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精选
30.8K subscribers
5.23K photos
91 files
4K links
精选即刻App热门话题更新。
Twitter: twitter.com/jike_collection
Crafted by @i5tar
Download Telegram
华为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和爱国划上等号的

开BBA不是不爱国
用苹果手机就不爱国了

监听你的电话 必要时还能爆炸🤷都谁在信

by @何饭团 #科技圈大小事
讲个笑话:百度投资部门在 deepseek 楼上!就这,百度投资都没投资 deepseek😂

这个图真是笑死我了。

李彦宏次次都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2013 年就提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并且投入研究。

结果除了给其他公司输送人才,研究了个寂寞。

别人的 AI 大模型都在免费拉人头,就文心一言还在收费。

百度的投资部门就在 deepseek 的楼上,一个 5 楼,一个 6 楼。

然后也没有投资他。

by @benkuan2022 #科技圈大小事
基于36氪的报道数据,去年淘天的GMV是8万亿,拼多多的GMV是5.2万亿,抖音电商的GMV是3.5万亿,这三家加起来就是16.7万亿,京东唯品会之类都没算进来,同时国家统计局的全国网上零售额是15.5万亿。

by @阑夕ོ #科技圈大小事
感觉挺牛逼的,阿里巴巴今年的定位一下子就跟拼多多区分开来了…

by @兔撕鸡大老爷 #科技圈大小事
DeepSeek-R2真的要来了,这次不是KFCVWO50!

来自路透社的独家报道:

- DeepSeek原计划在5月初发布新一代R2模型,但已经开始考虑提前发布,这段时间Grok 3、Claude 3.7、Qwen 2.5-Max等竞品接连推出,还是有影响的;

- 梁文锋在距离清华、北大两所高校步行可达的地段设立了北京办公室,非常乐于和实习生以及应届生一起工作和讨论问题,而且从不鼓励加班;

- 采访中一名已经离职的研究员依然对前老板赞不绝口,「他把我们视为专家,不断提问,一起学习,而且愿意下放管理权,普通员工也能参与核心技术,这很让人兴奋」;

- 梁文锋在幻方量化时就以薪酬慷慨著称,他会给数据科学家开出150万的年薪,而同行给的数字一般不会超过80万;

- 在创办DeepSeek前,幻方量化就制定了把70%对可支配收入投入到AI研究上的战略,从2020年到2021年,幻方量化花了12亿买卡训练模型;

- 这样的异常支出让幻方量化受到了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但最终没有做出干预,这对后来DeepSeek的问世至关重要,因为2022年开始,中国企业就不太能够合规买到A100了;

- DeepSeek-R1爆火之后,梁文锋被建议不要和媒体接触,因为担心过度炒作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苟住再说;

- 另有前员工表示,DeepSeek不缺算力,能够进行大规模训练,但梁文锋对更具经济成本的模型架构非常关注,这决定了DeepSeek的发展路线以及后来的巨大成功;

- 全球的AI大厂至今都还在消化DeepSeek-R1造成的影响,也都盯着R2的时间表,它的发布会是今年AI行业的又一个关键时刻。

by @阑夕ོ #科技圈大小事
雷军在两会上提了5点建议,第4条是优化新能源汽车牌照,如果做到了车+牌同色,想想就觉得时髦啊,估计星座、命理、幸运色也会被大爱…

by @兔撕鸡大老爷 #科技圈大小事
明州事件之后,京东元气大伤。

大洋彼岸的那几分钟扇动翅膀,足以影响中国电商的升降格局。

虽说就算没有这档子事,京东也未必能够拦住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这是阿里都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一号位的名誉,仍然为京东背上了额外的负资产。

比如在吃政企关系的生意场,刘强东发现大家都不见他了。

「居心叵测」的媒体统计过刘强东的私人飞机活动数据,这架飞机曾经年均起降300多次,都是载着刘强东飞往各地商谈京东云的政务订单。

2018年9月之后,接见刘强东变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于是他的私人飞机也开始吃灰,年起降次数崩至个位数。

在没有退休的年纪,就体验到了人走茶凉的残酷,这种屈辱,必不好受。

很不凑巧的是。电商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京东掉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老板作为公司主心骨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

隔壁每次也都是在「动用」了退休老干部马云的现身背书,才完成了蔡崇信和吴泳铭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

兵法认为,为将之道,身先士卒,旗帜不倒,士气不散,这甚至都是中西贯通的。

Google一度在AI上被硅谷得小年轻们打得措手不及,站稳反攻的转折点是什么?隐退多年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重回公司,以工程师的身份主持黑客马拉松。

老大跟我们站在一起,这是ROI最高的士气鼓舞方案。

刘强东之于京东的问题,这些年是颠倒过来的,他没有也不想退居幕后,但形势要求他削弱自己的存在感,别人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强东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憋屈。

2022年,明州一案已和解告终,事件被定性为「一次偶然事件所造成的误会」,尽管女性舆论场深感背刺,但很显然,和解协议背后的封口条款,已经在法理层面彻底埋葬了任何新增剧情的出现。

刘强东终于开始了他的复出行动。

先是章泽天在朋友圈里表态选择「原谅」,以及配合路人「偶遇」拍下怀有身孕的自己和丈夫一起逛超市的画面,恩爱之情,击玉敲金。

再是拿下扛鼎五年的徐雷,徐雷在京东本就有着「三起三落」的历史,既被猜忌,也受倚仗,给刘强东的回归让出位置,成了他的最后一份功劳。

最后是整顿职场,宫斗文学的读者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权力的转移往往伴随着情面的撕破,所以刘强东出台了「兄弟论」的修正案,放出狠话「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不过很难说电商行业现在是讲个人命运还是时代进程,京东固然有所止颓,但在卷得飞起的同行衬托下,那种拨乱反正之后立竿见影的翻盘,并未如期而至。

另外,亲力亲为的刘强东,也在偿还他在过去几年里远离真实世界的债务,比如钝感。

刘强东本来只想解决一万多员工上班时代打卡的摸鱼问题,但是上升到不认兄弟的程度,必然引起岁月史书的反噬,犯了面目不一的忌讳。

杨笠代言几场直播引起的争端,本来也是很容易止损的事情,但硬生生赔进去了一整个大促和平台口碑的代价,相当可惜,京东刚刚砍掉了品牌部,据我所知和此事没有直接关系,但模糊处理也好,给情绪一个出口。

至于缺席座谈会,这倒不算意外,但要回到舞台中心,刘强东会意识到,他还是缺少正当性这么一件东西。

在由人民组成的共和国,最大的正当性,只有人民才有权提供,及时发现这一点,比再多的花拳绣腿都管用。

如果说刘强东主张给外卖员交五险一金还属于「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机策略,通过给自己并不存在的业务增加假象成本,倒逼竞争对手跟进自损。

那么把快递员和外卖员放在一起,不但要交五险一金,还要由平台来负担个人需出的那部分费用,完全打消交社保反而导致收入下降的劳动者顾虑,这就是真的在用真金白银为人民提升生活品质了。

所以刘强东的那条朋友圈,才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转得包浆了,大伙是真支持啊。

我发了条微博,问怎么看东子的这波操作,评论区是呵斥我的声音:「什么东子?叫东哥!」

好的,东哥。

东哥说出了一个企业家们普遍不愿承认、但在事实层面可能又确实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大公司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是不是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

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要给企业家寻找原罪,而是在规模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回过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在分配上做到了尽善尽美。

以前都是知识分子在说这种不合时宜的话,现在有企业家主动来当反思怪,把华丽旗袍底下的虱子暴露出来,这很有价值。

以前不堪回首,未来还有变数,至少在当下,刘强东做对了这件事情,他讨不来的认可,在履行一个人民企业家的职责后,铺天盖地的涌上来了。

只有人民,才有资格判断,谁才是人民企业家。

可以,今天我站东哥。

by @阑夕ོ #科技圈大小事
互联网老实人的含金量 遥遥领先

by @Money_Maple #科技圈大小事
国内就缺北大朱松纯这样敢说实话的学者

傍晚的时候,看腾讯科技发了一篇文章📰
(文章已经被删了🤣
里面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老师
在中关村论坛的分享

朱松纯老师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深刻批判⬇️
他尖锐指出,当前中国AI领域呈现出虚假繁荣与结构性失衡并存的矛盾局面

在行业层面,如DeepSeek、Manus等虽获得资本狂热追捧,形成了"押宝大模型即押注未来"的群体共识,但这种表面热闹掩盖着基础研究的严重薄弱
全国范围内AI算力中心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平均利用率不足20%(算力中心真的太多了,但是真正有需求的人很难用上•ᴗ•💧

教育领域同样存在泡沫化倾向,38%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缺乏核心AI研究背景,这暴露出产学研链条的深层断裂🫡

创新层面呈现明显的"头重脚轻"特征,当前过度集中于算法优化与工程部署等应用层,而在智能本质探究、认知理论构建等基础领域近乎空白
学界多依赖事后分析,预测能力接近于0

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认知的严重偏差⚠️
朱松纯强调,中国AI领域存在三大认知误区:
1️⃣ 把“AI for Science"等同于智能本质研究,忽视了对人类认知机制的深层次探索;
2️⃣ 简单归咎于西方技术封锁导致的"卡脖子"困境,却回避了本土基础理论原创性不足的根本问题;
3️⃣ 过度神话企业创新神话,部分所谓"六小龙"企业估值泡沫化现象严重,市盈率超百倍却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这种舆论导向导致学术界在基础研究中的核心作用被系统性低估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AI发展正陷入西方设定的叙事陷阱,盲目跟随美国主导的"大数据-算力-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路径
媒体对AGI威胁论的炒作进一步加剧了决策焦虑,这种认知殖民正将中国AI创新引入歧途

朱老师在这个时候敢出来说实话、敢泼冷水,真的是有学者风骨(^-^)👍
但是我对朱老师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怀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原文🤗

by @Max_means_best #科技圈大小事
Chatgpt记忆功能大幅度提升,支持参考历史所有对话,这个会让ChatGPT的粘性越来越高,某种程度上构建了壁垒。

1. 降低对话门槛,就像一个秘书,你不需要把需求和背景信息讲的很清楚,他就能懂你并完成

2. 提供情绪价值,当一个朋友在聊天时提到你之前说的话,你会觉得他贴心,模型也同样如此

3. 构建数字分身,当模型越来越懂你,某种程度上,他可以作为你的代理去更主动的执行任务

by @Kenny_肯尼 #科技圈大小事
小红书独立开发者大赛今天颁奖,其中有几款获奖App还是我当评委时选出来的,很有感触。

之前和@orange.ai 聊AI编程时,就说过AI这波对于生产力的解放,有机会顾及到以前那些因为规模不足而被放弃的长尾需求。

说人话就是,终于可以做一些取悦少数人、甚至是取悦自己的产品出来了,去他妈的DAU。

这次在小红书上获客无数的那些App,共同点是都很小而有趣,比如测算每天要晒多久太阳的SunAlly,只为航班上断网场景服务的专注飞机,分享宠物友好路线的考骨地图,等等。

有种回到了十多年前、iPhone出现「iBeer」时刻的错觉。

2007年上市的第一代iPhone其实不怎么好用,因为没有应用商店,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官方App以外,用户并不能拿它做太多事情。

是App Store的上线,才让iPhone真的实现了「可以揣进兜里的一台小型电脑」这个愿景,而「iBeer」又是让App Store大获成功的神级助推。

现在来看,「iBeer」这个App简直可以说毫无用处,它唯一的功能就是是把屏幕变成一杯啤酒🍺的横截面,然后倾斜手机就能模拟喝酒的动效。

但那是2008年,没人知道能用iPhone做些什么,App Store里也只有几百个陌生的App——软件大厂都还在观望——「iBeer」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原来能够这么使用陀螺仪和触控系统,而且用户都玩嗨了,直接让「iBeer」成了当年下载次数最多的App之一。

所以后来苹果开发平台的负责人才说,「iBeer」不是计划内的产物,却为App Store奠定了更为广泛的认知基础,人们头一次发现原来还能有这样离谱的应用可以下载,而App Store也就成了一个天天都能发现新产品的入口。

怎么讲呢,现在的小红书,就给我一种十多年前App Store的氛围感,这不夸张,我那会儿Google Reader里订阅了好几个限免网站,每天不下几个新App就浑身难受。

这一年来肉眼可见的,活跃在小红书的独立开发者越来越多了,而且普遍很真诚,真诚到会把小红书当成开发日志来用,不是甩个文案就走的那种,而是会和用户在评论区讨论下个版本要怎么做改进。

这固然有幸存者效应的影响——不真诚的也拿不到足够的正反馈,更留不下来让我看到——但所谓真诚是必杀技的实际台词是,你要当个人,才能获得人。

App Store里上架的应用,已经有几百万之巨了,Android那边更是只多不少,以前的分发模式,无论是编辑精选还是搜索找寻,都失去了绝大多数价值,用户也难得会再频繁下载新的App,再多的「iBeer」,都卡在了被看到这个最致命的环节上。

于是买量几乎成了所剩无几的解法,但这种ROI至上主义天然就和孤身作战的独立开发者无缘,你要么买不过专业的投放团队,要么只能买来流量,买不到活人。

而这也是小红书顺水推舟办了这么一场独立开发者大赛的原因——作为跟了全程的场外参与者,我应该有资格这么来做总结——「能找到App」和「App被发现」的双向奔赴每天都在社区里上演,才让小红书成了这个时代的国民级应用商店。

啊,不应该再叫商店了,应该叫应用集市。

说到底,这倒不是因为小红书对App相关内容有多优待——扶持当然是有的,但小红书的运营在各条赛道都有扶持动作——而是开发App这件事情,和OOTD一样,都属于生活片段的分享,可被小红书无限容纳。

应用集市、传搭集市、游记集市、八卦集市⋯⋯有人的地方,就会自然产生集市,这是无需指导的社交本能。

前面说了,AI放大了Build的能力,但在一个程序员过剩的互联网大国,Build的供给并不是卡点——或者说唯一的卡点——更稀缺的,是Sell的能力。

都说小红书能让产品出圈,这个所谓的圈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开发者们的能力圈,在技术社区里聊实现方案可以聊出几十页来,但挤进人流去感知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却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训练记忆,以致于「记账日记Todo」成了独立开发三件套,只有做自己也要用的产品才能确定需求。

一些开发者跟我说用多了小红书的体验,获客反而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说多了没压力,这里的沟通和他们在以前推广时强迫自己沟通是不一样的,不需要在文案措辞上抓破脑袋唯恐表达不周,就像写开发文档一样,把做的事情摊开讲完就好,用户自己会在评论区提出新的话题。

当在能力圈之外也能自处,原本的圈当然就成了画地为牢的虚无之物了。

我也看到一个独立开发者的新两件套概念,很是合理::Cursor+小红书,一个解决Build的问题,一个解决Sell的问题,合作起来天衣无缝。

过去十几年来,独立开发这个行当的韧性还挺足的,在中文互联网几无生存空间后,出海赚美金的开发者倒是越来越活跃了,但是现在小红书能够重新指明一条路,那就是在国内市场开发应用依然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未必和出海场景一样直接变现,但它把人设和产品绑定的一体化表达模式,可以涌现出更多的非标准化玩法。

小猫补光灯的开发者@Alchian花生 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一直认为,他这个人的活跃,是比App更好的一款产品。

产品会过气、会下架、会出Bug,但人不会,人的想象空间,比任何产品都大,要理解集市和商店的差别,小红书没有货架,亦不存在价签,自我介绍和打招呼的勇气,才是最关键的,而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

人成事则成,希望明年继续参加小红书的独立开发者大赛。

by @阑夕ོ #科技圈大小事
最近,抖音弄了个算法公开日,把它家神秘莫测的算法公开了,还公布在了抖家的安全官网上(95152.douyin.com),引发了一堆内行人的学习兴趣。

我逐字看完咯,写的很通俗易懂。
但普通人仍需要我这样的中译中闲人翻译。
抖音算法主要是Wide&Deep模型和双塔召回模型。

Wide&Deep模型是谷歌提出混合推荐模型,wide是宽度的意思,deep是深度,什么意思呢,前者是挖掘你跟一支视频的直接联系,譬如你在看运动鞋,它就给你推同款。后者是挖掘你跟这支视频的泛联系,你在看鞋,那么你可能会去旅游,想要买运动手表。

充分挖掘你人生的宽度与深度。

双塔召回模型很有意思,一座是用户塔,一座是内容塔,两个都是深度学习模型,把一些内容特征做了数字转化。

譬如你是用户,爱看游戏,做菜,唱歌,熊猫,用户塔便赋予她们数学代号为0,1,2,3。短视频为X,长视频为Y。

做菜短视频就变成了(1,X),又做菜又唱歌的短视频是(1,2,X),像搞怪、诗意、科技、玄学都是可以被数字化的内容特征。

抖音还有座内容塔嘛,识别到了你家用户塔的数学特征后,会粗筛一批口粮给你,搞笑大厨,薄肌体育生,宫斗短剧,杀死比尔等等,排序到了你的预存储空间里。

上下一划,大概率是你想看的。

抖音总结推荐算法,就是以数学计算学习人类行为。

抖音还公布了推荐优先级,设定了一些行为的“推荐价值”,不再是只看完播率了,在中长视频+短剧生态繁荣后,发展出来了多目标建模,让推荐更加均衡。

除了把算法黑盒拆开给大家看,还讲了怎么治理内容。

建立有专门的标准管理团队,已对违法违规、色情低俗、公序良俗、危险行为等十余大类、数百种风险设置了独立标准条款,每条标准条款都匹配典型违规案例及对应执行手册。

流量越高的内容经过评估的次数越多,标准也越严格。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违规内容,很快就被限流或处理掉了。

在这块是“机器+人工”的审核,又有一点Wide&Deep的味道,机器主要负责宽度,主动对所有投稿进行评估,筛掉最直观的问题点。人工主要负责深度,确保疑难问题尽可能精准研判,减少错判,毕竟算法不是真的懂内容。

这个安全网站还会更新。。。
甚至聊到了APP会“窃听”用户谈话吗?
它的副标题是:平台“窃听”在技术上不“划算”,在法律上不被允许。

里面聊到了跨平台营销推荐,是造成用户被窃听的主要幻觉。

例如,用户在A电商平台搜索了一款猫粮。关闭A平台后,打开了B社交平台,发现B平台也在推荐猫粮。这并不是B平台对用户做了监控,是A平台作为B平台的广告主,通过程序化广告利用A平台的数据定向给用户展示了广告,实现跨平台的广告营销。

这个举动是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一种广告形式。

啊...这个算法公开日太有意思了,人的行为啊,才是算法的根本。

by @兔撕鸡大老爷 #科技圈大小事
看了一会儿机器人马拉松,且不论具身智能这条路最终能不能走通,单看性价比,“再造一个很像人的机器”似乎不如“用机器来改造/增强人的能力”,比如说投入到脑机和人体外骨骼的研发中

by @老蒋不一定靠谱 #科技圈大小事
东哥太狠了🤣组建联盟哈哈哈哈

by @小羊不迷糊 #科技圈大小事
看似是京东发狠斗美团,其实是美团早早偷了京东的家。

京东和美团这场仗,外卖只是一个摆在台前的焦点,实质上,双方决战的战场,是一块叫做“即时零售”的大蛋糕。所以京东并没有把新业务叫做“京东外卖”,而是叫“京东秒送”,事实上,在这个频道里,除了外卖,也能买菜买药买日用品。

而且最关键的是,双方在过去2年,都已经闷声发大财的尝到了即时零售的甜头。

美团2021年因为疫情+社区团购大战,严重亏损,净利率-13%,2023年净利率扭正为5%,2024年净利率大幅增长至历史新高10.6%,而净利率能够扭正并且达到历史新高的原因,就是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B端叫闪电仓,C端叫闪购,这为美团贡献了大量利润,第一次尝到了“卖货”的快乐。

京东也一样,京东日常净利率大概在2%-3%,直到2024年,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秒送”,让京东的净利率增长到3.6%。

即时零售是一个新名词,但不是一个新概念。从外卖O2O,到线上便利店、药店,再到刚刚结束硝烟的社区团购,都是对于线上线下即时交易的探索和延伸。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终于发展成了今天的集大成者“即时零售”。

用美团CEO王莆中的描述,即时零售就是“30分钟送万物”。这是美团的新故事,通过密布在大街小巷的骑手网络,不止送餐,还要送花、送药、送菜,要送一切商品,美团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电商零售平台,并且这个电商平台上的海量商品,不再需要等1-3天快递,而是只需要30分钟就能送达。

美团在这件事情上最为热忱,不仅是因为美团掌握有千万骑手网络的优势资源,也是因为“即时零售”有机会打到“零售电商”这个更大的市场。

我们都知道,外卖是一个利润非常低的苦活累活,美团凭借全国性的规模效应,才勉强赚一点微利,饿了么至今还没盈利。但电商不同,作为全天下最好的生意之一,电商赛道孕育出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这些巨头,每一家都有着不错的规模和利润。

电商平台讲,“多快好省”至少要占一样。美团的策略是,通过遍布大街小巷的骑手和商家资源,主打一个“快”,其他电商平台从下单到收货,2-3天,但美团可以30分钟送达,现在下单,马上就有骑手去附近的商家取货,然后送货上门。

所以,2021年,美团发布“零售+科技”战略,2025年4月15日,整合闪电仓等业务,发布新品牌“美团闪购”,号称“新一代购物平台”“30分钟好货到手”。

看到这儿就明白了,美团闪购要做“购物平台”,并且主打“快”。

那原先主打“快”的电商平台是谁?就是京东。

新王要上位,旧王未老,自然是一场硬仗。

那为什么兵锋所指,把焦点指在了外卖上?

两点原因:

第一,京东用外卖作为利剑,本质上是以攻为守。

美团进攻京东的零售腹地,但说实话,这个零售腹地也没什么可防御的招式,不外乎就是搞BD拓商家,投广告抢心智,打不出什么花样来,只防御敌人进攻点的常规打法,毫无新意,而且纯防御的状态下,美团用30分钟快送的概念,多少都能咬下一块肉。

与其如此,那京东索性也捅了美团的老巢,以攻为守,在美团的外卖领域,做个搅屎棍,不管能不能赢,美团都得抽调资源进行防守,围魏救赵。

第二,即时零售是双方共识,在当下,京东虽快,但京东物流只能做到次日达,快不过美团,京东需要补课。

京东过去的“快”,是在城市大仓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物流调度效率,实现了次日达。而美团的“快”,是通过商圈级的前置仓,通过骑手网络完成即时送达。

即时零售也是京东发展的目标,但当下的京东,既没有骑手送货,也没有足够多的前置小仓做供给。即时零售的仗要想打赢,就得尽快把这两部分资源补上。只要这两个资源补上,依托京东已有的全国仓配体系和超级丰富的SKU,在未来的即时零售大战场上,赢面很大。

那通过干外卖,正好把骑手网络建立起来,为即时零售的规模爆发,做提前的积累。

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外卖能不能干赢无所谓,但只要干外卖,就一定能建立骑手网络。既然即时零售是未来的共识,那么作为核心运力的末端运输力量,自然是重中之重。

所以这么一看,京东和美团虽在外卖板块口水飞溅,吵得不可开交,但在另一个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较量。

https://mp.weixin.qq.com/s/OvpMC9C9f0kuTd72yYLKRA

*美团京东净利率数据与即时零售业务关系,引用自魏武挥老师《扯氮集》
*题图来自网络

文/亨亨(始终是产品经理)
微信:xiaozidaheng
微信公众号:产品变量(ID:hengpaper)

by @亨亨在创造 #科技圈大小事
老二下场了🫡

#外卖大战

by @real张三 #科技圈大小事
时代的眼泪。哪一天QQ是不是也会关?

by @TomXu #科技圈大小事
雷军今天发文: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

by @CEO来信 #科技圈大小事
在5月14日前,
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为期90天;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为期90天。(包括20%芬太尼税)

媒体提问,是否意味着美国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30%的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回应,声明引用的是4月2日对等关税以及中国的报复措施。
“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目前为30%;今年早些时候对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仍然有效。该税率不包括全球范围内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因此,部分中国商品仍将面临更高关税。”

by @互联网新鲜事 #科技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