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jamin Barber 认为的理想的政治人(Homo politicus)具备的特质:「dependent, yet under democracy self-determining; insufficient and ignorant, yet under democracy teachable; selfish, yet under democracy cooperative; stubborn and solipsistic, yet under democracy creative and capable of genuine self-transformation」(Barber 2003)。试译:「依赖受制,但在民主之下可自我决定;无能无知,但在民主之下可教育学习;自私自利,但在民主之下可协同合作;固执独断,但在民主之下富创造力,且可真正自我变革。」
Barber 所倡的强民主,体现于他去世之前的几年中十分强调「城市」的作用,寄希望民众积极投身的本地社区事物中,亦可养成民主素养。这种「市民参与式预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 PB)最先发源于巴西阿雷格里港,正好是中国至今最后一次大规模民主运动被扼杀的那一年。数十年过去,这一新型民主模式在一些地区推广开来,但发展依然缓慢。华人世界中,以城市为单位的民主实践似乎更为渺茫——中国的中央政府加强影响香港;台湾的高雄曾一度被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转折,但刚刚被罢免的市长败于总统选举,而行政院副院长辞职将参加补选,地方事务与全国性政党交织不断。
民主这个同现代性交融的乌托邦精神,在近三十年来的代议形式的主流,以及个人直接参与的公决作为补充之外,社会运动也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各种数字技术在传统民主形式还在讨论投票方式的可行性时,已先运用于各式非正式的参与政治中了。
Barber 所倡的强民主,体现于他去世之前的几年中十分强调「城市」的作用,寄希望民众积极投身的本地社区事物中,亦可养成民主素养。这种「市民参与式预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 PB)最先发源于巴西阿雷格里港,正好是中国至今最后一次大规模民主运动被扼杀的那一年。数十年过去,这一新型民主模式在一些地区推广开来,但发展依然缓慢。华人世界中,以城市为单位的民主实践似乎更为渺茫——中国的中央政府加强影响香港;台湾的高雄曾一度被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转折,但刚刚被罢免的市长败于总统选举,而行政院副院长辞职将参加补选,地方事务与全国性政党交织不断。
民主这个同现代性交融的乌托邦精神,在近三十年来的代议形式的主流,以及个人直接参与的公决作为补充之外,社会运动也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各种数字技术在传统民主形式还在讨论投票方式的可行性时,已先运用于各式非正式的参与政治中了。
常收听的 #播客 之一,卫报的 Audio Long Reads 今天新的一集从各角度详述了香港去年六月以来的抗议活动(文字稿),包括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英国「liberty without democracy」的殖民统治,作为中港关系晴雨表的六四守夜,新旧移民代际冲突,社会运动的形式与认知的变化等。也因面向宽泛,听完之后想到很多,但也难系统地思考。其实英国驻华使馆十天前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中国官媒言论的回应很好地回答了许多问题(已被删除,而对于删除一事昨天发布的声明也被禁止分享,此为北大未名一篇转发备份),但也就像这集播客的末尾所言,「The vigil stood not only for the city’s freedoms of assembly and expression, but also of information」。
BTW,此前我推荐播客时,给出的链接都是 Apple Podcasts,今次却提供 Google Podcasts。其实我是在 Apple 听完的(测试链接),但回去找链接时发现此一集消失了(现已恢复),而 Spotify 亦未出现此问题。
#podcasts
BTW,此前我推荐播客时,给出的链接都是 Apple Podcasts,今次却提供 Google Podcasts。其实我是在 Apple 听完的(测试链接),但回去找链接时发现此一集消失了(现已恢复),而 Spotify 亦未出现此问题。
#podcasts
Promulgation of National Law 2020.pdf
331.3 KB
此前关注并梳理了去年引发震荡的《逃犯条例》草案,以及之后香港政府为阻吓援引《紧急条例》制定的《禁止蒙面规例》,而这一个多月以来热议的香港国安法则几乎没有发文讨论过。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关心,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直至今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增加《基本法》附件三的决定,习近平签主席令生效,香港政府刊宪这个文件,全世界才看到到底怎样的一部法律。
Forwarded from 香港自殺報道資料庫 (Benny Yeong 楊皓文)
【開放數據】
更新日期:2020年7月1日 下午6:00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自殺及企圖自殺個案資料合共1551條及有效來源網址,歡迎讀指出錯誤或任何漏缺,作者會即時更正。
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siuyeongHKSuicide/posts/274011187297358
更新日期:2020年7月1日 下午6:00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自殺及企圖自殺個案資料合共1551條及有效來源網址,歡迎讀指出錯誤或任何漏缺,作者會即時更正。
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siuyeongHKSuicide/posts/274011187297358
Das Weltbürgerrecht soll auf Bedingungen der allgemeinen Hospitalität eingeschränkt sein.
近期美国收紧留学签证政策,英国扩大对持 BN(O) 香港人定居和入籍 等,令人们再次关注个人于国家之间留学、旅行、移民等活动时的自由与限制。上面的这句话源自康德的《永久和平》(Zum ewigen Frieden. Ein philosophischer Entwurf),意即每个人在任何地方都有访问他国的权利,能够进入任何地方,其自由不被额外限制。康德认为,「公共人权」(öffentliches Menschenrecht)通过不同民族的交织、不同国家公民的自由共同体对各个国家的法律和国际法的补充得到体现。在论述这一著作时,往往关注的废除常备军、共和制等国家关系面向,而忽略了其追求的最终目标的「人」的权利;关于世界主义的辩论也常聚焦国家作用,忽视作为人类个体的世界公民的需求与利益。至于爱国与世界主义是否冲突,我至少和幸徳秋水(1901)持相同看法。#学者 #著作 #呓语
BJS 最新一期 v71i3 是测试社会学(sociology of testing )的特刊。
测试,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作为揭示一个实体未知属性或能力的尝试,测试已不限于工程、科学,其形式发生且改变社会环境,成为治理手段、政治干预工具,如本期中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即创造了一种以连续的、无处不在的反馈与干预动态为标志的社会测试环境(Bach,2020),以及自我评价的日常实践。特别是在当下的 COVID-19 大流行之下,未研发出疫苗之前,有效的控制手段就是「测试」并追踪潜在感染者。而除了这一特殊情况,日常生活中的测试更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曾提及的英国公民测试,又如怀孕测试这一身体测试产生的双重效应联结产生社会测试(Robinson,2020)。#期刊 #论文
测试,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作为揭示一个实体未知属性或能力的尝试,测试已不限于工程、科学,其形式发生且改变社会环境,成为治理手段、政治干预工具,如本期中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即创造了一种以连续的、无处不在的反馈与干预动态为标志的社会测试环境(Bach,2020),以及自我评价的日常实践。特别是在当下的 COVID-19 大流行之下,未研发出疫苗之前,有效的控制手段就是「测试」并追踪潜在感染者。而除了这一特殊情况,日常生活中的测试更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曾提及的英国公民测试,又如怀孕测试这一身体测试产生的双重效应联结产生社会测试(Robinson,2020)。#期刊 #论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学界逐渐完善对社会运动的研究,ASA 也在 1981 年创建了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分会(CBSM),并形成了资源动员的研究范式(resource mobilization),但这也造成了社会运动被当作常态政治之外的一种理性行为。如今社会运动的研究范式流派几近更迭,社会运动本身却也愈加制度化、表演化。此前推介在美国宾大社会学读博士的赵蒙旸,她最近一篇文章在 Critical Sociology 发表(她的频道中有发布全文,此文也是开放获取),讨论的就是来自非民主国家的跨国行动者,面对进步国家的成熟社会运动所观察到的弊病。移民不仅可为自身族裔发声,其个人经历对居住国民主进步亦是新鲜血液。#学者 #论文
二十余位不同学科、宗教、政治立场背景的研究者共同写作了《魅惑—除魅—返魅: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后数字化关系》一文(Reader, J., Jandrić, P., Peters, M.A. et al. 2020)。四个部分大致分为哲学、神学、包括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其他视角、数字化的角度。Entzauberung,除魅和魅惑的二元论来自韦伯,除魅使宗教世界幻灭,作为其遗产的现代科学令人类与神的关系从仰视转变为合一;返魅则通过现代技术迅速发展,正如鲜少有人大概了解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设备是如何工作与被制造。#论文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刚刚上线的新一期菇武门 Podcast,由于间接或直接接触过疑似感染者,加之近期香港抗疫严峻,何韵诗和黄咏诗两人首次视讯通话录制了这期「意识流」节目。开头谈及疫情再度袭来,黄就从其编剧工作经历出发举例,劝诫传染病并不会像戏剧、电影一般有个可期的结局。而在末尾的回应观众,对于「社会运动疲劳」,她也从这一角度开导,「现实不是一套剧本」;也建议通过了解宏大长远历史事件来认识和接受不可控,让我想到自己面对失控时,时常将自己的生命长度放入地质年代中寻找疗愈。#播客 #podcasts
以戏剧作比或许很快联想到高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其中生命与舞台难分的关系也是源于莎翁的《皆大欢喜》,而高夫曼也在末尾强调了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关联性,戏剧的虚构来源真实生活。当然,高夫曼的理论面向于日常互动,黄咏诗谈论的生命历程与之相距甚远,不过我依然觉得「现实其实还是一套剧本」,人们总是在不满无聊的确定结局而寻找新鲜,与对不安于不确定而再建常轨之间徘徊。#学者 #著作
以戏剧作比或许很快联想到高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其中生命与舞台难分的关系也是源于莎翁的《皆大欢喜》,而高夫曼也在末尾强调了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关联性,戏剧的虚构来源真实生活。当然,高夫曼的理论面向于日常互动,黄咏诗谈论的生命历程与之相距甚远,不过我依然觉得「现实其实还是一套剧本」,人们总是在不满无聊的确定结局而寻找新鲜,与对不安于不确定而再建常轨之间徘徊。#学者 #著作
音乐—声音融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百年期刊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本月数字主题是音乐与声音(Music and Sound),回顾数据库中往期刊载的相关主题论文,从一百年前 M. E. Robinson 的《音乐作为一种规训》(Robinson 1909),到 Tia DeNora 的《社会现实的音乐创作?音乐、行动与反思》(DeNora 1995),再到 Lambros Fatsis 的《警治节拍:英国的 drill 和 grime 音乐的犯罪化》(Fatsis 2019)等。同时也邀请了许多社会学家分享了他们的歌单:#期刊 #论文 #音乐 #学者
1. Jack Halberstam - 世界末日,愤怒,毁灭,伤害。困惑。
2. Akwugo Emejulu - 街谈巷议,美国,民权运动,怀旧。
3. Meg-John Barker & Justin Hancock - 荒岛唱片,亲密关系,生物心理学,性爱。(podcast) #podcasts
4. Phil Scraton,古典音乐,宗教。
5. Raewyn Connell - 工作音乐,教堂,巴赫,管风琴。
1. Jack Halberstam - 世界末日,愤怒,毁灭,伤害。困惑。
2. Akwugo Emejulu - 街谈巷议,美国,民权运动,怀旧。
3. Meg-John Barker & Justin Hancock - 荒岛唱片,亲密关系,生物心理学,性爱。(podcast) #podcasts
4. Phil Scraton,古典音乐,宗教。
5. Raewyn Connell - 工作音乐,教堂,巴赫,管风琴。
# My Sociological Playlist #音乐
Keywords: protest, social movement, anti-establishment
## UK
- The Beatles - Revolution (1968)
- The Specials - Ghost Town (1981)
- Depeche Mode - People Are People (1984)
- James Blunt - No Bravery (2004)
## Tiananmen
- 崔健 - 一無所有 (1986)
- 李志 - 廣場 (2007)
## Hong Kong
- my little airport - 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2010)
- my little airport - 今夜到干諾道中一起瞓 (2014)
- my little airport - 吳小姐 (2019)
Keywords: protest, social movement, anti-establishment
## UK
- The Beatles - Revolution (1968)
- The Specials - Ghost Town (1981)
- Depeche Mode - People Are People (1984)
- James Blunt - No Bravery (2004)
## Tiananmen
- 崔健 - 一無所有 (1986)
- 李志 - 廣場 (2007)
## Hong Kong
- my little airport - 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2010)
- my little airport - 今夜到干諾道中一起瞓 (2014)
- my little airport - 吳小姐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