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嫦娥五号 #月球 #环月轨道
【嫦娥五号成功实施“刹车”制动 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00公里处成功实施3000牛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月制动正常,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关键的轨道控制之一。高速飞行的探测器在靠近月球时,实施“刹车”制动,目的是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过程中经历了2次轨道修正,达到预期目标。后续,嫦娥五号探测器将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实施月球正面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工作。(中国新闻网 @微博)(央视新闻 @微博)
【嫦娥五号成功实施“刹车”制动 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00公里处成功实施3000牛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月制动正常,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关键的轨道控制之一。高速飞行的探测器在靠近月球时,实施“刹车”制动,目的是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过程中经历了2次轨道修正,达到预期目标。后续,嫦娥五号探测器将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实施月球正面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工作。(中国新闻网 @微博)(央视新闻 @微博)
#嫦娥五号 #月球
【嫦娥五号上升器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国家航天局消息,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与地面起飞不同,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不具备成熟的发射塔架系统,着陆器相当于上升器的“临时塔架”,上升器起飞存在起飞初始基准与起飞平台姿态不确定、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地月环境差异等问题;另外由于月球上没有导航星座,上升器起飞后,需在地面测控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
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分离。此次国旗展开是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国旗的“独立展示”。
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我们的太空)
【嫦娥五号上升器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国家航天局消息,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与地面起飞不同,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不具备成熟的发射塔架系统,着陆器相当于上升器的“临时塔架”,上升器起飞存在起飞初始基准与起飞平台姿态不确定、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地月环境差异等问题;另外由于月球上没有导航星座,上升器起飞后,需在地面测控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
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分离。此次国旗展开是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国旗的“独立展示”。
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我们的太空)
#Nature #缝合怪 #总想搞个大新闻 #月球 #伊朗 #标题 #摘录
【《自然》杂志将中国登月与伊朗死刑案并列 引发大陆网民不满】
《自然》科学杂志网站本月2日在一篇新闻汇编标题中将中国登月项目启动的新闻与一件伊朗死刑案的新闻放在一起,引起大陆网民不满。
这篇汇编中包括了中国登月项目启动、一名被伊朗法庭认定实施间谍行为的医学家将被执行死刑、西班牙科学家欢庆政府提高科研预算三则新闻。
目前,《自然》科学杂志的网站尚未就为何会起这么一个标题给出任何回应。(联合早报)(nature)
近期的几篇报道题目分别是,《新冠疫苗分配和巨型望远镜坍塌》、《肯尼亚的新冠、太空科学和欧洲预算增长》、《黑洞冲突、美国气候希望和新冠抗体》。(nature)
【《自然》杂志将中国登月与伊朗死刑案并列 引发大陆网民不满】
《自然》科学杂志网站本月2日在一篇新闻汇编标题中将中国登月项目启动的新闻与一件伊朗死刑案的新闻放在一起,引起大陆网民不满。
这篇汇编中包括了中国登月项目启动、一名被伊朗法庭认定实施间谍行为的医学家将被执行死刑、西班牙科学家欢庆政府提高科研预算三则新闻。
目前,《自然》科学杂志的网站尚未就为何会起这么一个标题给出任何回应。(联合早报)(nature)
近期的几篇报道题目分别是,《新冠疫苗分配和巨型望远镜坍塌》、《肯尼亚的新冠、太空科学和欧洲预算增长》、《黑洞冲突、美国气候希望和新冠抗体》。(nature)
#NASA #月球 #登月 #空间站 #波音 #航天飞机
【NASA确定登月宇航员名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发文称,已完成“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宇航员的选拔工作。
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周三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国家太空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介绍了“阿尔特弥斯”团队成员,共9男9女,其中两人目前在国际空间站驻守。该团队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2岁。在“阿尔特弥斯”项目框架下,女性宇航员将首次登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美国波音的宇宙飞船将在明年3月再次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
美国波音公司发布消息显示,“星际客机”(Starliner)无人驾驶飞船拟于2021年3月底搭乘“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
2019年12月,“星际客机”进行了首次无人驾驶发射,但由于技术原因,取消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NASA确定登月宇航员名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发文称,已完成“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宇航员的选拔工作。
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周三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国家太空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介绍了“阿尔特弥斯”团队成员,共9男9女,其中两人目前在国际空间站驻守。该团队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2岁。在“阿尔特弥斯”项目框架下,女性宇航员将首次登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美国波音的宇宙飞船将在明年3月再次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
美国波音公司发布消息显示,“星际客机”(Starliner)无人驾驶飞船拟于2021年3月底搭乘“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
2019年12月,“星际客机”进行了首次无人驾驶发射,但由于技术原因,取消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航天 #规划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月球
【中国计划实施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两年内发射四艘载人飞船、月球样品用于三个目的】
在17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吴艳华也表示,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明年上半年计划发射的核心舱、两个试验舱,还有四艘货运飞船,大概四艘载人飞船,总共接近11次任务,两年期间要完成。然后要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
同时,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一是用于科学研究;二是一部分样品将用于博物馆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据国际合作公约,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香港商報網)(新华视点)(新华网)
【中国2030年前 在月球南极建科研站基本型】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今天返回地球后,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随即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之后逐步扩大规模,进而在月球上盖房子、开采矿物等。
吴伟仁表示,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是连续14个白天和14个黑夜相间,而没有长时间连续的日照,因此一些仪器设备不能连续工作。至于月球南纬89度的南极地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日照。对此,中国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科研站。之后随着科研站规模的扩大,即可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还可在月球上开采矿物。
吴伟仁还指出,在更远的未来,中国还可借助月球作为跳板,前往更远的太空和星球。(联合早报)
详细解读: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 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将陆续实施(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正在进行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将在韶山进行异地灾备(中国新闻网)
【中国计划实施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两年内发射四艘载人飞船、月球样品用于三个目的】
在17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吴艳华也表示,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明年上半年计划发射的核心舱、两个试验舱,还有四艘货运飞船,大概四艘载人飞船,总共接近11次任务,两年期间要完成。然后要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
同时,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一是用于科学研究;二是一部分样品将用于博物馆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据国际合作公约,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香港商報網)(新华视点)(新华网)
【中国2030年前 在月球南极建科研站基本型】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今天返回地球后,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随即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之后逐步扩大规模,进而在月球上盖房子、开采矿物等。
吴伟仁表示,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是连续14个白天和14个黑夜相间,而没有长时间连续的日照,因此一些仪器设备不能连续工作。至于月球南纬89度的南极地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日照。对此,中国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科研站。之后随着科研站规模的扩大,即可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还可在月球上开采矿物。
吴伟仁还指出,在更远的未来,中国还可借助月球作为跳板,前往更远的太空和星球。(联合早报)
详细解读: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 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将陆续实施(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正在进行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将在韶山进行异地灾备(中国新闻网)
#嫦娥五号 #隼鸟二号 #小行星 #月球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初步测量重约1731克】
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在样品安全运输至月球样品实验室后,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将按计划进行月球样品的存储、制备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中国新闻网)
【“隼鸟2号”送回至少5.4克小行星沙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8日表示,探测器“隼鸟2号”送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沙粒至少合计5.4克以上。密封舱内的样本容器中有3个独立空间,该重量是这些空间内所有沙粒等的合计。独立空间外部也发现了沙粒,合计重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据JAXA介绍,通过比较发射前和目前容器内的重量,算出了该数据。15日的记者会上已经宣布,对保管去年2月第一次着陆时采集样本的“A室”开封,确认有直径数毫米、肉眼可见的大量黑色沙粒。(共同社)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初步测量重约1731克】
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在样品安全运输至月球样品实验室后,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将按计划进行月球样品的存储、制备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中国新闻网)
【“隼鸟2号”送回至少5.4克小行星沙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8日表示,探测器“隼鸟2号”送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沙粒至少合计5.4克以上。密封舱内的样本容器中有3个独立空间,该重量是这些空间内所有沙粒等的合计。独立空间外部也发现了沙粒,合计重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据JAXA介绍,通过比较发射前和目前容器内的重量,算出了该数据。15日的记者会上已经宣布,对保管去年2月第一次着陆时采集样本的“A室”开封,确认有直径数毫米、肉眼可见的大量黑色沙粒。(共同社)
#中俄 #航天 #月球 #国际月球科研站
【中俄将联合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胡喆、陈席元)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框架内,中俄两国利用在空间科学、研发和使用空间设备和空间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共同制定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并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和运营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包括向国际宇航界开展项目推介。
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先后签署了一系列协定,积极推动月球及深空探测领域的合作。(新华社)
【中俄将联合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胡喆、陈席元)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框架内,中俄两国利用在空间科学、研发和使用空间设备和空间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共同制定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并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和运营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包括向国际宇航界开展项目推介。
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先后签署了一系列协定,积极推动月球及深空探测领域的合作。(新华社)
#俄罗斯🇷🇺 #中俄🇨🇳 #月球 #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航天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记者24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声明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任务的各个层级,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根据中俄两国计划,后续还将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路线图》,以及明确其他有兴趣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加入程序。(新华社)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据观察者网报道,今天(24日)上午,在 2021 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透露,中国航天未来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致辞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观察者网 @微博)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记者24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声明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任务的各个层级,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根据中俄两国计划,后续还将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路线图》,以及明确其他有兴趣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加入程序。(新华社)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据观察者网报道,今天(24日)上午,在 2021 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透露,中国航天未来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致辞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观察者网 @微博)
#航天 #月球 #太阳系边际 #小行星 #重型火箭
【嫦娥六号任务预计2024年前后实施 或将继续月背征途】
“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实施,目前正论证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着陆点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也正在研究中。”
据悉,探月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步走;2030年前实现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勘、研、建”;此后,再完成月球科研站的扩展与运营。即从具备月球探测技术能力,到攻克月球科研站技术、提升月球科学与资源应用能力,再到形成月球长期科研和资源应用能力。(中新社)
【中国已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
在24日于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透露,中国已经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开展太阳风动力学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机制、太阳系演化与外太阳系天体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感知地球家园深空环境,揭秘外太阳系典型天体。
王赤介绍,按计划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四大科学目标。其中,大行星掠影将重点解释行星空间天气特征。“对太阳系边际探测的科学背景、关键科学问题和探测科学目标做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日球层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际物理等重大科学问题。”(中新社)
【中国小天体探测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将预留200公斤开放搭载】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作了题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的报告。
目前,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探测目标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
叶培建透露,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小行星探测就会选择降落采样。掌握了降落技术,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国可以直接接近并干预。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始终抱有开放态度。搭载项目方面,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将预留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 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
在“月球:探测与天文观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牟宇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太空活动将主要集中在地月空间,为满足航班化天地往返运输的需求,需要航天运输系统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满足快速、经济、大规模航班化进出空间的需求。
牟宇介绍,我国正在研制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为后续建立月球基地、完成更大规模探月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相关新闻🔗
21-04-24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21-04-24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嫦娥六号任务预计2024年前后实施 或将继续月背征途】
“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实施,目前正论证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着陆点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也正在研究中。”
据悉,探月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步走;2030年前实现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勘、研、建”;此后,再完成月球科研站的扩展与运营。即从具备月球探测技术能力,到攻克月球科研站技术、提升月球科学与资源应用能力,再到形成月球长期科研和资源应用能力。(中新社)
【中国已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
在24日于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透露,中国已经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开展太阳风动力学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机制、太阳系演化与外太阳系天体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感知地球家园深空环境,揭秘外太阳系典型天体。
王赤介绍,按计划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四大科学目标。其中,大行星掠影将重点解释行星空间天气特征。“对太阳系边际探测的科学背景、关键科学问题和探测科学目标做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日球层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际物理等重大科学问题。”(中新社)
【中国小天体探测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将预留200公斤开放搭载】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作了题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的报告。
目前,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探测目标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
叶培建透露,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小行星探测就会选择降落采样。掌握了降落技术,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国可以直接接近并干预。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始终抱有开放态度。搭载项目方面,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将预留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 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
在“月球:探测与天文观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牟宇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太空活动将主要集中在地月空间,为满足航班化天地往返运输的需求,需要航天运输系统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满足快速、经济、大规模航班化进出空间的需求。
牟宇介绍,我国正在研制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为后续建立月球基地、完成更大规模探月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相关新闻🔗
21-04-24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21-04-24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航天 #火星 #木星 #月球
【中国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
原标题:国家航天局发布“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今天(6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正式发布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规划。
...
在月球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研制发射嫦娥八号,与嫦娥七号共同构成科研站基本型。值得一提的是,在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我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并推动后续任务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
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统筹考虑工程技术发展和热点科学问题研究的需要,明确在2030年前,以火星探测为重点和主线,按照“一步实现绕着巡、二步完成取样回”的路线进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绕着巡的既定目标,下一步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同时还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的环绕探测,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后续行星探测工程任务,已经得到党中央肯定,相关方案正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中国的航天 @微信)
【中国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
原标题:国家航天局发布“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今天(6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正式发布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规划。
...
在月球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研制发射嫦娥八号,与嫦娥七号共同构成科研站基本型。值得一提的是,在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我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并推动后续任务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
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统筹考虑工程技术发展和热点科学问题研究的需要,明确在2030年前,以火星探测为重点和主线,按照“一步实现绕着巡、二步完成取样回”的路线进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绕着巡的既定目标,下一步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同时还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的环绕探测,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后续行星探测工程任务,已经得到党中央肯定,相关方案正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中国的航天 @微信)
乌鸦观察
#玉兔二号 #月球 #航天 【玉兔二号将调查立方体形状的神秘月球物体】 2019 年登陆月球的玉兔二号漫游车前不久结束的第 36 个月昼探索中观察到北侧天际线处有一个立方体形状的神秘物体。 solidot认为,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库布里克科幻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中的著名黑色方碑,当然现实不太可能这么富有戏剧性,库布里克不可能真的在月面放上方碑,地球的金属方碑也不会飞到月球上,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巨石。 目前玉兔二号与该物体相距 80 米,预计漫游车能在两到三个月昼之后抵达,中国科学家 已经计划探索该物体。(Solidot)
#月球 #航天 #水 #羟基 #科研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揭示着陆区月表水含量】
由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行星科学团队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夏威夷大学、南京大学合作的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对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进行研究,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最新研究显示,1吨月壤中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约有180克水。这一研究成果2022年1月8日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科研团队介绍,光谱仪所探测到的水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可以喝的水。
据了解,嫦娥五号光谱仪对采样区约2米×2米范围的区域进行了光谱观测,除了月壤之外还包括了一块没有带回来的岩石。探测发现岩石和月壤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收。实验室的数据显示矿物中水的含量与其光谱吸收强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个线性关系主要与粒径相关。根据目前已有月壤样品的测量,它们的平均粒径约60~80微米,据此估算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120ppm以下;而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180ppm。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央视新闻)
【嫦娥五号揭示着陆区月表水含量】
由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行星科学团队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夏威夷大学、南京大学合作的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对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进行研究,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最新研究显示,1吨月壤中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约有180克水。这一研究成果2022年1月8日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科研团队介绍,光谱仪所探测到的水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可以喝的水。
据了解,嫦娥五号光谱仪对采样区约2米×2米范围的区域进行了光谱观测,除了月壤之外还包括了一块没有带回来的岩石。探测发现岩石和月壤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收。实验室的数据显示矿物中水的含量与其光谱吸收强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个线性关系主要与粒径相关。根据目前已有月壤样品的测量,它们的平均粒径约60~80微米,据此估算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120ppm以下;而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180ppm。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央视新闻)
乌鸦观察
#上海 #疫情 #航母 #003 #南华早报 #消息人士 #航天 #空间站 【上海疫情或影响航母下水日程,但空间站将如期完成在轨建造】 上海疫情可能影响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但中国航天工程仍将按照原定计划安排,今年内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香港《南华早报》昨天(4月17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上海因新冠封控措施减缓了中国的造船计划,并可能影响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的日程。各方原本预料,中国海军大约会在本月23日成立73周年庆之际,举行国产003型航母的下水仪式。自从2017年起,上海…
#航天 #空间站 #载人飞船 #望远镜 #载人航天 #商业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 #近地小天体防御 #月球 #太空垃圾
【0417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今年将完成】
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神舟十四号 和 #神舟十五号 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问天实验舱 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另外,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另外,在问天实验舱还配置了航天员出舱气闸舱,将作为航天员主用的出舱活动的气闸舱,核心舱的节点舱用于其他功能,只是作为备份;问天实验舱还具备核心舱对于组合体管理控制功能的备份舱段。也就是说,核心舱平台的功能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切换至问天实验舱行使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功能,这样可以整体上提高空间站的可靠性。
#梦天实验舱 配置了一个货物气闸舱和一个舱外展开试验平台。今后需要在舱外安装的科学试验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运送到空间站,再通过货物气闸舱把载荷送到舱外,由机械臂或者航天员把它安装到舱外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实现舱外试验项目不断更新。
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 #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新办)
【0309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据中新社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希望在2030年之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后续还准备进行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于2049年完成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0亿公里远的深空探测。
此外,深空探测还包括近地小天体防御。吴伟仁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对于一些近地小行星,特别是可能撞击地球或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将进行探测、预警、防御和处置。(中新社)
【0128 中国未来五年拟完成月球极区和火星采样返回 加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
1月28日,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坑飞跃探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未来五年,中国将统筹推进空间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太空交通管理,建设完善空间碎片监测设施体系、编目数据库和预警服务系统,统筹做好航天器在轨维护、碰撞规避控制、空间碎片减缓等工作,确保太空系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全面加强防护力量建设,提高容灾备份、抗毁生存、信息防护能力,维护国家太空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升监测、编目、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
未来五年,中国将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卫星等,持续开展空间天文、日球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的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国新办)
【0417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今年将完成】
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神舟十四号 和 #神舟十五号 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问天实验舱 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另外,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另外,在问天实验舱还配置了航天员出舱气闸舱,将作为航天员主用的出舱活动的气闸舱,核心舱的节点舱用于其他功能,只是作为备份;问天实验舱还具备核心舱对于组合体管理控制功能的备份舱段。也就是说,核心舱平台的功能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切换至问天实验舱行使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功能,这样可以整体上提高空间站的可靠性。
#梦天实验舱 配置了一个货物气闸舱和一个舱外展开试验平台。今后需要在舱外安装的科学试验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运送到空间站,再通过货物气闸舱把载荷送到舱外,由机械臂或者航天员把它安装到舱外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实现舱外试验项目不断更新。
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 #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新办)
【0309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据中新社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希望在2030年之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后续还准备进行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于2049年完成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0亿公里远的深空探测。
此外,深空探测还包括近地小天体防御。吴伟仁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对于一些近地小行星,特别是可能撞击地球或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将进行探测、预警、防御和处置。(中新社)
【0128 中国未来五年拟完成月球极区和火星采样返回 加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
1月28日,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坑飞跃探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未来五年,中国将统筹推进空间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太空交通管理,建设完善空间碎片监测设施体系、编目数据库和预警服务系统,统筹做好航天器在轨维护、碰撞规避控制、空间碎片减缓等工作,确保太空系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全面加强防护力量建设,提高容灾备份、抗毁生存、信息防护能力,维护国家太空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升监测、编目、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
未来五年,中国将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卫星等,持续开展空间天文、日球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的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国新办)
#月壤 #月球 #科研 #航天 #地外人工光合成
【研究人员发现月壤催化性能良好,或可在月球上制备氧气和燃料】
近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提出了一套利用月壤进行地外人工光合成的策略,有助于未来月球探测、居住和旅行。
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姚颖方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详细分析了嫦娥五号月壤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结构,从光伏电解、光催化和光热催化三个方面,对嫦娥五号月壤的人工光合成性能进行评估,并基于月壤人工光合成性能提出了可行的地外人工光合成策略,为实现“零能耗”的月球生命保障系统奠定了物质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焦耳》(影响因子41.248)期刊。
针对月球环境,团队提出了利用月壤实现地外人工光合成的可行策略与步骤,即利用月球夜间的极低温度(-173°C),通过凝结将二氧化碳从人类呼吸空气中直接分离。然后,嫦娥五号月壤作为水分解的电催化剂和CO2加氢的光热催化剂,将呼吸废气、月球表面开采的水资源等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其中,氧气可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甲烷为火箭推进剂的有效成分,甲醇则是有机化学品原料。
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有望利用月球的资源与环境生产氧气、燃料和生存用品。该技术能在宽温度范围下运行,实现低能耗和高效能量转换。此外,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主要利用人类呼吸的二氧化碳(CO2)和月球上原位开采的水资源,共同产生氧气和碳氢化合物。
姚颖方表示,利用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也许只需要月球上的太阳能、水和月壤,便能产生氧气和碳氢化合物,该技术有望借助于月球表面的温度环境,实现低能耗和高效能量转换。这为建立适应月球极端环境的原位资源利用系统提供了潜在方案。虽然月球土壤的催化效率低于地球上可用的催化剂,但姚颖方表示,研究团队还将对月壤中的有效催化成分进行分离、提炼,力求得到更好的催化效果。
采用月壤作为地外人工光合成催化材料,可以极大降低航天器的载荷和成本,姚颖方认为,“就像1600年代的‘航海时代’,数百艘船只出海,我们将进入‘太空时代’”,“但如果我们想对地外世界进行大规模探索,我们需要想办法减少有效载荷,这意味着尽可能少地依赖地球的补给,转而使用地外资源。”(科技日报)(澎湃新闻)(SciNews)
【研究人员发现月壤催化性能良好,或可在月球上制备氧气和燃料】
近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提出了一套利用月壤进行地外人工光合成的策略,有助于未来月球探测、居住和旅行。
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姚颖方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详细分析了嫦娥五号月壤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结构,从光伏电解、光催化和光热催化三个方面,对嫦娥五号月壤的人工光合成性能进行评估,并基于月壤人工光合成性能提出了可行的地外人工光合成策略,为实现“零能耗”的月球生命保障系统奠定了物质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焦耳》(影响因子41.248)期刊。
针对月球环境,团队提出了利用月壤实现地外人工光合成的可行策略与步骤,即利用月球夜间的极低温度(-173°C),通过凝结将二氧化碳从人类呼吸空气中直接分离。然后,嫦娥五号月壤作为水分解的电催化剂和CO2加氢的光热催化剂,将呼吸废气、月球表面开采的水资源等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其中,氧气可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甲烷为火箭推进剂的有效成分,甲醇则是有机化学品原料。
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有望利用月球的资源与环境生产氧气、燃料和生存用品。该技术能在宽温度范围下运行,实现低能耗和高效能量转换。此外,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主要利用人类呼吸的二氧化碳(CO2)和月球上原位开采的水资源,共同产生氧气和碳氢化合物。
姚颖方表示,利用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也许只需要月球上的太阳能、水和月壤,便能产生氧气和碳氢化合物,该技术有望借助于月球表面的温度环境,实现低能耗和高效能量转换。这为建立适应月球极端环境的原位资源利用系统提供了潜在方案。虽然月球土壤的催化效率低于地球上可用的催化剂,但姚颖方表示,研究团队还将对月壤中的有效催化成分进行分离、提炼,力求得到更好的催化效果。
采用月壤作为地外人工光合成催化材料,可以极大降低航天器的载荷和成本,姚颖方认为,“就像1600年代的‘航海时代’,数百艘船只出海,我们将进入‘太空时代’”,“但如果我们想对地外世界进行大规模探索,我们需要想办法减少有效载荷,这意味着尽可能少地依赖地球的补给,转而使用地外资源。”(科技日报)(澎湃新闻)(Sc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