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7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阿尔茨海默 #魔幻现实 #乌鸦评论 #九期一

这种和安慰剂没有明显差距的药后台真的硬,千万别纳入医保,我们没交几个钱啊
#美国 #FDA #阿尔茨海默 #Aduhelm #争议

【美药管局批准近20年来首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7日批准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新药。据介绍这是美国自2003年以来批准的首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也是首款靶向该疾病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疗法。

这款名为Aduhelm的新药由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百健研发,通过美药管局“加速审批”通道获批。“加速审批”可使药物在最终临床结果得出前获批。但以这种方式获批的药物还必须通过一个审批后试验,不能通过该试验验证其疗效的药物将按药管局相关程序退出市场。

美药管局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约有62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人员针对该药物开展了三项独立研究,涉及3482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包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使用不同剂量药物进行效果评估。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有显著减少,且减少程度与用药剂量和时长相关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蛋白斑块没有变化。

据美药管局介绍,该药的处方信息说明该药会导致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但多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此外还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其他常见副作用还包括头痛、跌倒、腹泻、意识模糊等。

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美国医学专家认为该药靶向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不是症状,临床上尚未被证明可以显著减缓该退行性疾病的进程,因此是否应获批存在争议。美药管局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齐娅·卡瓦佐尼表示尽管该药物在临床方面的数据很复杂,但美药管局认为有大量证据表明它能够减少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这些斑块的减少很可能给患者带来重要益处。(新华社)
乌鸦观察
#美国 #FDA #阿尔茨海默 #Aduhelm #争议 【美药管局批准近20年来首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7日批准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新药。据介绍,这是美国自2003年以来批准的首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也是首款靶向该疾病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疗法。 这款名为Aduhelm的新药由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百健研发,通过美药管局“加速审批”通道获批。“加速审批”可使药物在最终临床结果得出前获批。但以这种方式获批的药物还必须通过一个审批后试验,不能通过该试验验证其疗效的药物将按药管局相关程序退出市场。…
#美国 #FDA #阿尔茨海默 #Aduhelm #争议

【反对批准阿尔茨海默症药物,3名美国FDA专家宣布辞职】

彭博6月11日报道哈佛医学院知名教授Aaron Kesselheim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咨询委员会辞职,抗议该机构批准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Aduhelm上市。这是第三位从FDA咨询委员会辞职的委员。

报道称,Aaron Kesselheim在给FDA代理局长Janet Woodcock的一封信中宣布了他的辞职决定。Kesselheim在信中说,允许Aduhelm上市“可能是美国近代史上最糟糕的药物批准决定”。Kesselheim称,FDA欠整个国家一个详细的解释,为何它做出的决定与专家组建议背道而驰。在去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FDA咨询委员会以8票支持、1票反对、2票未定的结果,认定一项显示有正面结果的临床试验不足以证明渤健新药有效。他们还以10票支持、0票反对、1票未定的结果,认为考虑到来自另一项试验的不同证据,不应将这项研究作为判定该药是否有效的主要证据。

FDA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表示,“FDA考虑了咨询委员会的意见权衡了新药申请提交的整体证据,也考虑到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几乎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糟糕现状。基于此,FDA得出结论,加速批准Aduhelm是合适的”。(界面新闻)

相关报道📰
【Three F.D.A. Advisers Resign Over Agency’s Approval of Alzheimer’s Drug】- 纽约时报
【FDA’s Approval of Alzheimer’s Drug Leads to Third Adviser’s Resignation】- WSJ

相关新闻🔗
21-06-08 美药管局批准近20年来首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乌鸦观察
#阿尔茨海默 #魔幻现实 #乌鸦评论 #九期一 这种和安慰剂没有明显差距的药后台真的硬,千万别纳入医保,我们没交几个钱啊
#阿尔茨海默 #社保 #医保 #九期一 乌鸦嘴成真

【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争议药“971”谈判成功】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3日消息,本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

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中新社)

天价药零的突破

尽管诺西那生钠等高价药谈判价格受到保护,没有公布,但是此前,八点健闻已独家获悉,备受瞩目的是渤健SMA治疗药物——多次引发舆论狂潮的“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及武田的百万法布雷用药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以地板价谈判成功。八点健闻在发布会现场获悉,年治疗费用超过 100 万元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也谈判成功。以上天价药经谈判年费全部降至了 30 万元以下。

此次谈判成功的7种罕见病用药,除两款天价药外,还有辉瑞的甲状腺素蛋白稳定剂口服制剂、治疗血友病的人凝血因子IX、武田在中国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成人遗传性血管水肿(HAE)急性发作的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氨吡啶缓释片以及依洛尤单抗注射液。

争议药“971”谈判成功

今年,备受争议的阿尔兹海默病原研新药甘露特钠胶囊(971)通过医保谈判的形式进入了医保目录。

去年,绿谷制药的甘露特钠胶囊去年也或是因为降幅不大未能进入,今年单盒由895元降至296元,降幅约为66.9%,医保报销后患者每月自付将不到600元。

甘露特钠胶囊,于2019年11月在我国有条件获批上市,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是我国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创新药,我国的约有患者1000万。

971甫一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例如药理不明确、试验数据存疑、试验周期过短、制药公司在历史上曾涉嫌夸大宣传等等,在此之前,全球已经17年没有阿尔兹海默症新药上市了。

不过,国家医保局也强调了监督机制和调进、调出同步的原则,这也意味着,任何药品如果安全有效性、药物经济学价值得不到临床的认可,也还是无缘利好。(八点健闻)

相关新闻🔗
20-07-07【为《细胞研究》鼓掌:有关耿美玉为通讯作者的论文事件】- 饶议科学
20-07-14【评耿美玉等有关GV-971的回复】- 饶议科学
21-12-08【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同志就2021年目录调整工作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日报
乌鸦观察
#论文 #论文造假 #曹雪涛 #李红良 #耿美玉 #裴钢 #饶毅 【科技部: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一、对曹雪涛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
#阿尔茨海默 #饶毅 #耿美玉 #诉讼 #九期一 #名誉 #造假

【耿美玉诉饶毅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日前依法公开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研究员诉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耿美玉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

2019年11月28日,被告饶毅用其注册微信名为“Y”的个人微信在有30名成员的微信群“脑计划专家组”及492名成员的微信群“神经科学严肃讨论偶尔八卦群”中均发文称:“今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耿美玉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号称其发明的药物GV-971能够通过从肠道菌群治疗小鼠的阿尔兹海默症。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现实名举报,请贵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些好事,为中国科学界洗刷耻辱。”耿美玉认为,被告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向他人散布不实内容,诽谤贬损涉案文章“造假”,被告显然不是出于所谓学术监督的目的,而是借举报论文造假为名,行诋毁原告名誉之实,客观上已造成原告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已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

2020年7月7日,被告饶毅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刊登题为《应该更正一位作者忽略引用以前文献》(中文译题)的文章认为,耿美玉团队自2003年起经过十余年研究发表了12篇包括体外、体内研究及综述在内的与GV-971有关的文章,主要观点均为GV-971是通过直接作用于Aβ肽、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 全部都是在神经系统内直接起作用,而非通过调解肠道菌群改善神经炎症。涉案文章所述的GV-971的作用与之前同一团队就同一分子撰写的论文在“药物靶标、有效部位、治疗机理”上有如此大的差别,却既未支持也未批判其十年间的科研成果,未曾引用此前其发表过的任何论文,明显不符合常理。同时,众所周知,存在多个靶点意味着药物可能具有更多的副作用,涉案文章却号称GV-971的所有靶标和作用都帮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而一个药物有如此多的靶标共同治疗一个疾病在生物医药界是极为罕见的。

2020年7月13日,包括原告耿美玉在内的涉案文章的作者在《细跑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简讯予以回应称,在过去数十年中,科学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已有飞速进展,涉案文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肠道菌群和相关神经性炎症,是一种GV-971治疗AD的全新机制,此前的12篇文章与涉案论文的相关性实在很小,都不足以被引用。

2020年7月14 日,被告饶毅在“饶议科学”公众号上发表《评耿美玉等有关GV-971的回复》称,在此前的12篇文章中白纸黑字写着GV-971如何作用于脑内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现在原告号称作用于肠道菌群,从学术上需要解释,需要讨论前后结果为何有差异,是否矛盾。绝大多数药物,治疗作用是通过一个或少量靶标,一般来说靶标多,会导致副作用增加,即使少数几个药物有多靶点,而且都是治疗性靶点,不表明GV-971就是。饶毅认为,其是基于自己学识水平对原告论文研究成果的机理作出的否定性评价,结论正确或错误都存在可能,其评价并非是出于恶意贬低原告名誉。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对耿美玉5篇论文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是: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法院审理认为,双方争议的主要焦点有二:一是被告在微信群中针对原告论文发布言论性质上是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还是属于学术批评行为;二是被告的上述行为是否造成原告名誉的损害。

就争议焦点一,法院认为,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需要医学界作出共同的努力,因此,从医学发展的角度应当允许正当的学术争议和批评,法律不应当加以限制和干涉。由此,被告作为行业专家有权对原告研究成果作出评价。首先,被告的行为并未超出学术评论的合理界限。被告在发布该文件之后公布了相应依据,学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另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作出评论, 即便有不当言辞,也非是对原告名誉的恶意侵犯。而从原、被告之后在专业刊物上进行的相互回应的事实看,这种观点的交锋应属于学术讨论范畴;其二,被告不存在损害原告名誉的主观故意。被告将涉案文件发在微信群是为督促同行以及相关部门对其认为有嫌疑造假的论文进行监督和调查,其主观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三,科技部的调查报告结论,也侧面证明被告对涉案论文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给予否定性评价并非毫无根据;其四,从促进学术争鸣以及净化学术风气角度而言,司法应为学术批评设定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术上的争议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辩论、公布原始数据、进行重复试验等方式予以澄清,鼓励真理越辩越明。

关于争议焦点二,法院认为,首先,被告没有针对原告个人道德和行为品质做出负面评价,也没有证据表明其声望、信用等社会评价因此降低。因此,法院难以认定被告行为对原告名誉造成了损害;其次,从原、被告双方事后随即在相关学术期刊和载体上发表学术争议看,已表明双方关于是否造假的争议,实质上是医学研究上的学术争议,而非原告论文是否存在研究手段故意造假的争议。原告诉请被告构成名誉侵权本院难以支持。需要指出的是,被告行为虽未造成侵权后果,但确实存在言辞过激、方式方法不当等问题,应给予批评。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等相关法律规定,驳回原告耿美玉的诉讼请求。(新华社

相关新闻🔗
21-12-04 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争议药“971”谈判成功
21-12-08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同志就2021年目录调整工作接受记者采访