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7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心理 #应激 #疫情

在电视上看到社会学家做节目,大意是说,重大社会事件和灾害发生后,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可以用5P来概括。
一,Phobia,即歧视,强烈厌恶。表现为贴标签,把特定人群从民众里划分出来,设障隔离。
二,Panic,恐慌,焦虑,无措
三,Paranoia,在恐怖不安的压力下产生的偏执,妄想,表现为偏信,或极度猜疑,强烈的攻击性,支配欲。
四,Politics,政府组织的救援,舆论导流,民间自发的义务救援活动。
五,PTSD,事件后留在人们心底的难愈伤害,一触即发的痛点、恐惧点,精神障碍。无数受害者家属开始自述苦难,躲过此劫的民众对此产生的强烈内疚。(Lelac
#日本 #口罩 #心理 行吧

【日本人戴口罩是因他人都戴 与防疫几乎无关】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日本人戴口罩的动机并非害怕感染或为保护他人,而是“由于大家都戴”。同志社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中谷内一也等人的团队日前汇总的网络问卷调查得出了上述结果。

团队在感染者持续增多的3月下旬选出年龄、居住地等方面构成日本缩略图的1000人,对戴口罩的理由和频率进行询问。

从显示“一旦感染就症状严重”、“能采取的对策实施一下”等理由分别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戴口罩频率的标准偏回归系数这一指标(最高为1)计算结果来看,遥遥领先的是“因为他人都戴”0.44。其次为“缓解不安”0.16,“防止自己感染”和被视为原本效果的“防止他人感染”接近0,显示几乎不存在关联。

中谷内认为要敦促人们采取理想的行动,形成像口罩这样“大家都在做”这一同步的心理很有效。不过他称“一旦过度就会形成受拘束的监督社会”,表示应用于举措方面应该慎重行事,提醒注意。

研究结果被刊登在瑞士心理学专业杂志《心理学前沿》。(共同社)
#成都 #成都四十九中 #坠亡 #监控 #调取封存 #割腕 #应急处置 #教育 #心理 #舆情

【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关键监控有无缺失?坠楼是如何发生的?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

成都49中一名16岁学生近日坠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11日晚,记者连夜采访学校、教育局、公安部门、家属等多方关键人士,试着还原事件来龙去脉。关键监控到底有无缺失?救护车有没有及时赶到?坠楼是如何发生的?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

坠亡是如何发生的?关键监控有无缺失?

针对网络上“坠亡是如何发生的”“关键时间段的监控视频有无缺失”的疑问,成都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9日19时08分,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警称:在成都49中学校内有人从楼上摔下。成都成华区公安分局跳蹬河派出所、刑警大队立即出警到达现场处置,并在该校实验楼与体育馆之间的人行道上发现一具男性遗体,在遗体北侧绿化带内发现一副眼镜,在遗体右臂处有一把美工刀。
警方告诉记者,经公安机关勘验,小林(化名)坠楼起点位于该校实验楼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在坠楼起点南侧的平台地面上,发现1处鞋印,在坠楼起点处护栏上发现1处踩踏痕迹,在护栏防护玻璃上发现1处踩踏痕迹,在护栏防护玻璃外侧,提取到3枚指纹。经比对,平台地面足迹、护栏及玻璃上的踩踏痕迹与死者所穿帆布鞋足底花纹类型相同,护栏玻璃上指纹为死者所留。
事发后,公安机关法医对小林的遗体进行了体表检验,遗体损伤主要为全身多处擦伤及骨折,鉴定损伤均为高坠伤。警方还介绍,根据理化检验结果死者血液中未检出农药、鼠药、安眠药等毒药物可排除死者中毒死亡。

针对网络质疑的“关键监控视频缺失”,记者12日凌晨在成华区公安分局看到了警方调取的全部监控视频从9日18时16分小林从所在班级教室后门离开,至18时39分44秒小林出现在实验楼5楼走廊尽头,整个过程视频监控连续完整。18时49分28秒监控上出现小林的坠楼身影。“由于死者生前攀爬进入的连接平台属于无人活动区域,未安装监控,所以从18时39分至18时49分,小林没有出现在监控视频里,但是根据现场脚印、攀爬痕迹等证据证明,此前没有其他人进入该平台。”办案民警说。

记者从监控视频中看到小林还在18时24分53秒时进入学校负一楼水泵房,并在水泵房内手持一把疑似刀具数次割左手腕,中间表现出垂头、摇脑、情绪低落。在水泵房,小林共计停留约12分钟,记者留意到其手腕上当时已出现明显伤口。

针对学校不让家属看监控视频的网络质疑,警方告诉记者因为相关监控是涉案(事)件证据,案发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进行了调取封存,所以家属向学校申请查看,未能在当晚看到。5月10日11时许,小林父亲、亲友及律师等一行3人到公安机关查看了全部监控视频。

救护车何时到达?遗体被擅自火化?学校处置是否失当?

小林出事后,家属约两个小时才接到校方通知,网络上出现“学校故意拖延隐瞒”“救护车没有及时赶到救治”“孩子遗体被火化了”等舆情。

成都49中学食堂的丁经理告诉记者,最早是一名食堂的员工发现有人躺在地上,该员工于18时56分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9时08分拨打了110报警。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杰介绍,该院于18时56分接到出诊指令,之后一车4人于19时06分到达坠楼现场紧急施救,发现小林已无生命体征。之后救护车于19时31分回到医院,结束出诊。

为何事发2个小时才通知家长?学校安全中心主任米平回应说,学校报案后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身份进行辨认,但因学生头部受伤严重导致辨认困难,直到19时54分才确认死亡学生身份。班主任在辨认学生时受到很大惊吓,处于情绪失控状态。“这位女班主任当天上班匆忙,手机落在家里了,后来通过翻阅手册才找到了家长的联系方式。”米平说,“后来由我代为通知家长到学校旁边的跳蹬河派出所会面。考虑到家长情绪的问题,在电话里我没有直说学生已经去世了。”

成都49中学副校长余光玲告诉记者,学校有3000余名学生、近千名住校学生,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5月9日20时44分,学校通知小林家长到学校旁边的跳蹬河派出所沟通协商。当天晚上9点多,他带着相关老师与小林父母见了面,小林的班主任由于情绪激动没有参与见面沟通。

随后,公安机关按照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流程,将小林的遗体运送至殡仪馆法医检验室保存。记者从殡仪馆获悉,小林遗体至今仍在殡仪馆保存,不存在网传遗体被擅自火化的情况。

12日上午,班主任和小林母亲一见面双方就抱着跪在一起痛哭。“事发后,我都不敢去看现场还是通过照片才辨认出来是小林,整个人都崩溃了,连路都走不动了。自己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班主任对小林的父母说。

网络还流传“学校化学老师为留学名额实施迫害”的质疑,记者了解到,网传的化学老师姓名实际上是该校一名语文老师的姓名,且该语文老师的孩子在读高三,不存在与就读高二的小林一起竞争出国留学名额的事情。警方称,该质疑纯属谣言。

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
...
事发后,警方走访调查数十名学校师生后了解到,小林在学校与他人关系不错,未发现其在学校内与老师、同学存在矛盾或受到体罚、辱骂、校园欺凌的情况。事后,警方在小林的随身物品中找到一张写给一位女生的纸条,通过技术比对查明系小林本人书写。

汤小林说,枫林校区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老师。初、高中新生入校时学校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小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警方通过调取小林生前使用过的手机数据发现,去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今年5月,他用QQ号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的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警方调查中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
而针对性不强也体现在对这起事件的舆情回应当中。有关人士指出,在此类广受关注的事件当中,过程的披露与结果的通报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应正视舆情关切,及时披露更多事实,主动回应,避免由个体事件酿成严重舆情事件。
...
内详👉(新华社)(川观新闻)
#上海 #长宁 #自杀 #问卷 #心理

【上海长宁多所中小学问卷涉自杀准备情况 | 教育局回应:停止该调查问卷】

上海长宁教育发布通告:

日前,我局接家长投诉,反映本区部分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内容不适当。

我局已要求停止该调查问卷工作。经初步核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我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对此我局致以诚恳的歉意。(上海长宁教育)

据此前报道,18日,多位家长反映,上海长宁区多所中小学给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出现大量与自杀相关的题目,引发争议。

18日下午,网传某小学家委会在给长宁区教育局的建议信中称,家长与孩子沟通中发现孩子对自杀的了解和兴趣有所增加。该调查问卷的120余道题目中,有近40道与自杀相关,部分问题诱导性强,内容偏负面。(极目新闻)(九派新闻)(财新网)
#世界卫生组织 #检测 #追踪 #公共卫生 #焦虑 #逃避 #心理 #心理健康

【世卫:新冠不会因各国停止追踪而消失 仍不能从疫情防控中退缩

世界卫生组织26日表示,各国新冠病毒检测量急剧减少导致近期全球向该组织报告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持续下降,现在还不是从新冠防控努力中退缩的时候。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在记者会上说,上周各国向该组织报告的死亡病例数略超过1.5万,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单周总数。但对这一令人鼓舞的趋势还应保持谨慎,因为这是许多国家减少病毒检测量后的结果,世卫组织收到的有关新冠病毒传播和基因测序的信息也越来越少。

谭德塞说:“这使我们对(新冠病毒)传播和进化的模式越来越盲目。但是这种病毒不会因为各国停止追踪而消失。它仍在传播、仍在变化、仍在剥夺人们的生命。”他呼吁所有国家继续保持对新冠病毒的监测。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说,现在还不是对新冠病毒及其继续变异的潜力取消关注的时候。大家都急于从这一流行病中走出来,但事实是“它仍在肆虐,我们仍未走出疫情”。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凯尔克霍弗也表示,她对世界各地报告的确诊病例数没有信心,因为有些国家的病毒检测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她强调,新冠疫情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在不是从疫情防控中退缩的时候,而是真正加强已经到位的防疫工作的时候。这样才能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并让经济回到正轨。(联合早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新冠病毒BA.2变异株正在美国传播,尽管很少有人愿意去谈论它。两年来时刻提防新冠病毒的生活已令人们感到厌倦,大家不愿再采取各种防护措施、进行病毒检测以及常常询问他人的状况。假若这是新一波疫情来袭,许多人已打定主意,他们最好的反应就是疲惫地耸耸肩。

弗吉尼亚大学临床培训负责人、心理学家贝瑟妮·蒂奇曼(Bethany Teachman)博士说,这种焦虑情绪和不确定性会导致人们采取逃避态度。她说,逃避有多种形式,包括不愿向朋友询问有关新冠暴露的情况,以免听到自己不想听到的答案。(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