穿始终的代码瀑布(Matrix digital rain)印象深刻,不如就试着把它作为屏保吧。实现这个效果可以大致进行三步操作:
1⃣️ 安装 WebViewScreenSaver
你可以使用 brew 安装 WebViewScreenSaver 项目(也可以从 GitHub 上直接 下载),这个项目的作用就是让你的 Mac 可以将网页作为屏幕保护进行显示。
2⃣️ 挑选喜欢的代码瀑布效果
美国一名名为 Rezmason 的开发者就建设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代码瀑布项目 —— matrix,这个项目非常大限度的提供了多种代码瀑布的样式。例如你可以直接使用电影中最经典的样式(就是本推送的封面图),或者为这个经典款式增加了开场的款式(也就是并非一开始就满屏代码),我个人最喜欢的 3D 模式,可以非常让整个效果更有空间感。当然他也提供了非常多变种的款式,不但能够在效果上有很多变化,还能在定制化中满足你的需求,十分推荐。
3⃣️ 进行屏幕保护配置
在安装完 WebViewScreenSaver 后,你就可以在 macOS 的「系统偏好设置 >> 屏幕保护程序」中将 WebViewScreenSaver 设置为屏幕保护项。点击「选项」就可以直接对网页进行配置,你可以将你喜欢的代码瀑布网址添加到「Addresses」栏目中。完成设置后,记得前往「锁定屏幕」设置启动时间,如果你像我一样外接电源使用,则可以将「不活跃时启动屏幕保护程序」的时间设成小于「使用电源适配器供电且不活跃时关闭显示器」。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Mac #App
☕️ 放一杯「咖啡」来追踪你的时间 —— Coffee
🔗:官网|App Store
⏰ Coffee 是一款运行在 Mac 设备上的时间追踪工具,第一次被 Coffee 吸引是在看到这个项目的官网之后,官网非常直接清爽的讲明了 Coffee 这个小工具的功能特性,并用一张非常简洁的大图展示了使用场景,整个网站的设计非常轻量但又不失美感,让我好感倍增,索性下载下来体验一番。
💻 Coffee 是一个体积 4.9 MB,可以免费下载的 App,拥有以下特性:
🔹 支持自行创建项目,并根据项目进行时间追踪;
🔹 支持设置每日限额,达到后可收到通知;
🔹 逻辑简单,在创建项目后点击项目即可开始追踪,再次点击即停止;
🔹 无需进入 App 界面,在Menubar 上直接使用,并在 Menubar 上展示计时器;
🔹 支持项目下以天为单位汇总时间;
🔹 支持以 csv 格式导出数据;
🔹 支持按不同项目和时间维度进行时间追踪的统计;
🔹 使用 iCloudKit,支持在不同 Mac 间同步数据。
🧸 实际使用下来,这款工具真正做到小巧无打扰,App 只在设置限额并且达到当日限额才会发送通知,其余时间就真的像一杯咖啡一样,静静地在旁边记录时间。数据通过 iCloud 存储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支持直接在 App 中进行图表分析,并能够以 csv 导出也方便后期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工作。但它确实不像是一些时间追踪服务的老前辈一样,拥有自由的云存储以及 API 方便做各类二次开发和联动,相较而言更适合个人独立进行使用。
🔗:官网|App Store
⏰ Coffee 是一款运行在 Mac 设备上的时间追踪工具,第一次被 Coffee 吸引是在看到这个项目的官网之后,官网非常直接清爽的讲明了 Coffee 这个小工具的功能特性,并用一张非常简洁的大图展示了使用场景,整个网站的设计非常轻量但又不失美感,让我好感倍增,索性下载下来体验一番。
🔹 支持自行创建项目,并根据项目进行时间追踪;
🔹 支持设置每日限额,达到后可收到通知;
🔹 逻辑简单,在创建项目后点击项目即可开始追踪,再次点击即停止;
🔹 无需进入 App 界面,在Menubar 上直接使用,并在 Menubar 上展示计时器;
🔹 支持项目下以天为单位汇总时间;
🔹 支持以 csv 格式导出数据;
🔹 支持按不同项目和时间维度进行时间追踪的统计;
🔹 使用 iCloudKit,支持在不同 Mac 间同步数据。
🧸 实际使用下来,这款工具真正做到小巧无打扰,App 只在设置限额并且达到当日限额才会发送通知,其余时间就真的像一杯咖啡一样,静静地在旁边记录时间。数据通过 iCloud 存储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支持直接在 App 中进行图表分析,并能够以 csv 导出也方便后期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工作。但它确实不像是一些时间追踪服务的老前辈一样,拥有自由的云存储以及 API 方便做各类二次开发和联动,相较而言更适合个人独立进行使用。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GitHub #App #Mac
📮 在 Mac 上自动填充短信验证码 —— MessAuto
📱 iOS 的验证码短信自动填充实属是一个让人用了就戒不掉的功能,奈何 Mac 设备只有 Safari 浏览器有这个能力,为了把这个功能带到所有 App 上,开发者 LeeeSe 开发了这款名为 MessAuto 的 App。
💻 MessAuto 是一款 macOS 平台自动提取短信验证码并粘贴回车的软件,启动之后,菜单栏会出现一个图标,点击菜单图标后只有两个选项,开启或退出,使用前点击一次开启即可。应用由 Rust 开发,有以下特色:
🔹 体积小巧,程序占用存储 1.8MB ,占用内存 10.1MB (原本占用 1.6MB ,但添加了托盘图标的包和相关代码后飙升到 10.1MB );
🔹 十分简洁,没有 GUI ,只有一个安静的任务栏托盘图标;
🔹 适用性广,原则上可以适用于所有 App,不局限于浏览器;
🔹 开源免费,项目开源并公示在 GitHub 中。
🤏 App 要求 macOS 10.13 以上并可以接收 iPhone 的短信,需要开启完全磁盘访问权限(为了访问位于 ~
📮 在 Mac 上自动填充短信验证码 —— MessAuto
🔹 体积小巧,程序占用存储 1.8MB ,占用内存 10.1MB (原本占用 1.6MB ,但添加了托盘图标的包和相关代码后飙升到 10.1MB );
🔹 十分简洁,没有 GUI ,只有一个安静的任务栏托盘图标;
🔹 适用性广,原则上可以适用于所有 App,不局限于浏览器;
🔹 开源免费,项目开源并公示在 GitHub 中。
/Library
下的Message的数据库文件,以获取最新的短信),以及辅助功能权限(模拟键盘操作,自动粘贴并回车)。如果不想使用自动粘贴并回车功能,则拒绝赋予辅助功能权限即可。验证码仍然会自动存储到粘贴板上,可以手动粘贴并登录。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App #GitHub #Mac
⏰ 让你直接在 MenuBar 上管理提醒事项 —— Reminders MenuBar
🧩 今天介绍一个方便 Mac 用户使用的开源软件,它就是可以让你直接在 MenuBar 对提醒事项进行管理的 Reminders MenuBar。首先还是来看一下它的功能特性:
🔹 所有的交互都通过 macOS 菜单栏进行;
🔹 支持 iCloud Reminders,与 Apple 提醒事项保持同步;
🔹 支持在您选择的列表中创建新提醒事项;
🔹 支持使用自然语言设置提醒事项的到期日期;
🔹 支持快速标记提醒事项为已完成/未完成;
🔹 支持编辑、删除或将提醒事项移动到不同的列表中;
🔹 支持设置并查看即将到来的提醒清单;
🔹 支持通过列表或已完成状态筛选提醒事项;
🔹 支持包括简体中文、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在内的总共 11 种语言。
🎁 Reminders MenuBar只有 1 MB大小,但是功能齐全,是提醒事项重度用户的福音。需要 macOS Big Sur 11 或更高版本才可以使用,同时项目在 GitHub 上开源,开发者目前支持更多小语种使用者来进行本地化。
📮 本条推送内容发现于 dudupa 的 Tweet,感谢他的分享。
⏰ 让你直接在 MenuBar 上管理提醒事项 —— Reminders MenuBar
🧩 今天介绍一个方便 Mac 用户使用的开源软件,它就是可以让你直接在 MenuBar 对提醒事项进行管理的 Reminders MenuBar。首先还是来看一下它的功能特性:
🔹 所有的交互都通过 macOS 菜单栏进行;
🔹 支持 iCloud Reminders,与 Apple 提醒事项保持同步;
🔹 支持在您选择的列表中创建新提醒事项;
🔹 支持使用自然语言设置提醒事项的到期日期;
🔹 支持快速标记提醒事项为已完成/未完成;
🔹 支持编辑、删除或将提醒事项移动到不同的列表中;
🔹 支持设置并查看即将到来的提醒清单;
🔹 支持通过列表或已完成状态筛选提醒事项;
🔹 支持包括简体中文、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在内的总共 11 种语言。
📮 本条推送内容发现于 dudupa 的 Tweet,感谢他的分享。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GitHub #App #Mac
🌐 又一个开箱即用的翻译词典 —— Easydict 易词典
🔗:Github
🌍 Easydict 是一个简洁易用的翻译词典 macOS App,能够轻松优雅地查找单词或翻译文本。Easydict 拥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 开箱即用,便捷查询单词或翻译文本;
🔹 自动识别输入语言,自动查询目标偏好语言;
🔹 支持输入翻译、划词翻译和 OCR 截图翻译三种方式;
🔹 可同时查询多个翻译服务结果,目前支持有道词典,DeepL,Google,百度和火山翻译,不需要 Key,完全免费;
🔹 支持 macOS 系统默认翻译,方法可以参考 这里;
🔹 支持为不同窗口配置不同的服务;
🔹 支持系统 TTS;
🔹 支持 Raycast 拓展;
🔹 支持 48 种语言;
🔹 支持使用 Menu Bar,可隐藏主程序直接在菜单栏进行日常使用;
🔹 支持自定义快捷键,默认设置快捷键并支持更改
🔹 支持迷你窗口、侧悬浮窗口、主窗口 3 种窗口类型,可以分别为它们设置不同的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Easydict 的 GitHub 项目页面写得非常详细,建议使用之前好好阅读一下,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Github
🔹 开箱即用,便捷查询单词或翻译文本;
🔹 自动识别输入语言,自动查询目标偏好语言;
🔹 支持输入翻译、划词翻译和 OCR 截图翻译三种方式;
🔹 可同时查询多个翻译服务结果,目前支持有道词典,DeepL,Google,百度和火山翻译,不需要 Key,完全免费;
🔹 支持 macOS 系统默认翻译,方法可以参考 这里;
🔹 支持为不同窗口配置不同的服务;
🔹 支持系统 TTS;
🔹 支持 Raycast 拓展;
🔹 支持 48 种语言;
🔹 支持使用 Menu Bar,可隐藏主程序直接在菜单栏进行日常使用;
🔹 支持自定义快捷键,默认设置快捷键并支持更改
🔹 支持迷你窗口、侧悬浮窗口、主窗口 3 种窗口类型,可以分别为它们设置不同的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Easydict 的 GitHub 项目页面写得非常详细,建议使用之前好好阅读一下,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Mac #App
💻 Setapp 家庭订阅内容变更及对我的影响
🌄 计划变更预告
我已经订阅 Setapp 多年,在今年 7.5 我收到了来自 Setapp 团队的一封邮件。邮件中大致说明了老的家庭订阅计划即将全量切换到新的订阅计划,并附上了一则 详细的切换细则和答疑 。
阅读过这篇细则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对我目前家庭订阅计划毫无影响,无论价格还是订阅计划里面的成员,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然而大约在上周,我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 开始对我产生影响
我日常使用两台 Mac,一台是主力用来办公的 MacBook Air(M2),另外一台是放在家里使用的 Mac mini(M1)。熟悉和使用 Setapp 可能都知道,Setapp 的家庭订阅是允许「管理员 + 其他账户」总共 6 人进行分享,而这里面,管理员可以授权两台 Mac 设备进行使用,其他成员每人可以按照每人一台 Mac 进行授权(并且我也是按照七台设备来向订阅组收取年费的)。在这个新的家庭订阅开启后(官方就这样静默迁移了,没有给订阅者任何同意与否的二次确认),订阅内容发生了变化:
家庭组里每个人授权设备从 1 台 Mac 变更为 1 台 Mac + 一台 iOS 设备,没错,是所有人,包括管理员。也就是我原来可以在两台 Mac 上使用 Setapp,现在我这个计划只能在单 Mac 设备中使用了。
如果我要继续在第二台 Mac 上使用 Setapp,只能新订阅一个 Setapp 了,并且双账户也不能同步任何账户信息和个人偏好。
🩹 我的应对办法
在经历过小小不满后,我决定寻找一个解决办法。目前我的想法是找到经常使用的 Setapp Apps 的平替,免费开源的优先进行试用,这其中主要包括平替和原有 App 的使用习惯和交互习惯不要有太大差异,毕竟我要在两台 Mac 使用用途一致的 App,不希望差距太大,从而影响效率。
目前看下来,偶尔使用的 App 就让他们随风去吧,使用频次过高的 App 用 CleanMyMac X、Bartender、Unclutter、Mosaic、CleanShot X、iStat Menus、MarginNote,其中个别的我已经寻找到平替并且在试用中,如果后续我觉得可以完全替代,我会和大家分享。另外这几款 App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非 Setapp App 也欢迎推荐。
🤔️ 一个思考
在 Setapp 推出这些年,我其实也发现很多优秀的 App 我曾经也都独立购买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Setapp 推出的 App 速度也在减缓,其中很多优秀的诸如泼辣、iMazing 等 App 也都已离开 Setapp。这种为了自己的懒惰和方便而寻得的订阅方案,是否还有必要。也许这次被动的平替寻找计划,也会在不久之后给我一个答案。
🌄 计划变更预告
我已经订阅 Setapp 多年,在今年 7.5 我收到了来自 Setapp 团队的一封邮件。邮件中大致说明了老的家庭订阅计划即将全量切换到新的订阅计划,并附上了一则 详细的切换细则和答疑 。
阅读过这篇细则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对我目前家庭订阅计划毫无影响,无论价格还是订阅计划里面的成员,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然而大约在上周,我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我日常使用两台 Mac,一台是主力用来办公的 MacBook Air(M2),另外一台是放在家里使用的 Mac mini(M1)。熟悉和使用 Setapp 可能都知道,Setapp 的家庭订阅是允许「管理员 + 其他账户」总共 6 人进行分享,而这里面,管理员可以授权两台 Mac 设备进行使用,其他成员每人可以按照每人一台 Mac 进行授权(并且我也是按照七台设备来向订阅组收取年费的)。在这个新的家庭订阅开启后(官方就这样静默迁移了,没有给订阅者任何同意与否的二次确认),订阅内容发生了变化:
家庭组里每个人授权设备从 1 台 Mac 变更为 1 台 Mac + 一台 iOS 设备,没错,是所有人,包括管理员。也就是我原来可以在两台 Mac 上使用 Setapp,现在我这个计划只能在单 Mac 设备中使用了。
如果我要继续在第二台 Mac 上使用 Setapp,只能新订阅一个 Setapp 了,并且双账户也不能同步任何账户信息和个人偏好。
🩹 我的应对办法
在经历过小小不满后,我决定寻找一个解决办法。目前我的想法是找到经常使用的 Setapp Apps 的平替,免费开源的优先进行试用,这其中主要包括平替和原有 App 的使用习惯和交互习惯不要有太大差异,毕竟我要在两台 Mac 使用用途一致的 App,不希望差距太大,从而影响效率。
目前看下来,偶尔使用的 App 就让他们随风去吧,使用频次过高的 App 用 CleanMyMac X、Bartender、Unclutter、Mosaic、CleanShot X、iStat Menus、MarginNote,其中个别的我已经寻找到平替并且在试用中,如果后续我觉得可以完全替代,我会和大家分享。另外这几款 App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非 Setapp App 也欢迎推荐。
🤔️ 一个思考
在 Setapp 推出这些年,我其实也发现很多优秀的 App 我曾经也都独立购买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Setapp 推出的 App 速度也在减缓,其中很多优秀的诸如泼辣、iMazing 等 App 也都已离开 Setapp。这种为了自己的懒惰和方便而寻得的订阅方案,是否还有必要。也许这次被动的平替寻找计划,也会在不久之后给我一个答案。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