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8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半月谈 #网络暴力 #舆情 #正能量 #观点 #Opinion

半月谈:不能任由网络暴力披着“正能量”马甲肆意蔓延】

近日河南暴雨、东京奥运会相关热点事件中舆情汹涌,又见网络暴力倾向抬头正常参赛的运动员、正常经营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伤害。

国货品牌鸿星尔克为河南捐款5000万受到网友关注并引来“野性消费”,一些网民宣泄激情之余却跑到同行企业直播间中发布“逼捐”等攻击性言论,将正常经营的主播骂到痛哭离场;东京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中国选手王璐瑶未进决赛在微博道歉,却被网民指责“失败了还有心思晒自拍”“自拍穿的是睡衣”,铺天盖地诉诸语言暴力……上述网络暴力事件中,一些人发布攻击性言论同时不忘祭出“爱国”、“慈善”等冠冕堂皇的名义,殊不知真正的爱国与慈善绝不是偏狭与仇恨,更有一些人不过是为了宣泄情绪图口舌之快,当然也不乏在键盘上“大义凛然”、在现实里“岿然不动”之辈。在过激言论与行为背后,相关企业正常运营受到影响,给运动员造成了额外的精神压力也误导了正常的舆论走向,转移了事件中公众的视线重心。
.....(半月谈 @ 澎湃新闻)
#半月谈 #无纸化办公 #基层 #公务员 #业务系统

半月谈:基层推行“无纸化办公”反而更浪费纸】

近期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本身高效环保的无纸化办公在基层应用中却走了样导致费用开销增加、日常任务翻倍。很多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直言,自己时常遇到填完电子版还要再报纸质版的“两张皮”现象。
...
之所以出现“越是无纸化越是纸张用的多”的悖论,有很多因素使然。首先便是一些领导干部传统的观念、习惯短期难以改变认为电子文件的保密、安全性不足,在真实性和权威性不如纸质。虽然有内部办公和业务系统,但许多领导干部签字盖章仍只在纸质上进行。

其次是出于考核迎检的需要。一些干部反映,打印出来的文件很多只是为了体现工作痕迹,各级督查、检查也很少查电子资料。如果纸质台账准备不足,还可能给人留下工作不力的印象。
...
在记者的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一些单位盲目开发电子办公软件,但整体设计比较粗糙、问题频出,且在后期运维更新、安全防护上难以为继,部分功能更是“鸡肋”无用。
...(半月谈 @微信)
#基层 #半月谈 #刷票 #网络投票

半月谈:基层网络投票评选现公款刷票:人口两三万,投出7万票?】

半月谈》报道,记者在西部某地调研发现,某乡镇户籍人口仅两三万人,却投出七万多票。

报道引述西部某地多名基层干部说,地方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下载App数量以及投票多少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各个乡镇按票数排名,排名落后的乡镇主要领导会被约谈。

这些干部直言,用App下载指标数量、投票数量多少等来评价乡镇工作,让乡镇干部疲于应付。

基层干部周芳(化名)透露,上级要求各个乡镇想尽一切办法把票数投上去,导致一些乡镇为了更高的票数而违规操作。一些乡镇通过政府花钱在网络上买票,请“水军”到指定的App上去投票,公款买票已成为一种风气。

一名乡长说,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最具安全感乡镇评选投票中,本来一个手机号可投一票,但出现明显与户籍人口数量不符的投票数。本地某乡镇户籍人口仅两万多人,结果投出四万多票。还有两个乡镇,户籍人口都是两三万人,却分别投出五万多票和七万多票。

一名基层干部也说,因为户籍人口中老人、儿童等群体是不会投票的,因此票数的水分其实比看到的还多。多名村民告诉记者,自己不懂操作,就把手机交由入户干部操作。下载的是什么软件、有什么用途自己并不懂。一些老人用的是非智能机,不能下载App和投票,也由干部代为操作。

网络评选投票的需求催生各类“水军”,刷票成为产业链。基层干部表示,买票的人越来越多,票的价格行情也水涨船高。“以前通过网络买一票是一两角,后来涨到7角左右,现在较贵的投票已涨到2元一票,反正都是基层政府掏钱。”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表示,网络投票成本低、易于组织,不少地方政府部门乐于通过网络推动相关工作,比较省事。但是用不规范、不严谨的网络投票来取代客观公正的考评工作,实质上是相关部门懒政的体现,容易鼓励大家造假。

姚华建议,应该完善考评机制,选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从多维度综合评定相关部门或基层机构的工作成效。(联合早报)(半月谈)
乌鸦观察
#浙江 #湖州 #景区 #二十四孝 #传统文化 #封建糟粕 【浙江一景区24孝雕塑引争议 ,景区回应:老祖宗传承,年轻人可能不理解】 4月16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因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网友热议。16日,景区负责人表示,这些雕塑讲的是古代二十四孝。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是24孝中的一孝,这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漩涡视频 @微博) #更新 4月18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曾引发热议的24孝雕塑已被拆除。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做任何回应,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搜狐新闻…
#二十四孝 #传统文化 #封建糟粕 #半月谈 #观点 #Opinion #国学 #郭巨埋儿

半月谈:把“郭巨埋儿”式的糟粕童书埋了】

记者在某市书店童书区走访发现,一本《孝经》(并非儒家经典古籍《孝经》)被摆在8到12岁儿童推荐读物书架的明显位置上。翻开书本,“郭巨埋儿”的故事赫然在列。鲁迅先生早在1926年批评过的故事,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2022年的童书里,堪称“带毒童书”。

“郭巨埋儿”出自元代人编写的《二十四孝》。故事称,一名叫郭巨的人家贫,无粮奉养母亲,便要活埋自己的孩子,以防其“分母之食”。鲁迅先生在1926年发表的《二十四孝图》中直言对这则故事的“反感”,并吐露自己的“童年阴影”——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把孩子当成随意处置的私产,对鲜活生命毫不尊重,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真“孝”,也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然而,类似“封建余孽”的思维并没有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消失,仍须对宣传此类糟粕行为保持警惕。

糟粕仍在“上架”,背后利益作祟是重要诱因。近年来,一些封建糟粕“借尸还魂”,公然出现在童书里、儿童兴趣班中。某些机构把“愚忠愚孝”包装成“国学”,骗得不少家长心甘情愿掏钱。业内人士直言,童书出版几乎无门槛,“拿来主义”最省事,编编传统故事、配上拼音,就成了少儿“新读物”。
...(半月谈)

注:对“郭巨埋儿”的批判由来已久,韩愈对此评价,“不腰于市而已幸,况复旌其门!”方孝孺对此评价,“巨陷亲于不义,罪莫大焉,而谓之孝,则天理几于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